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提出大学教育应着力塑造大学生的“三种能力”,即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社会实践及适应能力。结合《企业经济统计学》的教学改革,总结了八种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实践教学手段,利于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开阔学生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如何培养统计中专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四川统计学校廖思湄统计中专学校,不仅要培养造就一批懂统计理论知识、精通统计工作业务和技能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而且还要让这些人才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特别是翻译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这些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运用国外先进的...  相似文献   

3.
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其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但目前,我国职业技能能力的培养模式和职业学校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企业真实环境相差甚远,这种情况的存在已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质量,也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院校实施实训基地建设可以令其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成熟和完善,使学生不仅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具备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从而为祖国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吕效国 《统计教育》2006,(11):26-27
综合程序法提倡“三主一核心”,关键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综合程序作业。在数理统计的教学改革中,实践“综合程序法”,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形成和规律的把握,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有利于“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关系的处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优化思维品质;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高等教育已从过去的精英教育过渡到了今天的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为了更好的了解和分析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实践、创新、综合等各方面的能力,本研究通过对哈尔滨市八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从而分析影响大学生学习态度的主要因素和当前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作用,为大学生、高校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促进高校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6.
Internet对高等院校《统计学》教学模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教育的目的:一是传播知识;二是培养人的科学素 养;三是让受教育者通过学习前人创造的知识,掌握进人当 前社会的本领和能力;四是激发受教育者的创新潜能。其实 大学教育还隐藏着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让教育者和被教 育者都能够创造新知识和新理论;二是培养出在未来四年 或更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法律现代教育定位为职业教育的今天,我们面临着对传统法学教育模式的改革,注重学生实务能力的培养成为共识。在理工类大学中的法学教育方面,我们更应该探索各种有利于“实践性”教学的方法和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8.
走横向经济联合之路,是振兴县办工业的最佳途径之一,它既有利于克服大而全,小而全带来的弊端,打破封锁,实行专业化生产;也有利于冲破条块分割的局面,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组织生产;又有利于生产诸要素的合理组合,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更有利于变产品和企  相似文献   

9.
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评级行业是现代市场经济中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初美国穆迪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资信评级机构以来,信用评级行业经过百年来的发展,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有利于揭示债务发行人的信用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降低社会信息成本,节约情报费用;能够协助政府部门加强市场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同时它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需求.美国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认为,近几年来,评级结果对投资者和其他市场参与者越来越重要,影响到发行主体进入资本市场、筹资成本、财务交易结构和受托人的投资能力等方面.因此,信用评级机构能否迅速、稳健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社会对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需求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它不仅要求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高等学校培养学生具有知识、能力、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体现。统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是一个能力的、竞争的、信息的社会,对统计专业人才要求很高。近几年来,关于高校教学改革的呼声很高,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可以突破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培养高能型人才,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研究和实践能力。本文研究了统计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施流程及其育人质量评价流程。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大在经济理论方面的重大突破,为国企改革和发展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对国企实行股份制改造,有利于改革单一的融资渠道,形成新的融资体制;有利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和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推动大公司、大集团战略的实施并通过控股方式扩大国有资本对社会资本的支配范围和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对促进经济改革的深入进行,壮大和发展国有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专业建设是高等院校发展的关键,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不同的专业及其不同的发展阶段,专业建设工作的重点也有所区别。专业建设是就依据社会分工和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跟踪社会对专门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需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组织力量对学生进行严格、科学的培训。专业建设的目的是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其侧重点在于制定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建设一批适用的优质课程、优质教材,组织高水平的师资力量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4.
统计学不仅仅是一种方法与手段,而且是一种意识和理念。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统计尤为重视,从中学甚至从小学,就开设介绍统计方法和知识的课程。因为学习统计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对实际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统计学不论是数理统计或社会经济统计,它们具有两大共性,一是总体性,二是数量性。总体性告诉人们要从全面看问题、整体看问题,防止以点代面、认识片面。数量性启示人们要重视数量研究,掌握事物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做到心中有“数”。这两…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中关村地区产学合作的问卷调研,获得了大学衍生企业的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安排,在不同的组织学习能力的情景下,与其大学衍生企业创新绩效的经验关系.研究发现:第一,良好的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机制,都能够显著地促进其创新绩效的提升;第二,组织学习能力越强,越有利于知识被转移或分享,越有利于其创新绩效的提升;第三,组织学习能力对关系治理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以在不断演化的企业治理关系中,能更好地保持和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6.
学校是计算机基础教育与科研的基地 ,在计算机教育中 ,我认为在系统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同时 ,更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同时 ,在教学中课程设置要合理。为此 ,要抓好计算机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开展普教系列活动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学习 ,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17.
立足财经类院校培养管理型统计学专业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本科)的统计学专业,在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设置等等方面,应允许其各具特色。古今中外,社会经济领域的统计具有明显的管理特征。财经类院校应培养社会各行业所需要的管理型统计学专业人才,其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应密切结合统计学与经济学、管理学等财经类学科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现状和发展趋势来制定,加强学生管理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一、统计信息素质的含义 信息素质是指个体成员在信息社会 中所具有的各种信息品质的统称。狭义地 讲,信息素质包括各种有效地使用信息技 术和信息资源的技能,是一系列有关个人 意识到信息需要,并能查找、评价和有效 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 二、统计人员信息素质教育的构成 统计人员信息素质教育大体由三个 方面构成。即:信息意识的培养、信息知识 能力的培养、良好的信息心理。 对统计人员信息知识能力培养的目 的,是让他们知道采用哪种有效的方法和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于精算学的国际发展和国内发展的历程回顾,结合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架构,分析精算学专业教育的定位、专业知识体系构成和本科教学的专业建设问题,并确立精算学本科专业知识体系构成、能力培养和精算人才在未来社会的定位问题。为本科层次的精算学专业建设提供技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基本职能之一是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种不同熟练程度的后备劳动力和专门人才,是培养和提高人的劳动能力,主要是培养和提高人的智力.同其它领域的活动一样,教育活动的进行,必须投入一定的社会劳动,耗费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要进行教育活动,首先需要从社会总劳动力中抽出一部分劳动力,这就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学辅助人员、总务后勤人员以及进入劳动年龄的受教育者,他们要消耗社会一定的产品和财富.此外,要进行教育活动,还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如房屋、建筑物、仪器设备等.在商品货币关系存在的条件下,投入教育活动的人力、物力的货币表现就是教育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