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大顺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3):111-115
汉魏五言古诗的生成具有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其生成方式是多元的.部分汉魏古诗生成、流传中曾与音乐有过共生而又分离的过程,导致后代著录时称名的矛盾.很多学者认为古诗19首其始全为乐府,其证据并不充分. 相似文献
2.
3.
论汉魏三言体的发展及其与七言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晓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3(3):57-63
在中国诗歌体裁中,三言是一种极少受到关注的类型。三言在汉魏兴衰的原因可以归结为表现功能和体式原理两方面,并且与七言体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何跞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98-102
元代江西诗人刘诜的五言古诗成就斐然,诗中多涉及现实题材与日常生活,表现出庐陵诗人的求实性格和讲求真性情的特点。刘诜诗中对时事民生的关注,笔法古雅沉劲。而对日常生活的书写,则多体现出乐观自适的生活态度,又呈现出自然清和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5.
王维英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23(1)
赵孟(頫)在元代画家中地位最高,名声也最为显赫,是元代新画风的重要开启者.他的"古意"是对以尊重人性为主体的老庄精神、魏晋精神的复归.针对宋末元初日益颓废的画风,赵孟(頫)提出了"作画贵有古意"的绘画主张,积极发扬晋唐时期清远、古雅的艺术风格,开启了元代绘画的简淡之风.他大胆地"引书入画",增强笔墨独立的表现意味,将造型与写意相结合,深化了书法性绘画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翁利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2):126-127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著名的画家、书法家.他提倡古意,有的美术评论家认为他是复古派.纵观赵孟頫的一生,他的艺术理论和主张是借复古以倡创新,在理论上和技法上继承和发展了北宋的文人画,发挥了承上启下、扭转一代画风的作用,使得中国画的"文人画"性质明晰起来,为后世的文人画蔚为大观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7.
孙旭辉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50-55
从审美角度重新认知汉魏六朝咏物赋,是深入发掘中国传统抒情方式及自然审美经验新变的重要途径。在创作方式上,汉魏六朝咏物赋通过把原始自然审美观念作用于对物体及精神层面的摹刻,使"体物"对象得以延展,从而为中国传统审美视域的扩展创造了条件;其次,汉魏六朝咏物赋的表现对象从目力所及之物向外部自然推展,体现了人们对于日常生活和俗世之景的关注,这种转变也给赋文体的空间拓展带来了更大的可能。"咏物赋体物日常化"是探究中国传统审美意识自然品格流变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8.
于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28-32
汉末社会动乱,王朝更替在即.汉末诸雄中董卓以军政分离的体制没有达到代汉自立的目的,袁术的直接称帝则受制于献帝的法统,也不得善终.这就使盘踞一方的各割据政权,即以将军府和州府相结合构建的军府,还不具有独立王朝的形态.曹操的军府则在建安元年十一月后,由地方政权成功转制为中央政权,并通过在司空府中增设军事参谋职官、领护军成为司空属官、转化汉尚书台成为军府附属、军府文官权力得到强化、直接削减汉官编制等一系列军政措施,彻底瓦解了汉廷,军府成为新朝廷,曹丕以禅让的方式最终完成了新旧王朝的更替.这一"军府"禅代模式被魏晋以后中古各王朝的建立者所仿效. 相似文献
9.
五言佛偈传译与东晋南朝五言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贤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3):97-101
虽然四句为一偈之说广见于历代佛教经疏中,但一偈并非皆由四句构成。随着佛教渐然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之中,"偈"逐渐用来命名具有宗教意味的哲理诗。中土五言诗歌为佛偈的传译提供了形制,而大量五言佛偈的传译也对东晋南朝五言诗创作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具体表现为:诗歌被偈颂化现象的出现,僧人所作的偈颂似诗,出现了类似诗的翻译偈颂。东晋五言玄言诗佛玄合流了,南朝则出现了较纯粹诠说佛理的佛理诗。 相似文献
10.
管雯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5)
对联从唐宋起就在人们的生活中广泛应用,是一种至今仍具生命力的文学样式,不仅如此,对联也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但受关注程度不高。如冯梦龙编纂的话本小说集三言,近来人们对其中插入的诗词研究较多,但对对联却鲜有提及。文章对冯梦龙三言中对联的形式、来源、功用、修辞和艺术特点作了论析。 相似文献
11.
邹建军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2(6):96-99
壮族诗人韦启文对以人为中心的自然、历史与文化进行了深沉思考,其诗歌对本民族故里民情风俗的独到描写,对当代知识分子心理世界的精致表达,对汉语诗歌形式意味构建的探索,具有明显而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中唐诗人韦应物,以田园诗著称,诗风自然淡雅。所存十九首悼亡诗,上接潘岳、下启苏轼,延演于后世,诗人对亡妻的那份率真、至爱之情倾吐于诗中,凸显了悼亡诗"抚存悼亡"的共同主题,彰显了妻子勤劳、贤惠、与诗人心灵默契的美德,构建了悼亡诗的时空体系,丰富了我国古代悼亡诗创作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魏野是宋初著名诗人,关于他的诗,后世多把它归为"晚唐体",但也有人指出其诗"白体"成分.首先从宋初诗坛具体情况出发,结合魏野的生活实际辨别魏野诗风的形成,然后具体从魏野诗歌题材、内容、体裁和艺术特色四个方面辨别他的诗风特点,从而辨明魏野诗歌在体派归属中争议的原因,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宋初诗坛,更好地把握魏野的诗风. 相似文献
14.
岳珍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9(2)
寒山诗分为雅、俗两类 ,俗体诗表现出世俗性与叙事性的特点。世俗性是说寒山诗具有由宗教文学向世俗文学蜕演的倾向 ,重在展示世俗生活。叙事性首先表现为事件、场景、人物等因素代替情感因素成为诗的内容 ,其次表现为诗歌结构采用了旁观叙述的模式和时间布局的方式。在寒山作品中 ,俗体诗占三分之二 ,代表了其总体创作倾向 ,同时也体现了唐代俗文学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15.
王德华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3(2):208-215
对韩愈诗歌,历来多有评述。本文从韩愈诗歌的抒情性角度分四方面加以分析,并寻本求源,说明其抒情性来源于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来源于他明确的理论追求,来源于他对历代“缘情”传统的继承。 相似文献
16.
论韩愈诗歌创作的艺术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增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8(5):56-59
韩愈诗歌创作的成功,与他转益多师的精神有关。韩诗的艺术渊源主要是:《诗经》及汉魏古诗;屈骚、汉赋及神话传说、笔记杂传;鲍照、谢灵运、陶渊明及《文选》;陈子昂、李白、杜甫和孟郊等。韩愈在学习前人的同时,能推陈出新,积极进行艺术创新。 相似文献
17.
韩金昌庆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2):78-85
关于咏史诗 ,学界已多有论及 ,但主要集中于唐代 ,其它断代性的探讨则较少受到关注。本文拟从“史传”及“抒怀”两种咏史诗体式入手展开论述咏史诗在汉魏六朝的出现和发展 ,以求对汉魏六朝这一咏史诗发展的重要阶段有一个较为深入细致的认识。咏史的出现有其时代、社会、文化诸方面的背景因素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这个时期作家的精神世界和文学观念。就形式而言 ,班固式的“括本传”咏史诗 ,到六朝丧失其价值 ,递变为左思、陶渊明式的“多摅胸臆”的咏史诗 ,见出咏史诗由“述史”转向“抒怀”的发展轨迹 ,咏史诗在此展现出全新的面貌从而迎来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并揭示了后代咏史诗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全华凌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2):79-82
韩愈、孟郊诗歌都以险怪著称,然"韩孟"的佛道诗各有独特的艺术风貌韩诗尚"俗"和"实",孟诗则尚"雅"和"虚".这种迥异的艺术风貌与"韩孟"各自的宗教观、审美情趣以及表现技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钱秀翡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29(3)
明代嘉靖年间,倭寇大肆骚扰东南沿海地区,绍兴也是受倭害较严重地区之一.山阴(今绍兴)人徐渭亲身参与战争,从嘉靖三十二年(1553)到三十六年(1557)的五年,以及嘉靖三十六年(1557)十二月直至四十一年(1562)十一月在胡宗宪府中的又五年幕府生涯,前后写下了38首抗倭战争诗.江南(特别是绍兴及其周边地区)抗倭几年对诗人来说是一个特殊时期,故特将其事其诗列出而论. 相似文献
20.
柏秀叶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5):84-86
通过对典型作品的分析 ,可以看到汉魏六朝的书信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富有个性特征 ;感情真实自然 ;富有辞采之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