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 白莲教运动从宋代兴起,至清末为止,在全国此伏彼起,共延续达数百年之久。这个混合了佛教、道教、明教和弥勒等教为一体的民间秘密宗教团体,曾以“明王出世”、“弥勒降生”相号召,组织广大农民举行过无数次起义。仅在清朝,就有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山东有王伦的清水教(白莲教支派)起义,嘉庆元年(1796年)至嘉庆九年(1805年)川、楚、陕有白莲教的大起义;嘉庆十八年(1813年)至翌年,冀、豫、鲁有林清、李文成的天理教(白莲教支派)起义;道光十五年(1835年),在山西有曹顺的先天教(自莲教支派)  相似文献   

2.
宋景诗投诚官军及攻打柳林团问题辨析黄清源咸丰十一年(1861年)初,“直东地区”即河北、山东边区爆发了农民起义,起义由天龙八卦教发动,所以清政府污为“邱宰教匪”(邱县在冀南、宰县在鲁西北)。领导人为教主张善继和杨泰,主力有五支,以黄、红、白、绿、黑五...  相似文献   

3.
一八六一年(清咸丰十一年)二月,在山东西部爆发了一次农民起义,宋景诗是起义队伍中一支比较强劲的黑旗军的首领。他参加起义后不久又投降了清军,并随同清军镇压当地农民起义军、安徽捻军以及陕西回民起义军。但过去的某些历史著作却以“一时的策略”、“暂时的妥协”等理由为其辩护;并进而对宋景诗备加赞誉,给他戴上“农民革命英雄”、“坚强的农民领袖”等桂冠,似乎他的全部历史活动都是无可非议的。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因此,有必要弄清宋景诗的实际历史表现,给他以实事求是的评价,使人们正确认识这一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自1851年5月上疏指责咸丰帝“苛责礼仪细节,不求国家大计”始,至1872年3月死于两江总督衙门止,与清政府之间的关系跌宕多变、错综复杂。而在天京陷落前后,具体来讲就是在1860年3月江南大营被太平军击破,他被授为兵部尚书衔,署两江总督之职起,到1865年月3日接奉上谕,命他督率各军赴山东一带剿捻为止这段时间里,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表现得更加明显突出。认真研究双方关系演变的原因、经过、后果,既可进一步了解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与清政府之间的矛盾,又可以从反面分析太平天国起义为什么失败。近年来有关论文虽在报刊杂志上屡见不鲜,但上面所提还鲜有人涉足。本文试图在部分吸收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文中只作一般介绍,不作重点论述),以1864年7月19日天京被湘军攻陷为转折点,分前(1860年3月—1864年)后(1864年7月—1865年5月)两个阶段,着重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董成家 《中华魂》2014,(10):46-47
正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的杭州胡雪岩故居是神州文化瑰宝。胡雪岩祖籍安徽绩溪,生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家境贫苦,先为杭州—钱庄学徒。他为人精明,善于应酬,与官府往来甚密,咸丰十年(1860年)前后,以相助清军镇压太平天国始得发迹。同治三年(1864年),创建胡庆馀堂,制药道地,誉满江南,被称为"江南药王"。随后,胡雪岩自办"阜康钱庄",鼎盛时支店遍布全国29处。同治五年(1866年),胡雪岩相助湘军名将左宗棠西征陕甘,补给给养  相似文献   

6.
姜应芳(1833年—1862年)贵州天柱金溪人,出身于贫苦的侗族农民家庭,是清末杰出的侗族农民起义领袖。1855——1862年,他领导了贵州天柱地区的侗族农民反清起义。在起义的过程中,他提出了一整套的纲领、口号和政策,充分体现了农民的平等思想。 一、姜应芳平等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丁宝桢,字稚璜,贵洲平远人。同治二年(1863年)任山东按察使,次年,任布政使,同治六年(1867年)升为山东巡抚。光绪三年(1877年)至光绪十二年(1886年)任四川总督。在任初期,主要镇压捻军起义。在镇压捻军起义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了洋枪、洋炮的威力,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进行了一系列洋务活动。在山东筹办海防,创建山东机器局,调任四川后,又建成四川机器局,由一个封建官吏转变成洋  相似文献   

8.
<正> 长枪会,又名一心团,是太平天国时期山东的“团练”武装。这个组织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有一定的影响,《中国近代史词典》“长枪会起义”条介绍说: 长枪会是在地主团练基础上转化而成的起义军。1859年(咸丰九年),山东菏泽郭家糖房秀才郭秉钧举办团练,名为‘一心团’,或称‘长枪会’。他们控制了旧黄河口岸上的码头。为粮盐船只装卸货物,获得经费,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拥有十万人的团练。说长枪会是地主团练,这只是个表面现象,但如果我们作更进一步的考察,就会发现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长枪会的起意者乃菏泽志道都人郭秉钧。据《菏泽县志》记载:“(郭)性阴险多  相似文献   

9.
从清咸丰三年(1853年)到同治十三年(1874年),贵州高原上先后爆发了三、四十次各族人民起义。起义烽火燃遍千里苗疆.全省城镇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曾先后被各路义军攻占。斗争时间长达22年,与清政府调集的黔、川、滇、湘、桂五省官兵及众多的地主武装,展开了殊死的  相似文献   

10.
《大众日报》一九八一年十月十二日第四版上载有王洪志同志所写“一次未列入正史的农民起义”一文,对清朝乾隆三十九年(公元一七七四年)山东阳谷王伦起义“正史未记载,只能从旧《县志》和一些私家著作中查到一些资料”的说法,据我们所知,这是有其极大的局限性和不准确的。 山东阳谷王伦起义是清代一次著名的农民暴动,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有着一定的地位,决不应说“只能从旧《县志》和私家著作中”才能查到一些资料。《清史稿》本纪十三·高宗本纪中就记载了这次农民起义。对当时清王朝镇压这次起义的一些官员,如大学土舒赫德,山东巡抚徐绩,直隶总督周元理,总督衔河南巡抚何煟等人,在《清史  相似文献   

11.
一“后身”传说的意义“山左推君第一人”,①这是蒲松龄赠友人的诗句,其实用来评价他本人倒颇恰当。清初,山东出现了一批有成就有影响的文人和作家,而蒲松龄则以他极其精炼生动的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独树文坛,成为清初的著名小说家。蒲氏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他曾在同时代及后辈文人中产生了巨  相似文献   

12.
咸丰九年(1859年),正当太平天国在长江下游与清王朝对峙鏖战,贵州苗、教、号军起义风起云涌之际,在贵川与四川交界的猫猫山地区,爆发了一次苗、汉族人民的联合起义。这次起义坚持了一年多,义军勇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清代的宗教起义为对象,并就宗教在起义的发生、组织和斗争中的意义以及宗教起义在历史变革中的地位,略加探讨。一宗教起义的契机和组织宗教起义的直接契机是教主告知终末之时的到来。例如,乾隆三十九年(1774)八月,王伦在山东领导的清水教起义时提出,“无生神母说” (即当年八月之后有四十五天格杀勿论的大劫),“从我者皆可避免”、“届时村里有黑风。遇此黑风者将相继死亡,故宜出门远避之。  相似文献   

14.
李鸣珂烈士,四川南部县人,一九○○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一九二五年鸣珂同志到黄埔军校学习,结业后被分到叶挺同志领导的北伐军二十四师工作,担任过中队长的职务,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后,鸣珂同志任南昌起义部队总指挥部警卫营营长,随同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同志到广东重建命命根据地.一九二七年秋,李鸣珂同志回到上海,在中央特务委员会(即中央特科)工作.一九二八年夏,中央委派鸣珂同志任四川省委委员兼省军委书记.一九三○年四月,在敌人的刑场上英勇就义.终年三十岁.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相似文献   

15.
十九世纪中叶,在我国四川西部的康巴地区(即今天甘孜藏族自治州一带),曾经爆发了一次声势浩大的藏族农奴大起义。起义的领导者工布朗结在战争中左眼受伤失明,藏语呼一只眼为“布鲁曼”,于是人们又称这次起义为“布鲁曼”起义。 “布鲁曼起义”发生于一八四八年,失败于一八六五年。历经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纵横三千余里”,其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影响之深,是藏族历史上所罕见的,为藏族历史增添了一页光彩夺目的篇章。就是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也应有它不可抹煞的地位和价值。特别是它为我们了解藏族漫长的封建农奴制社会中,农奴反抗领主的阶级斗争的历史,提供了新的资料,更是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在太本天国和捻军起义的鼓舞下,饱受封建剥削、压迫苦难的山东人民,纷纷掀起了反抗清王朝腐败统治的武装斗争。幅军起义、文贤教起义、长枪会起义,风起云涌,席卷鲁南、鲁西南大地;白莲、宋景诗起义,如火如荼,横扫鲁西本原;农民的抗粮暴动,此伏彼起,几乎遍及全省各地。一八六一年,山东巡抚谭  相似文献   

17.
青海地处西北边鄙,人口稀少,大多集中在海东地区,十八世纪中叶,只有七十一万余人。土地贫瘠,“山脑旱田,其间犹多雾露,至山坡旱地,五日不雨则龟圻,所仰赖者,唯此区区。”清咸丰初年,我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了。清政府为了扑灭遍及半个中国的农民起义,在西北地区加重了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从咸丰七年始,甘肃省开始“抽绅捐、民捐、房捐和田亩捐等”。同治年间,统治阶级上层挑起民族纠纷,河湟烽烟四起,干戈连年不休,仅同治元年(1862年)一年,西宁县各川堡死难一万六千二百七十六人,碾伯、大通两  相似文献   

18.
一据宋朝(公元960~1279年)史书《宋史》记载:“宣和三年(1122年)宋江犯淮阳并占领其它许多地盘”。宋江领导的起义发生在北宋末年,确切地说,即是从1120年至1122年。这次起义是中国人民历史上光辉的一页。遗憾的是我们对这段历史研究得很少,而14世纪末创作的长篇小说《水浒传》就是以这次起义作为情节基础的。小说中详尽描写的梁山泊义军营垒,位于河北、山东、河南与江苏四省交界处,在寿张与东平二城之间。在宋江起义之前,这一地区事实上早就是官军鞭长莫及之处,从汉代(公元前204年~公元220年)起,这地方便成为不满朝廷、奋起反抗压迫的人的避难所。  相似文献   

19.
北宋太宗淳化年间,四川地区爆发了王小波、李顺领导的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王小波在发动起义时,提出了“均贫富”的革命口号,表达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分土地的心愿,贫苦大众争相附从,起义队伍迅速壮大,由几万发展到几十万人。攻占成都后,建立起“大蜀”农民革命政权,派兵四出、攻略川中州县“北抵剑关,南距巫峡”。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历史上,有一支镇压太平天国农民大起义的地主武装,它就是曾国藩创办的湘军。从咸丰三年(1853年)曾国藩在湖南长沙兴办湘勇之日算起,迄止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曾国藩下令遣散湘军,计12年。其鼎盛时,拥兵十二万人,纵横驰驱长江中下游地区。挽救了清政府形将覆亡的命运,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一 1851年1月,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爆发了太平天国农民大起义,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太平军横扫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省,并于1853年3月建都天京(今南京),直接动摇满清政府的统治。清政府连派大员前往征剿。先派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