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危机管理是现代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文章从公共危机事件所面对的传统大众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全新传播生态,剖析危机传播的若干特点和规律,特别是网络传播带来的舆情新问题,运用传播学和危机管理等相关理论,提出应对公共危机传播的媒体策略和舆情治理举措,为公共危机管理提供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2.
网络公共事件的舆情并非事件在网络上的简单映射,其掺杂了与社会背景因素相关的情绪、倾向和立场。在网络公共事件的形成和爆发阶段,其构成是"事件+社会背景+网络";在网络公共事件形成爆发之后,政府的应对、当事者的行为表现等因素又会被网络聚焦,这时其舆情构成是"事件+社会背景+过程性助推因素+网络"。网络公共事件的舆情失真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事件的特殊性与社会问题的普遍性、资讯的泛滥与诉求的堵塞、"体制性迟钝"与社会情绪的敏感、"搞定管控"思维与"搞大扩散"意识、操弄"真相"与制造谣言,这些相对的因素要么重合叠加,要么反向撕裂,造成舆情的失真与变异。网络公共事件的舆情治理是一个去除连带因素、打破风险发作的连锁反应的过程。就事论事,还原真相,还原是非,是平息事件、释放风险的唯一可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4.
杨正联 《人文杂志》2012,(5):162-168
网络传播的即时性、开放性、几何扩展性和客观明确性特征,推动了社会问题事件的公共化趋向,网民建立在共鸣、发泄、归属以及关怀等心理需求基础上的广泛的否定性评价参与,进一步促使网络公共危机事件的形成与扩大化,需要做出围绕网民心理干预的公共管理应对。  相似文献   

5.
蒋明敏 《江西社会科学》2020,40(12):190-198
从情感视角来审视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及治理,是网络舆情治理人本主义诉求的应然归宿。情感因素在网络舆情事件的演化过程中发挥基础作用,突发公共事件易于唤醒"社会记忆",某些情感和行动在人际间传染,泛政治化、"体制性归因"成为经常性策略,普遍的不同情建构网络戾气以及公共信任缺失建基后真相事件等,可能使舆情论争转向"群体极化"和网络暴力。有鉴于此,情感视域下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治理策略应当从"理念—手段—氛围—引导"四个维度着手,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创新"技术+心理"的治理手段,营造"公众贴心人"的氛围,完善"事实+价值"的引导。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迅猛发展对公共危机舆情管理产生了巨大影响.新媒体为舆情监测带来了便利,为疏导民怨提供了平台,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条件.新媒体也对舆情引导意识、把关人素质和媒体管理机制等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8.
论我国公共决策与网络舆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舆情由于其自身的优势,出现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对当前我国的公共决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要使网络舆情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公共决策,关键在于以下几点:积极鼓励网络舆情表达,扩大公共决策的民意基础;科学汇集网络舆情,提供公共决策的信息保障;认真研判、监测网络舆情,增强公共决策的科学性;有效引导网络舆情,确保公共决策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9.
张小丽 《理论界》2012,(4):164-165
在市场经济时代,消费主义借"受众本位"的思想对网络公共领域发起挑战,网络公共领域出现了缺失公共性的危机。本文在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模式下,对网络"艳照"事件中凸显的网络公共领域危机———"公共性缺失"问题进行思考,浅析造成网络公共领域危机的原因,并对重塑公共性,建构网络公共领域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网络舆情空前高涨,群体性事件的网络特征日渐凸显。网络舆情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群体性冲突的形成发展机理,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背景下群体性事件的演化过程就是一种从网络民意到网络民怨再到网络民愤的过程。因此,如何针对网络舆情与群体性冲突的相互作用机理,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的预警、监控、引导和回应机制,提高群体性事件的情绪疏导和矛盾化解能力,成为做好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付业勤  郑向敏 《理论界》2014,(4):190-193
会展网络舆情危机是网络新媒体时代会展危机管理和公共关系活动面临的全新课题。从会展网络舆情危机产生的背景出发,对会展网络舆情危机的内涵进行介绍;从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发生原因、事件影响、引发与呈现形式3个视角对会展网络舆情危机进行分类。最后,根据会展网络舆情危机的不同应对主体、危机的不同类型和危机发生的不同阶段,提出会展网络舆情危机的主要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2.
当前,影响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最主要因素是频发的群体性事件,这也已经成为风险社会的主要特征.群体性事件呈现井喷式发展,使得网络言论力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也使网络舆情更加复杂化.如何有效监测基于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对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网络舆情的功能及其与群体性事件的关系,指出监测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必要性,并构建基于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的监测机制.  相似文献   

13.
公共危机与价值失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共危机不论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具有深刻的影响,但以往的学术界对此未给予一定的关注和重视.该文从公共危机的定义和表征入手,对其产生和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做出判断,认为正是由于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时价值实践思维的混沌,即价值失范引发了广泛的公共危机。并在此基础上,以回到现象本身、关注意义构成态度为宗旨的现象学社会学的视角,对公共危机与价值失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认为社会个体的价值观在突发事件中缺乏对环境因素、构造因素和认知因素的变化与适应,并进一步指出要化解和预防公共危机所需重建现有价值体系的原则和要点。  相似文献   

14.
突发舆情危机事件衍生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突发舆情危机事件引发衍生问题已是常态现象,既包括不同事件形成同一衍生效应,也包括同一事件形成多种衍生效应.研究表明,突发舆情危机事件衍生效应是由网民、媒体、社会问题和网络特征等多种因素而促成.衍生效应会推动真相揭露、问题解决和治理转型,但也会导致社会压力增加、社会情绪累积和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论网络舆情对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近年来,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影响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和演变的重要因素.它往往成为直接引发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间接推动高校群体性事件恶性化发展的"催化剂"和阻碍高校群体性事件得到有效解决的"绊脚石".为了应对这些影响,应当构建高校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建立高校群体性事件的网上、网下联动应急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事业的快速发展,以网络为代表的新技术已成为群体性事件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网络舆情正成为一块正在加速膨胀的思想阵地。在此分析了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特征,解读了基层政府应对群体事件网络舆情中存在干部理念偏差、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网络舆论预警机制的缺失及信息不透明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层政府应转变社会管理理念,重视对网络舆情的预警研判,加强网络规制的建设以及健全信息公开和官员问责制度等网络舆情引导策略,以期提高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传播模式及舆情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群体性事件有其特有的传播模式,而网络舆情在其传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政府应正确应对网络舆情,以避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舆情危机的游客感知是网络舆情危机研究的重要领域。以海南为例,基于游客的舆情危机感知、旅游地形象感知和行为意向实证研究揭示的问题,探讨舆情危机管理和形象修复的对策思路:提出针对政府、新闻媒体和旅游企业的舆情危机管理策略;基于形象修复理论,设计了政府和旅游地的形象恢复策略,为旅游网络舆情危机管理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由多元主体共同构成的公共危机治理网络中,政府仍然是其中对资源和权力进行权威配置的核心主体.从战略高度调整公共危机治理网络中政府间关系的核心与前提则在于重构以政府为核心、各参与主体的权力-责任分配机制.实行平战结合、统分结合的权力分配体制,形成常态管理和危机预警、恢复阶段彼此间共享权力、分担风险与战时集中决策、统一指挥并存的权力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20.
网络舆情的主体多元、内容丰富、传播迅捷等特点,正重塑传统公共决策的信息生态,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增进公共决策的民主进程,提高公共决策的有效性、交互性与公信力。然而虚拟开放的网络空间信息庞杂,难以验证的舆情信息可能误导公共决策偏离科学轨道,数字鸿沟与网络信息结构失衡会对公共决策公正性造成影响,群体极化和网络暴力不利于公共决策的有效治理。在公共事务网络舆情倍增条件下应高度重视对网络舆情的疏导与管控:要推进信息基础建设,改进网络舆情的民意代表性;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提高网民公共事务参与理性;促进政务信息公开,建立网络舆情长效回应机制;完善网络监管机制,为公共决策营造良好环境;优化公共决策机制,切实提升政府治理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