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姚皓华 《学术交流》2005,(9):167-171
郁达夫小说的叙事时间,突破了中国传统小说的注重物理时间的叙事时间模式,以心理时间态势展示出来,时间被充分主观化,是一种偏重心理时间的叙事时间模式.这种强调心理、情绪的叙事时间模式呈现出叙事时序的错位、时长的被压缩和重复等.郁达夫小说的多维叙事时间模式,提高了小说叙事的自由度,增大了小说叙事内容的密度,使人物的精神状态、心理现实及作品的内在意蕴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李桂奎 《求是学刊》2005,32(1):109-113
中国古代小说的"百年"叙事时间机制不仅来源于人们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所操持的"天运"、"气运"等思维方式,而且还受到了"百"以及其约数"108"等神秘数字的定向影响.这种构架在史学基础之上的时间机制蕴含着人们对社会人生的深层思考,从而使得小说文本内部散发出充满空幻感和梦幻感的人文气息.同时,这种时间机制所固有的循环意识还为古代小说营造了天造地设的圆转结构,具有独特的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3.
郭红  徐文培 《学术交流》2008,(3):166-168
后现代小说中的时间机制与现实主义小说、现代小说迥然不同,其独特的时间机制能够赋予后现代小说极其丰富和深刻的内涵,促成后现代小说独特的叙事手法和结构.<五号屠场>是典型的后现代小说.在创作的过程中,冯内古特采用的后现代小说叙事手法,使事件时间和叙事时间产生错位,使作品中的时间显得杂乱而无序.这样的叙事手法可以增大小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跨度,表现出后现代状态下人类所感受到的无助、迷茫以及其处于分裂状态下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4.
<又来了,爱情>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的晚年代表作.小说选取套层叙事的艺术结构,采取"作品创作"与"情感纠葛"的双重线索,演绎了两个时空的爱情故事,把过去与现在、幻觉与现实交织在一起,于精巧叙事中形成内外相承的故事情节、回旋咏叹的主题内涵和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使作品全篇具备了诗的层次、结构和意境.这种独特的叙事结构既彰显了莱辛作为"女性经历的史诗作者"娴熟的小说创作技巧,也使她开创了"新的史诗风格".  相似文献   

5.
作家的所受教育、意识形态、情感取向和感受到的文化冲突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叙事方式.华裔作家白先勇幼承庭训,国学基础扎实,又深受西方文学思潮影响,对小说技巧非常重视.他的文本利用倒叙、留白、时距、重复等叙事时间的不同呈现方式,体现了其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西方文学的吸纳,增加了文章的叙事容量,呈现出一种中西合璧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6.
王桂荣  龚宏 《学术交流》2008,(2):163-165
"展示"与"叙述"是文学创作的两种重要的话语形式.判断一部作品的叙事话语是"展示"还是"叙述",一方面要看作者创作时是否尽量将自己"隐藏"起来.另一方面还要看作者对叙事对象是否进行细节性与场景性的表现.因为,"展示""属于通过状态、事件的细节性、场景性的表现,并以最有限的叙述者介入为特征的类型",而米兰·昆德拉与中国"新写实"的小说文本恰恰具备了"展示"这种话语类型的文本特征.所以,我们说米兰·昆德拉小说与中国"新写实"小说都是以"展示"为主要话语形式的文本创作,二者在叙述话语上具有可比性:对叙事对象都进行"隐匿式"的文本叙述和细节性与场景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两个方面探讨艾丽丝·蒙罗小说的叙事结构故事 :抽象的叙事结构和具体的叙事结构。前者是指潜在的、可资分析的、能够生成众多叙事作品的普遍结构 ,法国叙事学家布雷蒙提出“逻辑说” ,叙事学家格雷玛斯则从语义学的角度 ,提出了“角色模式” ;后者是指叙事作品中的情节的安排 ,从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的关系 ,其小说的叙事结构可分为三种 ,即对比结构、倒叙结构和开放结构  相似文献   

8.
大江健三郎对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叙事上,大江通过多视点、反讽叙事、戏仿等手法,尽可能地用自己的叙事方式抵抗着占主流地位的日本传统的叙事文学.大江在叙事上进行的"陌生化"探索,从而使其大多数作品具有很强的隐喻性、象征性.对大江来说,"陌生化"是他以一个文化批评者的身份对日本现代社会特别是天皇制进行强烈批判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9.
在基督教时间观的基础上,别尔嘉耶夫提出一套独特的时间理论.他把时间分为宇宙时间、历史时间和生存时间.这并非是三种作为实在的时间,而是时间的三个维度或精神层面,它们揭示了时间之"恶"和时间之"善".人能够通过创造行为来终结时间,从而进入"永恒的现在",但又,必然陷入时间的"深渊"和客体化的世界.基于这种时间理论,别尔嘉耶夫的末世论在根本上指向"现在",而不是"将来".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与人性的对话——谈严歌苓小说的女性叙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惠丽 《唐都学刊》2008,24(4):103-106
严歌苓是目前北美华文文坛最具实力、也是最具影响力的新移民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在历史与记忆的沉淀中审视人性的变迁,从女性与母性的角度揭示人性的魅力,从情感和欲望的两难层面彰显出人性的力量.她创作中的主角几乎都是处于极致环境中的弱女子,她们以强大而真实的生命力阐释严歌苓对女性的解读.在她的叙事中,"女性"的问题已经不是唯一的焦点,她将"女性"作为与"民族"、"文化"、"历史"等互有联系的部分被审视和书写.严歌苓试图找到一种能得到沟通的真正的爱,这是一种对更高更普范人性的探求,也许这只是一种乌托邦的理想,却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还原了文学是"人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何嵩昱 《社科纵横》2008,23(5):109-110
在影视文本中,影片叙事策略的运用和叙事类型的选择一定程度上暗示了影片制作人把握世界的力量和操纵权威的信心.通过对新时期女性电影叙事类型的考察,可以看出新时期女性电影制作者们尚缺乏把握世界的力量和操纵权威的信心,中国女性要想获得权威的表达、建构有力的"女性叙事话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修辞性叙事层面解读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里森2012年推出的新作《家》,重点讨论小说中人物、叙述者与读者对主人公弗兰克·莫尼(Frank Money)“坦白罪行,重埋尸骨”重要事件所做出的阐释判断、伦理判断和审美判断.三种叙事判断相互作用,推动故事进程,不仅展现了主人公男子气概形象的重建,还实现了莫里森叙事的伦理归旨.  相似文献   

13.
杨小兰 《社科纵横》2008,23(6):105-106
余华的小说叙事以其超凡脱俗的先锋叙事完成了对传统叙事模式的裸露与颠覆.小说从虚构入手,以心理现实为基础,构建起了一个荒诞、混乱、陌生的幻觉世界;并以偶然性作为叙事的基本链条,形成其作品内在的隐喻结构;通过个性化叙事语言,尤其是比喻手法的使用来呈现作者对于世界的独特感知;而这些叙事特点既来自于作家独特的创作观,也与中西方作家尤其是西方现代主义作家的影响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4.
热奈特的<叙述话语>对<追忆逝水年华>一书的分析有不少可足思考之处,并且也能够引申开采增强我们对西方现代小说的认识.它构建了一套研究叙事话语即叙事文本的概念体系,但比较生涩.这一体系有不少重要的范畴、概念取自语言学,有的概念科学性不足,有的概念则是隐喻,还有的概念完全是作者故意的花样翻新.概念的生涩,在俄国形式主义中就存在,但到了法国叙述学中,则十分触目了.巴尔特在<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中就曾用过三个生涩的概念:迹象、催化、情报.托多罗夫在<文学作品分析>中,还沿用了"迹象"这个生涩的概念.生涩的概念多,这种情况,当然同法国结构主义在兼取语言学与符号学上表现了更大的热情有关,同时也表明了以科学主义为目的的结构主义思潮,在其理论构建中对科学性的要求并不严谨.问题还在于,热奈特所建构的这一套概念体系中的许多概念对于分析叙事话语用处不大,一定要加以运用的话,只有徒增繁冗,它们对于叙事作品的思想与艺术的理解,都并非必要.当然,热奈特这本书中也有一些概念对于分析叙事作品是很有用的.比如省略、停顿、概要、场景是构成叙述节奏的四种运动形式以及时间倒错亦即组织叙述话语的种种方式,还有对于故事内外的叙述主体与受述者的区分等等,这一些内容都是值得肯定的.从方法上说,作者写得好的,基本上都是从文学传统、传统标准出发,以对照<追忆逝水年华>,来揭示后者的独特性的章节.也就是多少体现一些宏观眼光与历史感的章节.然而这些章节,采用的大体都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作者所说"我必须承认在寻找特殊性时我发现了普遍性"的话是不符合他这本书的实际的,他所说"我在此提出的主要是一种分析方法"的主要目的,远未达到.作为一个结构主义者,重视共时,忽视历时,是必然的,但由于作了大量的实际的文本分析,使得作者多少具有了一些小说史感,但总的来说,热奈特的历史感还是薄弱的.同其他结构主义者一样,他的兴趣在理论的构建上,一切结构主义者所不明白的是,没有深刻的历史研究,就不会有正确而比较全面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5.
热奈特的<叙述话语>对<追忆逝水年华>一书的分析有不少可足思考之处.并且也能够引申开来增强我们对西方现代小说的认识.它构建了一套研究叙事话语即叙事文本的概念体系,但比较生涩.这一体系有不少重要的范畴、概念取自语言学,有的概念科学性不足,有的概念则是隐喻,还有的概念完全是作者故意的花样翻新.概念的生涩,在俄国形式主义中就存在,但到了法国叙述学中,则十分触目了.巴尔特在<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中就曾用过三个生涩的概念:迹象、催化、情报.托多罗夫在<文学作品分析>中,还沿用了"迹象"这个生涩的概念.生涩的概念多,这种情况,当然同法国结构主义在兼取语言学与符号学上表现了更大的热情有关,同时也表明了以科学主义为目的的结构主义思潮,在其理论构建中对科学性的要求并不严谨.问题还在于,热奈特所建构的这一套概念体系中的许多概念对于分析叙事话语用处不大,一定要加以运用的话,只有徒增繁冗,它们对于叙事作品的思想与艺术的理解,都并非必要.当然,热奈特这本书中也有一些概念对于分析叙事作品是很有用的.比如省略、停顿、概要、场景是构成叙述节奏的四种运动形式以及时问倒错亦即组织叙述话语的种种方式,还有对于故事内外的叙述主体与受述者的区分等等,这一些内容都是值得肯定的.从方法上说,作者写得好的,基本上都是从文学传统、传统标准出发,以对照<追忆逝水年华>,来揭示后者的独特性的章节.也就是多少体现一些宏观眼光与历史感的章节.然而这些章节,采用的大体都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作者所说"我必须承认在寻找特殊性时我发现了普遍性"的话是不符合他这本书的实际的,他所说"我在此提出的主要是一种分析方法"的主要目的,远未达到.作为一个结构主义者,重视共时,忽视历时,是必然的,但由于作了大量的实际的文本分析,使得作者多少具有了一些小说史感,但总的来说,热奈特的历史感还是薄弱的.同其他结构主义者一样,他的兴趣在理论的构建上,一切结构主义者所不明白的是,没有深刻的历史研究,就不会有正确而比较全面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6.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韩非子>对历史传说的搜罗和收录近乎是穷尽式的.同时,他运用历史传说的方式又多种多样,把历史传说在作品中的功能尽量发挥到极致.通过对<韩非子>中的"说"字进行辨析,指出以此为篇名的作品与历史传说的关系;总结出<韩非子>历史传说的运用方式、不同文本形态、编排方式和行文规则上的法家特色以及韩非子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文本形态及审美效果之间的疏离与悖反.  相似文献   

17.
刘颖 《社科纵横》2006,21(4):156-157
美国杰出的小说家托妮.莫里森是在后现代思潮影响下的黑人女作家,她的小说《宠儿》被看成重建美国历史的纪念碑,笔者旨在从历史叙述式的元小说,后现代叙事策略———碎片化叙事,两个方面研究后现代小说写作因素在此文本中的体现,来探讨作为黑人女性双重身份作家莫里森如何在白人语境下使弱势群体的声音有力汇入西方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8.
董岩 《学术交流》2023,(4):183-192
托尼·莫里森的《天佑孩童》作为非裔美国作家作品进入世界文学主流空间的典范,其进入路径与卡萨诺瓦在《文学世界共和国》中提出的方式基本契合,但莫里森在卡萨诺瓦理论基础上又有拓展。一是在非裔美国土语之外,通过“白人英语”叙事反讽统治阶级的粗鄙与无耻行径,颠覆白人主流话语的霸权地位,产生“陌生化”效果,进一步扩大了读者群。二是沿用意识流手法,并采取多重人物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视角相结合的叙事手法,使小说结构多轨并行,极大丰富了人物层次和故事情节。三是阐释了莫里森对政治与文学关系的理解,在符合通用美学规范前提下,关注社会共性问题,并坚定表达了黑人的社会诉求。莫里森在《天佑孩童》创作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正是非裔美国文学打破文学世界共和国固定等级,维持其动态变化,使其保有活力的绝佳样例。  相似文献   

19.
周苹 《学术交流》2006,(1):182-184
叙述情境指的是故事和故事叙述者之间的关系,它是叙事文学作品中最基本的又是最复杂的关系。针对英国作家伊夫林.沃的短篇小说《勒弗戴先生的短暂外出》进行的叙事情境分析以具体的文本细节为基础,探讨了讲述与展示这两种手法在作品中的有机结合以及聚焦模式在文本中的刻意变化,以此来研究叙事情境的各个要素在作品中的使用和调控,说明叙事情境作为一种叙事技巧是如何服务于作品的主题表达和阅读效果的。  相似文献   

20.
理性的必死意识催生了以现在之维为重心的时间智慧。如何使短暂的现实人生变得有意义 ,中国与西方传统经历了不同的寻找过程 ,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市民社会出现之后 ,在日常生活中积累意义的时间体验结构被强化了 ,并产生了新的文学叙事类型 ,中西有别的时间智慧 ,使其叙事风格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