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粤港、粤澳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同源,三地合作历史悠久,成果丰硕.“一国两制”实施以后,粤港澳合作领域全面拓展,三地社会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推动粤港澳社会融合,有助于解决港澳民生福利问题,促进粤港澳更紧密合作,增强港澳同胞的国家认同,提升广东社会管理服务水平.当前粤港澳社会融合主要在社会福利、教育、医疗和工会服务等领域,其主要问题在于利益共享机制尚未完善、制度壁垒尚未完全突破和社会政策尚有制度落差.为此,需要完善粤港澳社会政策体系的协调方式,构建粤港澳社会融合的交流平台,发挥特区政府在推进粤港澳社会融合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庄电一 《社区》2003,(24):21-22
在全国许多城市里,都有这样一些人:按规定,他们享受不到低保,但实际上他们因有种种特殊情况比低保户还困难,成为被人忽视的“边缘户”;还有许多农民工,哪里有脏活、累活、险活,人们总要找他们来干;但他们的艰难困苦、基本权益、子女教育、生病遭灾等问题,却很少有人关心。他们是城市的“边缘人”,也是城市低保的“边缘户”。而生活在辽宁省大  相似文献   

3.
从政府包揽福利到社会办福利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社会福利走出的一条新路。佛山民政工作提供了一个地级市、一个中等城市社会福利社会办的具有佛山特色的典型。它为我们提供的经验有四:一是密织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网;二是摸索“一院两制”新模式和新特点;三是实现福利服务资金筹措社会化;四是建立社会化福利服务队伍  相似文献   

4.
5.
随着母亲外出工作,传统家庭照料模式发生改变,家中儿童的照料成为问题。在中国,工作母亲不仅面对家庭内部的阻力,还要受困于外部扶助的缺失。通过借鉴北欧及日韩等国的儿童照料服务,借助于制度支持和政策扶助,增加儿童照料的社会服务供给,填补儿童照料领域的空白,建立适合我国的更公平、更普惠的儿童照料社会服务,以缓解工作母亲的照料压力,并提升整个家庭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6.
踏入21世纪,我国已经迈入老龄化阶段.因此,如何面对及处理日益复杂和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势必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之一.国家从1986年开始就一直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进程,相关部门自1998年之后也相继出台了多条政策法规,希望能够鼓励社会各力量积极参与到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中去.笔者根据福利多元组合理论,对城镇老人院的供给主体进行分析,配以广州为例,从而试图揭示出"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政策一方面固然能够使更多经济有余力的老人有机会享受院舍服务;但另一方面却有可能排斥一群缺乏家庭供养、经济能力未必是最差但却无力支付"市场化"价格费用的老人进入老人院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老年人护理照料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老年福利发展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志。2000年4月日本推出了护理保险制度,引起了日本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与反响。本文通过对日本老年福利变革的背景与历程、制度概况的介绍,研究了护理保险制度出台的意义,分析了制度实施后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探讨了对我国老年福利的启示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二战"后德国经济发展有其不同于欧美其他国家的自身特点,它与当时社会文化密不可分。与英美不同的是,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本身就是当时时代精神的产物,20世纪50~60年代的经济腾飞恰是很好依托了历史性出现的重建家园之文化精神的结果,70~80年代的社会福利化进程又催发出了依赖集体和国家的个体享受主义态度,正是这样的态度使得90年代以来德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和政治瓶颈。  相似文献   

9.
道德、伦理是伦理学中的核心概念,但在思想史上,东西方关于道德、伦理的规定存在显著差异。近代西学东渐后,东方民族在道德、伦理概念的理解上经历了拒斥、接受、修正、融合的曲折过程。日本近代思想界对道德、伦理概念进行了一系列的适应性改造,使其最终融合了东方文化传统和西方现代思想。  相似文献   

10.
《社区》2004,(4):20-20
“社会助残”就是把残疾人事业由专门机构承担的工作演化为全社会共同实施,融入社区工作的社会事业。这一理念将使残疾人工作从观念至方式产生巨大的变革。为使“社会助残”的理念转化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为之努力的事业,首先要营造浓厚的“社会助残”环境。而这种环境的形成一靠行政的政策措施支撑,二靠残疾人事业工作机构和残疾人自身的争取。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区大力倡导依靠社会扶残助残,发展残疾人事业的理念,将残疾人工作重心转入社区。在全区,社会扶残助残已逐步成为共识,残疾人工作已成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资源的发展与…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工作专业进行社会医学课程教学时,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用多种方式吸引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改革现有课本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关注的视角由个体转向社会群体.  相似文献   

12.
试论社会工作直接方法在计划生育基层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划生育工作同社会工作密切相关 ,社会工作的直接方法应当运用在计划生育工作中。这种运用对于提升我国计划生育基层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实现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战略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工作三种直接方法——个案方法、小组方法、社区方法对计划生育基层工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社会工作本土化:文化视角下的家庭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和实务中面临的社会化问题,以家庭治疗为重点,考察了文化视角下中国人家庭观念、家庭关系的特点,分析了借鉴西方为主的家庭治疗理论假设和治疗目标与中国家庭观念及家庭关系理念形成的矛盾冲突,据此提出,社会工作者应保持文化的敏锐性,将本土文化结构与西方理论、模式相结合,创设一套切合中国家庭的介入目标、介入模式和介入技巧,以此作为探讨家庭治疗理论与实务本土化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4.
2002年福建医科大学人文学院创办了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在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科定位、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设置、加强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完善实践教学各环节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完善教学评估体系等问题深入探讨基础上,构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医务社工人才的办学模式。本文认为医学院校开办社会工作专业,是拓展了医学院校办学范围,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层次社会工作者的重要途径,发展完善医科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增权:受虐待老人社会工作新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不断增加的虐待老年人这一社会问题,将增权理论及理念运用于老年人社会工作中,结合对老年人受虐待现状和困境的考察与分析,探讨了帮助受虐待老年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效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6.
社会工作教育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社会工作在中国恢复发展以来,社会工作教育一直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与其他专业知识教育不同,社会工作教育不仅是专业知识、技巧的传递过程,也是专业价值培养与塑造的过程。在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初始阶段,专业形象的建立与社会工作教育的素质密切相关。我们应注意从课程教育、价值教育与实习教育三个层面,系统地发展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同时加强院校间,教育部门与相关政府部门的协作,共同推进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7.
刑罚执行与社会福利:社区矫正性质定位思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有关社区矫正的单一的刑罚执行性质说,虽然是国内理论界最流行的论述,但是在实践中已经越来越陷入困局.笔者尝试从人类刑罚观念和刑罚制度历史变迁、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目的与任务,以及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相互关系等三个角度,阐明社区矫正的双重性质定位:刑罚执行与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8.
英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概况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全面考察了英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概况,对该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研究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与实务导向的资格教育体系并行不悖的二元结构模式进行了重点考察,并结合具体案例对这一模式做了比较分析。最后从目前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讨论了英国独具特色的社会工作教育发展道路提供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9.
北京大学王思斌教授主编的《社会工作概论》是教育部命名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本教材在社会工作涵义、社会工作功能、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思想的地位、材料和观点的关系、社会工作和社会秩序的关系、矫治社会工作的阐述等方面还有可研究之处。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问题需不需要治理已经不再是问题,如何治理才是真正的问题。本文援引福柯治理术的概念,探析权力技术、自我技术与社会工作的同源性,进而论证了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治理术的合理性。以此为关照铺陈了建国以来国家、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工作等主体单独或交叉对农民工实施的治理状况。研究发现,我国的农民工治理术可分为三个阶段:“劝止、防止、制止、强制”的软硬兼施的治理术;“安抚、教育、治疗、矫正”的内外交互的治理术;以及未来治理应该诉诸于“赋权”与“行动”的治理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