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最近一位只有12岁的英国女孩在身怀六甲后在一家浴室产下一名2.3公斤重的婴儿。令人可叹的是,这位12岁女孩的妈妈今年也只有26岁,也就是说她也是在14岁就生育的。没过几天,又有一名12岁的女孩在怀了3个月的身孕后也坚持要把孩子生下来,而孩子的父亲只有14岁,他声称已经与10个女孩发生过性行为。  相似文献   

2.
成全善良     
一天,我去医院看望一个生病的朋友。公交车上人很多,我旁边站着一位老人和他的女儿,听他们说话的意思,是女儿陪父亲去医院看病,正好跟我同路。突然一个女孩站了  相似文献   

3.
我是2004年接触到的《山西老年》,原因就是父亲偶然的一次得病,再加上父亲的年纪已越来越大,从日常生活和诸多事情上都需要我的照顾,父亲便和我住到了一起。我的父亲是1945年参加工作的离休干部,现年83岁。他离休后《山西老年》给了他又一次青春活力,成了他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4.
李勤古 《老友》2009,(3):48-48
编辑同志:我的父亲原来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三年前就退休了。我父亲一向脾气暴躁,有一次,为了一点小事,他与邻居争吵起来,越吵越大,平时一些不太愉快的往事也被抖落出来,越吵越凶,气不打一处来。最后,动手把  相似文献   

5.
亲情难舍     
父亲是一位小学教员,那时在我们镇上算是个文化人,可不知为什么,她和母亲老是吵架。我13岁那年,父母终于离异,15岁便随母亲背井离乡。一直以来,我痛恨父亲,恨他对母亲、对子女的无情。离家一年后的我,再见到父亲时,我们竟无语,当我离开父亲时,父亲送了我  相似文献   

6.
父亲的大学     
正从懂事起,父亲和我说话就不多。父亲是一个孤儿,五岁丧母,九岁丧父,十来岁他就开始独居。那个时候,村里和他一般大的小孩都在念书,父亲每天跟着他们去上学,一直跟到教室门口,就止步了。父亲知道,教室与他无缘,贫困使他过  相似文献   

7.
街边两个女孩,引起了我的好奇。一个十五六岁,低头站在路口,脚跟前用石块压一张大纸,上面写着许多字,大意是父亲死了,母亲病了,  相似文献   

8.
爱父如爱子     
父亲是个农民,快60岁了。为了照顾小弟8岁的儿子读书,父亲和母亲考虑良久,终于搬离了老家,迁到了我所在的小城。可父亲干惯了农活,总也闲不住,进城不久,不管我们怎样阻挠,他还是去了天津一处建筑工地看管库房。入冬后,听说那边很冷了,我赶紧让他回来。可回到小城,他又闲得无聊,成天嚷着要出去找事儿做。正好,附近中学有个男生宿舍管理员的名额空缺,我便让他去应聘。那天领着父亲到学校,领导问父亲的年龄、身体状  相似文献   

9.
父子情     
《北方人》2006,(5)
在我两岁零三个月的时候,父亲离开济南南下武汉加入到抗战洪流中。再见到父亲时,我已经八岁。见头一面时,我觉得父亲很苍老,他刚割完阑尾,腰直不起来,站在那里两只手一齐压在手杖上。我怯生生地喊他一声“爸”,他抬起只手臂,摸摸我的头,叫我“小乙”。我发现,在家里他很严肃,并不和孩子们随便说话,也没有什么特别亲昵的动作。他当时严重贫血,整天抱怨头昏,但还是天天不离书桌,写《四世同堂》。他很少到重庆去,最高兴的时候是朋友们来北碚看望他,只有这个时候他的话才多,变得非常健谈,而且往往是一张嘴就是一串笑话,逗得  相似文献   

10.
我的继父     
我父亲扔下我们母子俩的时候,我只有3岁。他出其不意地离开了我们,像一缕轻烟一样消失了。我对父亲几乎没有什么印象,妈妈也不愿意谈论他。  相似文献   

11.
想起他     
《北方人》2006,(12)
父亲离开我已十五年了,有些东西渐渐模糊远去,有些东西却随着岁月的流逝越来越明晰。父亲是湖南人,是个插队知青。记忆中,父亲一年中在家的时间很少,即使在家,也少有闲下来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我从小就很害怕父亲,两三岁的时候,父亲外出回来,我不是像一般的孩子见了爸爸欣喜地奔上去,而是躲得远远的,不敢接近他,直到他掏出带给我的水果或者点心,我才战战兢兢地走到他身边,接过他手里的东西又跑开了。  相似文献   

12.
老父九十     
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可我的老父亲今年90岁了岁月荏苒。90年的风霜染白了父亲的头发和胡须。他的背佝偻了,腿也弯了,走路不再大步流星。但他一点儿也不服老,偏要做出一些让我们又好气又好笑的事儿来。比如说,他听力差了,却偏爱接电话。一次学校的一位老师打电话找我,父亲抢着接电话问:“你是谁﹖”对方答:“我是中学。”父亲便唤我说:“一个姓宗的人找你”还有一次有人打电话找我,我明明就坐在房间里,父亲却说我不在。我从房里跑到客厅接电话时,他已经把电话挂了。原来他听错了名字,以为别人找我妹妹。这样的事多了,我们就不让他去接电话,他…  相似文献   

13.
因感情不和,我友父母离异。他现年16岁,随母生活,由父支付抚养费,是在校学生。他问我:父亲对他支付抚养费的期限是否到18岁为止,到时如果他还在念书,他父亲仍应支付抚养费吗?我回答不了他这问题,带他咨询法院,法院作了如下解释。  相似文献   

14.
张海静 《百姓生活》2010,(10):24-24
晚饭后去厨房洗碗,房门“吱呀”一声轻轻开了,抬头看,原来是对门的刘叔。家人连忙从沙发上站起来,请他进屋坐下。刘叔很健谈,一坐下就眉飞色舞说个不停。当年,他与我父亲是同事,比我父亲小几岁,却比父亲更早生出一头华发。  相似文献   

15.
我1955年6月出生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那时父亲郑洪升是解放军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的哲学教员。我父亲只上过3年私塾,他如果要将当教员的职业持续下去,需要刻苦自学。从我出生起,见到最多的场面,是父亲趴在桌子上看书写字,父亲是抱着一岁的我看完《资本论》的。  相似文献   

16.
正大哥说,父亲几年的积蓄全花在我这个败家子身上了。初闻此话时,我4岁,不明白他是何意。后来我渐渐知晓,自己是最后一批超生队伍中的一员,为此,作为老师的父亲被罚款2万元。我是被迫念书的。只要看见我和那一帮不学无术的兄弟混在一起,大哥便会当众不分青红皂白地打我,告诫我必须好好念书才能还清父亲的债。我嘴上答应着,心想:等我长大了,让你好看!没过几年,我便与他一般  相似文献   

17.
《新天地》2011,(3):25
杜医生:你好!我的父亲今年63岁,去年他发生了一次小中风,因为发现及时,基本没有留下后遗症。可是最近一年来,我和母亲发现父亲性格有点变化,有点神经质,变得多疑、武断,没把一样东西弄清楚就说它是假的。别人要反驳他,他一定要争个输赢。他也不愿意接触新鲜的东  相似文献   

18.
适时愤怒     
段奇清 《可乐》2008,(9):41-41
他双目失明。因为看不见,从小到大,他在过马路时经常会撞到别人或被车撞倒,这总让他伤痕累累。17岁那年,他又一次撞在一辆按着响铃的自行车上。骑车的是个女孩。女孩怒气冲冲地冲着戴墨镜的他吼:"你为什么要故意撞倒我,看不见吗?"他本来就抱怨上帝对他不公平,此刻又被撞得生疼,于是愤愤地还击:"是,我是瞎子,怎么样?"  相似文献   

19.
经不住小芸游说,她妈妈终于同意跟我父亲“接触接触”,就等我全力攻克最后的堡垒了。可在我一轮轮苦口婆心的规劝下,父亲总是淡淡一笑不置可否。他才50岁,我实在不忍心看他一个人寂寞地度过晚年。  相似文献   

20.
亲情:铭记着父亲的养育之恩——母亲是心目中的第一大恩人——把二哥视作恩人胡适在虚龄五岁之前,同父亲胡传共同生活两年多。当时似懂非懂,故而影响不深。即便如此,也铭记着父亲的养育之恩。他在《四十自述》中追忆道:“我小时候也很得我父亲钟爱,不满三岁时,他就把教我母亲的红方块字教我认。”“我念的第一部书是我父亲自己编的一部四言韵文,叫做《学为人师》,他亲笔抄写了给我的。这部书说的是做人的道理。”其中有这样几句:“古之学者,察于人伦。因亲及亲,九族克敦;因爱推爱,万物同仁。能尽其爱,斯为圣人。”这部书,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