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放逐"现实"回避"问题":90年代学风的致命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历史与现实、过去与现在 ,本质上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 :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 ,而对现实的无知也必定会使对历史的理解失却可能。而在这种平衡之中 ,“现实”或“现在”事实上还处在某种更积极更主动更活跃的地位上。学术史上的许多事实证明 ,在复杂曲折的历史认识过程中 ,“现实”不仅不是一种有害的因素 ,相反 ,具有现实情怀和某种社会责任感还能成为推动史家探知历史真相的一种巨大动力。然而在 90年代以来的史学界 ,“现实”却成为不少人躲避惟恐不及的“瘟疫” ,遁入象牙塔可能已形成为某种共识 ,学院的围墙甚至早已构成不少人精神生活的边界。与社会的这种隔离和疏远已经对学术造成了伤害。这种现象的发生当然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 ,其中 ,认识上的原因尤不容忽视。我们所组织的这组笔谈 ,就以检讨 90年代以来“历史”疏远“现实”这一现象得以发生的主观因素为主。相信这里的检讨和澄清对矫正当前史学的走向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项指导刑事司法活动的政策,"宽严相济"并不是横空出世的,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的根源.通过历史与现实的维度,从对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解读入手,阐述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理念,从社会转型的现实情境中解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内涵:即司法人员要放弃严打的专政理念,用宽容仁爱的司法智慧和悲悯的情怀来化释转型社会的悲情,构建和谐法治.  相似文献   

3.
4.
现实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和延续,历史是现实发展的依据和基础,市场经济下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十分密切,知识的积累、决策的制订、人的自我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等无不受到历史的影响或制约,因此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5.
中俄新型关系创造了双方300年交往史上的最好时期;中俄新型关系逐步实现了准确、恰当的关系定位。纵观中俄300余年的交往史,不难发现,支撑两国得以发生关系的基础是政治或军事,在未来中俄关系的构建中,必须扩大它的基础性领域,特别是经贸领域。  相似文献   

6.
历史与现实、过去与现在 ,本质上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 :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 ,而对现实的无知也必定会使对历史的理解失却可能。而在这种平衡之中 ,“现实”或“现在”事实上还处在某种更积极更主动更活跃的地位上。学术史上的许多事实证明 ,在复杂曲折的历史认识过程中 ,“现实”不仅不是一种有害的因素 ,相反 ,具有现实情怀和某种社会责任感还能成为推动史家探知历史真相的一种巨大动力。然而在 90年代以来的史学界 ,“现实”却成为不少人躲避惟恐不及的“瘟疫” ,遁入象牙塔可能已形成为某种共识 ,学院的围墙甚至早已构成不少人精神生活的边界。与社会的这种隔离和疏远已经对学术造成了伤害。这种现象的发生当然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 ,其中 ,认识上的原因尤不容忽视。我们所组织的这组笔谈 ,就以检讨 90年代以来“历史”疏远“现实”这一现象得以发生的主观因素为主。相信这里的检讨和澄清对矫正当前史学的走向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7.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标语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斗争中创建和形成的先进文化,它不仅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发展,而且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代风貌。红色标语文化是珍贵的文化资源,应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借助社会的力量,在普查和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利用科技加强保护;同时,通过扩大宣传、打造精品旅游、整合资源等对其加以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如何调控"弱势群体"的权益表达,不仅是历史问题,也是日益迫切的现实问题.本文就从历史经验和现实操作的两个方面,做了初步讨论.本文认为,在不同的社会结构和语境中,"弱势群体"的权益表达与传播的方式及其所产生的破坏力是不同的.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不仅要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更应该注意从技术、法律和社会心理安全层面,对"弱势群体"的权益表达加以关注和调谐.  相似文献   

9.
在上海城市规划的历史中,商业特性为基本原则,西方城市理论是规划基点,大城市群观念是城市发展趋势.在全球化的背景中,应努力借鉴国际世界城市发展理念与经验,努力传承上海城市发展本土传统与特色,努力建构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蓝图.上海未来城市发展的规划与世博会、与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与长三角视阈中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朱亦一 《中州学刊》2004,(2):141-143
本文集中从"现实的个人"的精神性生成和现实性生成两个角度,讨论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现实的个人"概念的生成问题.在马克思那里,现实的个人的生成意味着人的解放的现实性的生成.本文基于作为现实的人的生成的环节之一的人的精神家园的非超越性,即其现实性生成之维度,在叙述自中世纪开始经由宗教改革、德国古典哲学所开启的对教会基督教的权威的消解,在经由费尔巴哈的人的类崇拜到施蒂纳的"唯一者"所结束的人的精神世界世俗化的基础上,以展现这个过程作为人的信仰--特指指向彼岸、超越性的信仰--的逐步消解,并且在施蒂纳这里实现了在虚幻中的人的非超越性生存的状况,并进一步以施蒂纳的问题为背景和切入点,结合当代的重新呼唤信仰的回归现象阐发了马克思的"现实的个人"对人走向现实的解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哲学研究的过程中,历史感和现实感构成了思想发展的内驱力与生命力。历史感是思想演进的内在过程与历史前进必然规律的一致性,思想的行进要融入深幽的历史中;现实感则指哲学研究当以现实的生活世界为归宿,使哲学承担起改造现实的固有使命。达到历史感与现实感的统一,是研究者所要追求的更高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中华文明从古至今的发展与渐进,从历史到现实,彰显了中华文明的世界文明意义。无论是按照历史发展的轨迹,还是按照人类文明推演的足迹,中华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颗璀璨的、宝贵的明珠。在古代史中,中华文明就体现出了其先进性和创新性;经历了近代创造性转化之后,其智慧性和革新性进一步得到体现;面对世界大发展和大变革,中华文明又再一次体现出它的时代性和兼容性。  相似文献   

13.
穆木天20世纪二、三十年在代理论和创作上的转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从"现代"走向"现实"的一个特例。以穆木天生平、创作与理论主张为基础,可以看出穆木天的转变不但与其东北诗人的情感有关,而且,这种转变还包含着不同文化语境下诗人创作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席建彬 《齐鲁学刊》2005,(6):104-106
汪澎饔凶抛跃醯拇嬖谝馐?其人其文较好地诠释了这一点。文学观念上明净、和谐与痛苦、矛盾并存;创作上交织着田园、性灵与苦难、悲愁等争执抗辩的多样声音;而贯注其中的则是以大地为依托的或而高蹈或而沉重的生命精神。这一切,构筑了作家挣扎在“清云”与“泥淖”之间的“存在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主义”一词的起源和发展看,社会主义有多层含义;从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历史发展看,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标准和模式;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看,社会主义是一个与国情和实践相联系的发展的概念。因此,应该多维度、多层次地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张琳 《齐鲁学刊》2003,(3):57-59
在王弼贵无论中 ,无是本体之义 ,贵无具体表现为以无为本的命题形式。贵无是为了全有 ,与体用一源的思路相应 ,王弼将本体与现象统一起来 ,引导人们在现时功用中把握无限本体。阳明心学的立论核心为致良知。良知是本体的先天之知 ,致良知是后天的功夫过程 ,王阳明认为本体和功夫是合一的 ,本体只有在功夫过程中才能显现出来。王弼玄学与阳明心学共同体现了中国哲学“一个世界”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物理学概念基础的变革往往是人类思维方式变革的前兆,量子概念就是架起从经典物理学通往量子力学的概念之一,也是科学哲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两大阵营对峙的概念基点。本文追溯了量子概念出现的历史画面,指出时量子概念引发的两种关于量子与实在之间关系的理解,并从语境方法论的教义对量子概念赋予其实在性。  相似文献   

18.
"以狐喻人"就成为文学创作的一个传统,王蒙的长篇新作<青狐>将现实中的一位女作家与狐性相联系,深入地展示出艺术家在生命过程中,与社会政治、世俗观念、家庭伦理、物欲色欲发生的复杂纠葛与冲突,作品借狐以反抗世俗,借狐以追寻艺术,借狐以回归自然.  相似文献   

19.
虚与实是艺术创作技巧的美学原则,在舞台美术设计中,更显示出虚实结合的独特性和必要性,具体来说,表现在几个方面:在布景设置上,要以实带虚,以虚衬实;在意境表达上,要虚实对比,和谐产生;在光色处理上,要虚实变幻,以景托人;在舞台布局上,要讲究整体,统筹协调.  相似文献   

20.
科学语境中的实在层次及其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的知识中,科学是公认的对自然现象的描述、解释和预言的最好方式。为了解释显现于我们经验之中的现象,现代科学继承了古老哲学中现象与实在二分的运思方式。基于实在概念的三个层次或含义的划分,我们就能够清楚看到,科学理论中基于经验实在而悬设的理论实在同时也是对经验的超越,是人类力图在思维中把握本体实在的尝试。随着科学的进步,这种理论实在会得到不断修正和完善而逐渐趋近本体实在,从而使“物自体”从不知变为可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