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决策探索》2007,(21):42-44
可口可乐诞生于1886年,而百事可乐比可口可乐晚12年.一直以来百事可乐都在扮演着挑战者的角色,无论从市场渗透率还是品牌价值,可口可乐仍远远超过百事可乐.所以,人们仍然认为可口可乐是领导者,百事可乐是挑战者,而从中国的情况来看这更是一种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2.
名人广告众所周知,百事可乐的广告策略往往别出心裁。在与老对手可口可乐的百年交锋中,百事可乐广告常有好戏出台,使可口可乐备感压力。其中百事可乐适用的名人广告,是它的一个重要传播手段  相似文献   

3.
<正> 1886年5月8日,美国亚特兰大一位名叫约翰·S·彭伯顿的药剂师从可乐树的果实中成功地提炼出一种药物,经过多种配方后,终于制造出一种香甜可口的饮料,这便是著名的“7X号”配方和后来风靡世界的“可口可乐”。 十二年后,美国的“百事可乐”诞生。人们虽有“后来居上”之说,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它无论在销量与声誉上都远不及“可口可乐”,甚至几近倒闭的边缘。 这也难怪。因为百事可乐面对的是如此强大的竞争对手——百多年来,可口可乐在全球150多  相似文献   

4.
<正> 人们对“可口可乐”公司的广告词“挡不住的感觉”都已耳热能详了。可乐型饮料为何有那么大的魅力,它究竟是什么饮料,成功诀窍在那里? 所谓可乐型饮料是以盛产于非洲和西印度群岛的柯拉子(COla)和原产于秘鲁的古柯叶(CoCa)为主的原料的饮料。100多年前美国亚特兰大市的一位药剂师约翰·彭伯顿偶然配出一种口味独特的糖浆,决心将其推上市场,当时他的合伙人为之取名叫“可口可乐”后经注册成为举世闻名的商标。无独有偶“百事可乐”的创使人也  相似文献   

5.
百事可乐是百事公司旗下推出的一种碳酸饮料,也是可口可乐重要的竞争对手,本文介绍百事可乐发展历程,然后分析研究百事可乐的市场定位和营销战略,并对它进行了SWOT分析,并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市 场营销学中有借势一说,即新产品要设 法与知名品牌捆到一起,达到扬名目的,如七喜饮料的“七喜,非可乐”就是一例。它在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占领了美国可乐市场的惰况下,将自己定位为一种与可乐并列的饮料,很快打出名气。再比如,一种国产名酒打出“南有茅台,北有某酒”的广告,在颂扬了茅台的同时,也使自己跟着扬了名。  相似文献   

7.
康师傅和百事可乐建立战略联盟,看上去似乎是双赢格局,但本次联盟仅限于饮料的业务,而且百事可乐依然将未来最大毛利润的部分掌握在自己手中。  相似文献   

8.
周建华 《经理人》2007,(10):79-80
在碳酸饮料遭遇到重大挑战、饮料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百年老品牌百事可乐却能保持其品牌不老,依靠强大的品牌拉动了销售的快速增长。据来自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数据表明,仅2004年1到6月份,从百事系统生产的产品产量达到了96.9万吨,占全国饮料总产量的7%,而百事可乐碳酸饮料的产量,占到全国碳酸饮料产量的30%。  相似文献   

9.
他们不惜代价,以多种形式建立起自己庞大的销售网络,形成了一道阻挡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长城”。同时,在第一道路良好的状态下,他们又着手“第二道路”的开辟  相似文献   

10.
1987年,3个人靠14万元借款起家的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截至2003年,16年累计获得销售收入456亿元,实现利税97亿元;产销量、利润、利税、销售收入等指标在全国饮料行业中“六连冠”。生产含乳饮料、瓶装水、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罐头食品、医药保健品等七大类50多个品种的产品,已成为全球第五大饮料生产企业,仅次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吉百利、科特4家跨国公司。2003年以来,娃哈哈瓶装纯净水和娃哈哈果汁先后获得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定的“中国名牌”产品,同一家企业,不同的两个产品获得国家名牌产品的称号,这在国内企业中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11.
可口可乐污染危机1999年6月中旬,比利时和法国的一些消费者因饮用美国饮料“可口可乐”而出现了头痛、恶心、呕吐等食物中毒症状,比利时、法国及其邻国荷兰、卢森堡先后宣布暂时禁止可口可乐公司的所有产品在本国市场销售。同时,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也承认,在比利时生产的罐装和听装饮料确实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了一场“可口可乐”污染危机。这一危机持续时间并不长,从6月14日第一例事故发生,到6月23日比利时宣布取消对可口可乐产品的销售  相似文献   

12.
<正> 美国软饮料“可口可乐”长期雄踞饮料市场榜首。它究竟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19世纪80年代末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有一位药剂师叫约翰·彭伯顿。此人喜欢独出心裁。有一天他在自家后院里用古柯叶和可拉果、香料、糖和碳酸气配制了一种饮料,味道很新颖,既浓醇又爽口,送给朋友们品尝,大家都喜欢。于是他给饮料起名“可口可乐”并开始了小型商业化生产。没料到“可口可乐”投入市场不久就受到  相似文献   

13.
百事可乐在国外有一个经典的广告“西部牛仔决斗篇”。如今这个和老对手可口可乐竞争了一个世纪的公司也选择了在中国西部,和它的对手继续斗争下去。不难想象,纵然在必争之地西部能够分出高下,两乐在中国的胜负之战又怎会就此偃旗息鼓呢?  相似文献   

14.
<正> 可口可乐是风靡全球的饮料。它已行销到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饮料界真正的“大哥大”。 谈及可口可乐的历史可追溯到1886年,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市有位名叫约翰·彭伯顿的药剂师,用盛产于非洲和西印度群岛的可拉子(Cola)和秘鲁产的古柯叶(CoCa)为主要原料,加些香料、糖、碳酸气制成了一种口味独特的饮料,送给朋友品尝,受到许多人的欢迎,于是  相似文献   

15.
企业的问题不是推不推出新产品,而是在推出新产品的同时如何实现新老产品之间的协同组合。可口可乐北美子公司总裁兼首席营运长Donald Knauss先生不久前表示:可口可乐公司新近推出的碳酸饮料“C2”,借助当前消费者热衷低卡路里食品的潮流,获得极大的成功。然而,普通可口可乐和其他相关饮料的销售却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更为糟糕的是,新旧饮料产品之间出现相互挤占市场的窝里斗现象。  相似文献   

16.
<正> 国际性连锁企业家乐福,在重庆市的江北店开张,准备3天特价酬宾。第一天,一大批顾客突然向饮料货柜拥去,抢购1.25升的百事可乐,但当顾客按每两瓶2元的价格付款时,收银员却不知所措。原来,在商场酬宾活动中,1.25升百事可乐售价5元,同时赠送一听价值2元的天府可乐。但重庆当天某报上刊登了一则家乐福特价酬宾广告,由于表述有歧义,造成顾客理解与商家意愿  相似文献   

17.
随着南孚、双汇、厦工等曾令国人骄傲的民族品牌落入洋人之手.外资并购日益成为牵动国人神经的热点问题。目前,我国八大饮料公司已有七家被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吞并.四大年产超过8万吨的洗衣粉厂已被外企吃掉3个。90%的合资合作企业使用的是外国投资者的商标,国外品牌在碳酸饮料市场占有率超过90%,在化妆品市场占75%,在食品、医药行业占30%-40%……这种态势引发了人们对外资并购的整体审视和制度反思。外资并购在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显现出市场垄断。买断、封杀我国的民族品牌,削弱我国企业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进而威胁我国经济安全等负面效应。为此,政府必须立法,规制外资的并购行为,以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8.
王春艳 《科学咨询》2010,(7):112-112
1983年,健力宝品牌的创始人李经纬去广州出差,无意间喝了一听易拉罐的可口可乐,于是便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生产碳酸饮料。于是与一家体育科学研究所合作,研发出一种运动员能喝、普通大众也能喝的饮料,由此,一种名称叫做“促超量恢复合剂运动饮料”被开发了出来。而后,他得知在1984年8月洛杉矶即将举办的23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要有自己指定的饮料,便想把自己还未上市的饮料作为中国代表团的指定饮料,  相似文献   

19.
诸强新 《经理人》2005,(9):42-42
尽量避免做出伤害原公司的行为。 我在企业工作时给自己立下一条军规: 如果要跳槽决不到竞争对手那边去。比 如在可口可乐任职期间,我完全有机会 去百事可乐谋求更高的薪水与职位,但 我却去了一家做休闲食品的企业艰苦创 业。因为我认为职业经理人的生命在于 其个人品牌,而个人品牌主要包括:职 业道德与业绩。虽然去竞争对手那边也 不能说就缺乏职业道德,但或多或少容  相似文献   

20.
牧之 《领导文萃》2013,(8):99-99
1993年,世界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公司决定进军伊朗市场,这让伊朗本土饮料的龙头企业扎姆扎姆可乐如临大敌。为保住市场,扎姆扎姆公司立即召开部门经理以上管理层会议,商讨如何有效阻击可口可乐的大举来犯。有人提议打价格战,全面降价;有人建议进一步细化可乐市场,研发新产品;还有人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