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芸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8,(6):20-24
元代是伊斯兰教在中国得到普遍传播和发展的一个朝代,大量清真寺的修建、扩建以及遗留下来的穆斯林墓碑石说明了这一点,也可以从(伊本·白图泰游记)等历史著作中感受到这一点。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清真寺在元代建造、扩建的情况,及其清真寺内保存的碑文的探讨来看,当时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有其特.或。这些特点涉及到沿海地区中国穆斯林的宗教生活、宗教制度等。 相似文献
2.
黄维民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5(3):36-41
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对外扩张和商人们的经商活动 ,伊斯兰教在将近两个世纪中逐渐由阿拉伯民族的宗教发展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世界性宗教 ,伊斯兰文化的种子也逐渐由著名的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中国的广大地区和一些民族之中 ,并在不断吸收当地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习俗过程中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文化 ,成为被传入地区和民族的一种宗教信仰、文化体系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丁士仁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4,(1):38-45
伊斯兰法是世界几大法系中较为独特但影响深远的一支,它是规范穆斯林个人行为和社会制度的准则,源自《古兰经》和圣训的教导。哈奈菲派产生于曾经是多元文化汇集的两河流域,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不同于伊斯兰的发祥地麦加和麦地那,这就决定了它从一开始就不同于其他法学派别。它灵活通融,积极与异文化对接,在处理新问题时游刃有余,符合理性。借助这一特性,它畅通无阻地传到了大半个伊斯兰世界,成为四大学派中最有影响的一个。在中国,哈奈菲派的盛行不仅是受中亚伊斯兰传统以及中亚移民的文化因子的影响,而且还有经堂教育的贡献。随着教育在各地的普及,哈奈菲派牢牢地扎根在了中国大地,成了中国穆斯林的文化传统。在当今多元开放的世界,深入研究哈奈菲学派,对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各民族的团结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兴华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6(1):1-2
文章认为中国伊斯兰教的研究在近20年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将伊斯兰教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尚需要在研究方法上作必要的改进,应测重于宗教的社会学研究、量度化研究、有选择的多学科多层面的综合和集成研究等。 相似文献
5.
陆芸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0,(2):48-52
丝绸之路文明是世界不同地域、文化、信仰、种族的人民相互碰撞的结晶,一些外来宗教沿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它们不同程度地与中国文化发生了互动。以伊斯兰教为例,在早期传入时期中国人对它无意识的误读,到明清时期回族思想家有意识地借用佛教用语来诠释伊斯兰教的有关概念,说明了在汉语文化语境下,伊斯兰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动适应。 相似文献
6.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5,(4)
宗教流传过程中,有个"适者生存""入乡随乡"问题。外来宗教中国化是必然发生的社会现象,它演变为中国宗教,显现为宗教的地方化和民族化的发展。伊斯兰教中国化符合宗教发展的一般性规律,有必要沿袭、延续伊斯兰教先贤的步伐,坚持中国化才能维护中国宗教的独立自主,这也有利于信众遵循教道。"去中国化"违背宗教发展规律,毫无出路。 相似文献
7.
辽朝及其西辽时期,伊斯兰教早已深入其境内,这一点从出土的文物就足以说明。同时辽与伊斯兰世界的密切联系不仅限于贸易交往上,这种联系同样反映在文化交流上,这种文化上的交流是双向、互动的。 相似文献
8.
9.
黄云静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0(1):22-28
东南亚是古代东西海上交通要冲。伊斯兰教产生后,穆斯林沿着海上商路来到了东南亚,并将伊斯兰教传人东南亚。但关于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早期传播,尚有许多问题待探讨。本文主要就其中一些问题提出个人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0.
才家瑞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2)
伊斯兰教是在公元十世纪新疆历史上的哈喇汗朝时期,从中亚传入新疆的。经过五六百年的曲折发展。到了十六世纪时,伊斯兰教已经成为新疆唯一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但是对于地处东疆 相似文献
11.
论11世纪初伊斯兰教在于阗的传播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永久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
本文探讨了11世纪初伊斯兰教在喀喇汗王朝境外的塔里木盆地周边于阗的传播情况。本文不赞同11世纪初伊斯兰教已广泛流传于阗的说法。本文利用大量资料证明11世纪初,于阗是以回鹘人为主的政权,当时于阗王族信仰的宗教仍是佛教。因此,以信奉伊斯兰教的葛逻禄人为主的喀喇汗王朝才与于阗人展开了几十年的宗教战争,这是历史上双方斗争的延续 相似文献
12.
王建平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11,(1)
与-些西方学者和社会偏见所断言的相反,儒家思想中的忠孝观非但不与伊斯兰教的真主独-论相悖,双方在忠孝观的问题上还恰巧有契合点.从<古兰经>和圣训中有关忠孝的教导、中国穆斯林学者对忠孝观的阐述、穆斯林群众对忠孝观的实践等角度分析中国伊斯兰教"忠孝"观的正负两方面作用以及中国伊斯兰教与中国宗教在维系传统社会等级秩序的类同性可证,中国穆斯林大众和中国主体民族-汉族其实在明清时期的大部分时段里因"忠孝"观而获得利益的趋同,也因"忠孝"观而遭遇共同的历史灾难. 相似文献
13.
论伊斯兰教正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宇洁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7,(3):96-100
“正义”是人类的智识生活开始之后,存在的一个恒久的主题,也是贯穿伊斯兰教始终的核心观念。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中充满了关于正义的教诲,但是并没有像教科书一样,对正义给出一个明确的概念,没有用具体的律条规定本身不完美、易于犯错的普通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寻求正义。然而,《古兰经》为规范人与真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基本的正义准则。各个时代的穆斯林学者以此为基础,从神学、政治、法律等各个方面阐发出不同的正义观,使得伊斯兰教的正义观丰富多彩而又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张世满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
伊斯兰教的创立及其迅速传播一直是伊斯兰教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伊斯兰教与阿拉伯社会原始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以及伊斯兰国家政权之间的关系,认为伊斯兰教之所以能迅速崛起传播,最根本的因素有三个:1)阿拉伯半岛浓烈的宗教氛围;2)犹太教、基督教的影响;3)国家政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伊斯兰教民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振华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
中国伊斯兰教民族文化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 10个民族在我国传统文化 ,包括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吸收外来的伊斯兰文化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文化 ,是中华多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对佛教、基督教及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及其本土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映光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78-81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均为传入中国的外来宗教。它们在中国的传播及其本土化过程,可以从四个方面归纳特点,并由此阐发外来文化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和西方先进文化中国化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沙宗平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3):1-6
祖国西部的新疆大部分民族信仰伊斯兰教,呈现出鲜明的伊斯兰文化特色;丝绸之路在历史上曾经贯穿西部与新疆地区,对于该地区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制约与传导作用。丝绸之路是这一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物质文明基础,而丰富的伊斯兰文化则是该地区宝贵的精神文化资源,如何科学地对此加以整合,将关系到西部与新疆地区现代化,乃至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9.
孙振玉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4)
本文拟探讨回鹘民族具体地讲是高昌回鹘王国在伊斯兰教向新疆传播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贡献和作用。由于缺乏联贯一致的历史记载,有关伊斯兰教由何时、何地、何者、以及怎样传人新疆诸问题,从历史上一直到如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就传入时间而言,一般都认为伊斯兰教是在1O世纪传人新疆的,这似乎没有什么争议,可是一旦将这一时间稍加具体落实时,便出现了分歧,这一般与由谁把伊斯兰教传入新疆问题有关,如: 1、根据民间传说,伊斯兰教是在955年以前,即喀刺汗朝首领沙吐克在生前将伊 相似文献
20.
林德荣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3)
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国家,大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据印尼1980年人口普查的资料显示,信仰伊斯兰教的居民占印尼全国人口的88%,约1亿3千万人。伊斯兰教在印尼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在印尼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以下拟对伊斯兰教在印尼的传播及其历史作用试作一番论述。(一) 伊斯兰教的传入是印尼历史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对印尼的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那么,伊斯兰教传入印尼,始于何时,史学界没有定论。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极少,被史学家认为最可靠的证据是遗留下来的极少的穆斯林碑铭和少数旅行家们的游记。近几年来,一部分学者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