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类文化发展的伟大历史河床中.封闭保守的传统有如凝结于水上的僵硬冰层,沉重地抑止着历史的前行.我们尽可以说冰块正是水的积淀,尽可说冰层中容含着能给河流带来活力的水量.但是,为着历史川流能够畅通,我们仍不能不希望和促成冰块彻底地消融."五四"正是这样一个伟大的文化解冻时期.当年的文化先驱们,并非对中国传统文化含有的良性因素一无所知.不是别人,正是"五四"  相似文献   

2.
作为英国文化研究的领军人物,威廉斯提出了"文化是整个生活方式"的新文化观;借助于这种文化观,威廉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现进行了反思和更正,完善了"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公式;通过对利维斯主义的批判,威廉斯指出:工人阶级不是"大众",工人阶级文化也不是他们所贬低的"文明",而是一种非常出色的创造性文化,这体现了文化研究所持的政治立场.  相似文献   

3.
美在当代的回归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作为美学最基本的范畴,它既是一个逻辑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同样,美的发展过程既是逻辑的运动,也有历史的运动.本文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从宏观上勾勒出美向崇高、丑、荒诞的运动轨迹;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现代与后现代这一历史、文化语境中绘制了美在当代回归的蓝图;以美在当代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当下人类的精神追求重建一个即有现在性又具未来性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4.
黄浩 《北方论丛》2005,(4):35-38
由于独特的地理文化因素和历史文化原因,关东在民间文化上形成了一种"傻子现象".在关东民间广泛流传的傻子故事,就是这一独特文化的具体表现.除了近亲相婚的原因外,关东文化传统中对老实人品的崇尚,也是傻子故事流行的一个重要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5.
文学的历史观与“新历史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历史主义回归的既不是旧的历史主义,也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而是吸收了后结构主义、尤其是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和"谱系学"的一些成分,力图把传统历史观与现代文化批评结合起来.它同马克思主义文学历史观既注重对"文本"的认识,又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深刻体验与透辟分析是大相径庭的.实际上,它倾心的是"大历史"中"小历史"的存在状况,是以一种"边缘化"的策略将历史带入文学,或者说是一种以"微观政治"取代"宏观政治"的理论方法和叙述策略.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文化研究的浪潮,叙事学也经历了文化研究或"文化叙事学"的历程."文化叙事学"的构想尽管不无合理性,却并没有产生有效的研究成果,仅在叙事学的"文化分析"与"文化与历史叙事学"中得到了回应.这里提出叙事学的审美文化研究,并就其研究对象、方法、角度以及学科关系等方面做了探讨.它力图摆脱传统经典叙事学所关注的纯粹形式层面的研究,将形式与语境、历史、文化、审美判断和审美价值意义等多方面的要素关联起来,在叙事学的基点上,强调对对象的审美研究和价值判断,既关注对传统优秀中外叙事作品的研究,也充分关注当代各类叙事作品的研究,从而展现叙事学研究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7.
"文化认同"与文化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孔子>从一个侧面彰显出当下中国人对待自身文化传统的一种颇具代表性的文化态度——对"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的先哲缺乏足够的尊重,对传统核心文化缺乏足够的"文化认同".如何从"符号化的孔子"、"妖魔化的孔子"中小心翼翼地剥离出"历史的孔子",至今尚是一个未完成的文化课题.而这一历史性课题的完成,不仅具有"求真"层面的学术意义,在建构"现代国家形态"上更具有现实意义.文化产业化,并不意味着文化媚俗化、商业化.如果文化产业不能在"文化认同"这一文化高度对全社会民众的价值观和精神信仰有所引领(而非迎合),文化产业只会走向助纣为虐的文化自残.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诗学的源流与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的"中国文化诗学"虽然借用了来自西方的"诗学"和"文化诗学"概念,但它的含义却是指面对中国独特的文学现象而产生的阐释理念与方法,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它从"诗言志"到"知人论世",再到"文变染乎世情".形成了中国式的古典阐释学传统.这一古老传统在现代得到继承与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这一中国传统阐释学吸收了来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评、哲学阐释学、巴赫金的社会学诗学、美国新历史主义以及其他后现代主义语境中的研究路向的影响,使自身不断丰富,从而逐渐形成一种具有强大解释功能与理论穿透力的文学阐释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礼义文化的品味必须置身于特定的历史视域,同时又要超越这一视域,形成了现实与历史之间互动循环的对话,从而才能找到了文化传承的根源和中国古代文明相对于现代西方文明没落的原因."古代中国人在整个自然界寻求秩序与和谐,并将此视为一切人类关系的理想."这是古代中国礼法文化的精髓所在.从先秦延续到清代儒家学说莫衷一是,然而有一个共识,即"义礼"伦常道德观念.今天,打破或重构古文化价值体系是法治建设的需要所在,但是我们要变革的更多的不是制度上的,而是文化观念上的.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与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历史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既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对我国历史传统思想文化存在的发展和继承,探索其中蕴涵的传统思想渊源,对继承我国传统文化思想以及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有不可估量的意义.科学发展现与我国传统思想文化在诸多方面存在深刻的历史渊源: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注重综合的思维方式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民为邦本"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社会和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