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钧 《东方论坛》2009,(6):62-66
文学需要创作主体将感性与知性、个体意识与集体意识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创作出既属于时代又带有个人特征的作品。丁玲1930年代的创作转向是以牺牲感性和个体意识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2.
话本起源于市井,它最明显的特点是突出反映了市民的思想和生活,而随着文人参与拟话本创作以后,话本小说则呈现出明显的文人化趋向。《西湖二集》是明末周清源创作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作品大多以与杭州有关的历史人物为题材,围绕西湖来编撰故事,既保持了话本小说道德训诫的传统,又充分地展现了作者的主观意识和气质个性,并且在艺术手法、审美情趣上也体现出鲜明的文人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相声作为一种口头文学艺术,其修辞格的运用与书面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区别。通过对双关修辞在相声作品与书面文学作品中的运用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出相声双关修辞既显示字面意义又揭示强调意义、表达上直接鲜明、形式上灵活多样的特点,为欣赏和创作相声作品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4.
李倩 《南都学坛》2009,29(2):71-72
沈从文的乡土散文系列是作家创作成熟时期诞生的作品,体现了作者本人对社会人生的深层认知和思考,反映出作者内心深处较为矛盾的一面:既对湘西人崇尚自然的生命观加以欣赏,又从人类生存权利的高度感悟到湘西人接受现代文明的严峻性与紧迫性。其作品最终体现出具有启蒙色彩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抗战歌曲《松花江上》是张寒晖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创作的,1967年,崔世光将其改编成同名钢琴曲《松花江上》,作品既基本保留原作的主题旋律,还恰当地将西方作曲技法有机地与中国民族特征相融合,钢琴改编曲与原作虽然题材相同,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更加丰富多彩。本文以创作背景、创作手法、表达形式、思想意境四个方面为切入点,挖掘钢琴改编曲《松花江上》的艺术特征,论述两首作品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在建国初期的文坛上,“朱定”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共和国的第一次文艺大批判,就是从包括对他的《关连长》在内的几部作品的批判开始的。从此,朱定走上了一条坎坷而又曲折的创作道路,文革中还险些被砍了脑袋。直到粉碎“四人帮”后,他的创作热情才真正勃发起来,闯进了涉外题材的新领域,为我们摄取了一组表现改革开放生活的连续性镜头。他在这些作品中,既不回避我们在体制上的弊端,又注重表现我们在制度上的优越,对中国,对外国实事求是,一分为二,表现出艺术上的胆识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具有独特的思想意义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庄子以自然为宗的思想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他提倡自然无为的处世哲学,“自然”在庄子的学说里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与美学内涵,它既是庄子对精神自由的要求,也是对自然万物天性的认识,表现到艺术创作上就要求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必须具备自由、空明的心境,创作出的作品要能表现自然万物的本原性生命,传达万物的纯然本性。庄子的这种自然主义艺术观主要体现在创作主体主观精神和作品的自然天性上。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中国古代壁画入手,总结了我国古代壁画常用的构图形式,并通过实际作品,分析了它们在现代壁画艺术中应该怎样被传承,从而达到使用它们创作出既具有中国传统又不失现代特征的壁画作品。  相似文献   

9.
当代文学上承元杂剧余绪,创作了一些颇为优秀的作品,这既可见出当代文学与元代文学的历史联系,又为研究当代文学与古典文学的联系提供了新的观察角度。  相似文献   

10.
庄子以自然为宗的思想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他提倡自然无为的处世哲学,“自然”在庄子的学说里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与美学内涵,它既是庄子对精神自由的要求,也是对自然万物天性的认识,表现到艺术创作上就要求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必须具备自由、空明的心境,创作出的作品要能表现自然万物的本原性生命,传达万物的纯然本性。庄子的这种自然主义艺术观主要体现在创作主体主观精神和作品的自然天性上。  相似文献   

11.
苏洵文风,不仅体现出纵横驰骤的奔放,也体现出奇崛幽峭的深峻。这种奇崛幽峭的特征既表现在文章内在的思想内涵上,又表现在文章外在的语言形式上。在文章创作上追求博采众长而又独树一帜的苏洵,不仅为文苦心经营,思致深刻,而且讲求风骨,笔力遒劲,语言上也追求新奇警策,不落凡俗,从而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古文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12.
薛所蕴是清代顺治年间诗坛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诗学思想与诗歌创作有一种声兼两面的特征。具体体现在:诗学思想既继承明"七子",又有所反思;诗作内容既反映了明末清初的战乱现实,又有为清王朝鼓吹休明的思想;创作心态体现了贰臣出仕新朝后的纠结,既有故国之思,又较为含蓄和节制;诗歌总体风格则是沉郁悲壮与冲淡平和并存。  相似文献   

13.
萧红是20世纪30年代初走上文学道路的,1935年随着《生死场》的发表而蜚声上海文坛。之后萧红的名字与抗战紧紧联系在一起。前期代表作《生死场》既给萧红带来了声名,又客观上局限了萧红的整体评价。创作于旅日时期的《牛车上》《家族以外的人》等作品标示出萧红创作的转型,后期萧红的创作和作品既与时代紧密相连又远未局限于抗战,在战争的大背景下呈现出日益鲜明的萧红风格。重视后期萧红的作品和风格,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后期作品的艺术特色,对于从整体上把握萧红创作和评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北宋士人因时代境遇而具有了特定的人格特征,集中体现在政治人格、社会人格和文化人格三个方面,这种人格特征的形成导致笔记创作特质的新变。创作主旨上,既实录社会政治、考辨名物制度,体认儒学思想;又增加谐闻趣语,文人轶事,认同世俗文化。艺术风格上,既不拘泥于经史的严肃庄重,又无词体的绮艳俗丽,兼具“雅”、“俗” 的审美趣味;既有别于唐人近乎实录的史家笔记,又削减了六朝传奇、志怪的荒诞成分,文学叙写与历史追忆相映成趣。这些新的特质对南宋及后世笔记文体的创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5.
狄更斯思想与创作中有一个理不开、扯不断的矛盾,一方面,他在感情上始终倾向于平民社会,对底层人民的苦难感同身受,在作品中表现了出自内心的最深切的同情;另一方面,他在人生理念上却又表现出对上流社会的思想方式与行为方式的欣赏,并苦心孤诣地在其作品中勾画出一幅温情脉脉的社会改良方案,倾注了他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16.
由小说内容表现出的青春期性行为反应,探讨了郁达夫的小说《沉沦》的审美教育作用;从叙述艺术视角分析了作品的诗化小说特征;从作品的思想及创作手法上考察了作品的现代主义思想和表现主义艺术特征;并从背景、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小说特色的成因。  相似文献   

17.
狄更斯思想与创作中有一个理不开、扯不断的矛盾,一方面,他在感情上始终倾向于平民社会,对底层人民的苦难感同身受,在作品中表现了出自内心的最深切的同情;另一方面,他在人生理念上却又表现出对上流社会的思想方式与行为方式的欣赏,并苦心孤诣地在其作品中勾画出一幅温情脉脉的社会改良方案,倾注了他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18.
日本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在近40年的创作生涯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作思想及艺术特征。大江的作品紧紧抓住人类关注的共同问题,表现出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优惠意识。作品中还表达了作家对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思考与见解。在选材上大江把目光的焦点集中在了边缘文化和城中文化的接合点上。在创作方法上大江创造了区别于日本“私小说”的“幻想式的自传”小说。作品中还汲取了东西方文化的精华。总之,大江以其独特的创作,登上了世界文学的金字塔,成为举世瞩目的作家。  相似文献   

19.
《野叟曝言》辟佛斥道思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儒、释、道互融互补的演进历程中,历代文人既秉持儒学传统,又纷纷兼习释、道,形成了“据于儒、依于道、逃于禅”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大批恪守儒学正统的文士,则视佛、道为异端,极力排诋,创作出大量辟佛斥道的作品。清夏敬渠的长篇小说《野叟曝言》是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一部文学作品。本文分析了夏氏辟佛斥道思想的鲜明特征,阐述其存在的局限性,以及作品在文学表现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憩园》创作初衷与所表现的真实情感之间存在的矛盾与裂隙,使作品的题旨复杂而多义。作品的复调品格,既体现出作者对其一直关注的中国传统家族本质及其缺陷的深刻审视,又表现出在战争环境下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展示出巴金在抗战后期情感方式和对文学价值认识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