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编写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卷本的《世界通史》,已提到史学界的日程上来。但对如何才能编好这部书,不少人认为必须首先破除“欧洲中心论”。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必须作具体分析,不能笼统地下结论。万物都是运动着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而且这种运动是围绕着某一中心有规律进行的。从宏观看,太阳是行星系统的中心;从微观说,任何物质都是由某种元素的原子构成,而原子运动是以原子核为中心的。再从矛盾论观点看,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矛盾,存在着主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学术界存在的不同观点,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论述在技术进步的条件下,无论社会形态如何,生产资料优先增长都具有客观必然性;在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全面阐述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所固有的三个主要特点和要求。  相似文献   

3.
社会化大生产中的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正确认识这一规律,对于我们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争取在木世纪末使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四化”建设中,要不要坚持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原理,我国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搞“四化”建设必须坚持生产资科生产优先增长的原理 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中,马克思对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关系的分析,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两大部类之间产品交换的平衡关系;二是两大部类产品增长速度的对比关系。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图式表明,两大部类之间的平衡协调,是社会生产按照一定速度增长的基础和出发点,而恰当地确定两大部类产品增长速度的对比关系,又是实现两大部类之间平衡、协调的必要条件,如果两大部产品增长速度的对比关系确定的不恰当,那必然会使两大部类之间的平衡关系遭到破坏,因此,为了实现扩大再生产,不仅要认真研究两大部类产品交换的平衡条件,而且要认真研究两大部类产品增长速度的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对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但仍然存在许多分歧,甚至是根本的分歧,因此,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是在几年来讨论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认识,以求教于经济学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6.
列宁在《论所谓市场问题》一文中,把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因素引入扩大再生产,通过分析一个例子得出如下结论:“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生产。”由于这个结论是通过对一个例子的分析得出的,没有严密的论证,而现在有的同志又把这个结论所假设的条件疏忽了,于是对这个结论持怀疑态度。本文试图根据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用数学方法来论证列宁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对于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有人承认,有人否认。承认者,把它和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联系在一起。否认者,有的认为两大部类或平衡增长,或交替优先增长;有的认为它是资本主义特有的规律;有的认为它建筑在根据一些假设数字所进行的推算上。看起来,否认者、承认者根据都不充分。用技术进步引起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来说明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至少有两点疑问:(一)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只表示推动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所需要的劳动者人数减少,而不表  相似文献   

8.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重要原理之一,也是迄今热烈讨论的一个问题。实现党中央提出的本世纪末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从理论上弄清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的有关问题,对于调整我国经济结构和开发大西北,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重要原理之一。对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有缜密深刻的论证和阐述,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中也不断得到证明:这是一条正确的普遍的经济规律。那末,在当前的经济调整中,应怎样看待这一重要规律呢?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认识调整与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的关系。有人认为,调整就是优先发展消费资料,似乎它与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相对  相似文献   

10.
<正> 自重新展开“关于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问题讨论以来,学术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是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快于消费资料的生产;另一种观点认为社会再生产的实际情况表明,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并不总是快于消费资料生产,根本否定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一个客观经济规律。这两种观点都值得研究。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马克思关于社会扩大再生产的一条基本原理,也是一个客观经济规律,否定它是不对的。但是,那种将这个规律表述为生产资料增长速度快于消费资  相似文献   

11.
孔子生于春秋末期,当时正是我国奴隶社会处于动荡崩溃、新兴的封建生产关系迅速成长的时期。在郑国,由奴隶主贵族转化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子产实行了一些变革。鲁国实行了初税亩,新的封建生产关系取得了合法地位。不仅如此,正在由奴隶主贵族转化为新兴地主过程中的季孙、叔孙、孟孙还实际掌握了鲁国的政权。但是从总的形势看,地主阶级主要是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政治上,他们还没有在全国取得支配权,只是在某些诸侯国占了优势而巳。这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时代。新的生产关系和旧的生产关系同时并存甚至开始占了上风,然而旧的政治制度——周礼——尽管巳经呈现崩坏之势,却依然占据统治地位。地主阶级一方面力图取得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却提不出新的方案去代替它。传统的迷信天神的观念巳经动摇,人们怨天、  相似文献   

12.
《经济研究》一九七九年第十二期发表了朱家桢同志《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适用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规律吗?》一文。文章认为,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矛盾决定的;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会使第一部类脱离第二部类而发展,它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是相矛盾的,因此,它是不适用于  相似文献   

13.
《经济研究》一九七九年第十二期发表了朱家桢同志《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适用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规律吗?》一文。文章认为,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矛盾决定的;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会使第一部类脱离第二部类而发展,它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是相矛盾的,因此,它是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等等。我认为,文章的这些基本论点都是值得商榷的。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矛盾决定的吗? 朱文断言,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并非是物质技术进步所必然的结果,而是由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矛盾决定的。”朱家桢同志认为这是“毫无疑问”的。真的如此吗? 对于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客观经济条件,列宁曾明确指出: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这个结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学界流行的所谓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经济学家们是这样来表述的:在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社会扩大再生产中,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快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而所谓增长速度,按列宁在《论所谓市场问题》一文中的意思,是指生产的增长率。按照这样的规定,所谓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究竟存在不存在呢?本文下面的论证将表明:这个所谓“规律”,是不成其为规律的。此外,本文还将针对近来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就论证方法和论证逻辑方面的几个问题提出几点意见,以求教于经济学界。  相似文献   

15.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中国的诞生、发展和演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坚持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发展战略是正确的,但实践中片面强调这一战略导致的后果也警醒世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增长应该遵循一定的度以求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 90年代以后 ,广东省大部分行政区域变为市管市的体制 ,这种体制被称为“代管体制”。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因此 ,应重整行政区划 ,形成新的行政管理架构 ,理顺各层级之间的权责关系 ,形成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行政管理体制 ,为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体制保证  相似文献   

17.
1954年和55年间,苏联有个别经济学家,由于歪曲了苏联党和政府关于急速发展农业和扩大消费品生产的措施的实质,并且错误地和庸俗地解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因而提出了一种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则是鼓吹一种右倾机会主义的有害观点,他们认为,在建成了社会主义以后,在已经具有强大工业基础以后,似乎生产资料的优先增长(即较长期间来看,生产资料增长的速度应大于消费资料增长的速度,本文以后使用这一名词时,凡未特殊注明者均同)已经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矛盾"了,因而主张,在向共产主义过渡时期,应保证消费资料  相似文献   

18.
<正> 安娜是列夫·托尔斯泰笔下一个迷人的女性形象,自作品问世一百多年来,安娜悲剧的原因成了人们经久不衰的讨论话题。读者和评论家们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本文拟就这一论题也发表些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同行和外国文学爱好者。笔者认为,安娜悲剧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个人性格、社会压力及作者的宗教观等促成了安娜的悲剧,形成了产生安娜悲剧的内在和外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去冬今春,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周建明同志和湖北财经学院政治经济系七九级王东京同志先后来文指出,我刊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刊载的《关于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究竟是否存在的探索》一文中的论证所设条件有误,现发表于下。  相似文献   

20.
在本世纪以前的几千年文明史上,人类中心论始终是一种占统治地位的观念,但它却从来没有获得科学上的严格论证。因此,从古代到近代,在人类中心论信念普遍盛行的时侯,它也受到了一些冲击。这种冲击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一些哲学家寻求人和自然的统一,强调入和自然不可分离,二是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发现和科学理论日益使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下降。但是真正动摇人类中心论信念的力量来自自然科学。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提出了许多“人类中心论”无法解释的科学事实,“人类中心论”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