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前不久,经国务院批准,南京又新增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4处分布于中山陵风景区内,它们是: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廖仲恺和何香凝合葬墓、邓演达墓、谭延闿墓。迄今为止,中山陵风景名胜区内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  相似文献   

2.
李慎明 《中华魂》2014,(21):52-56
第六集"改革"的领导者 这是一处位于莫斯科西南部的著名公墓——新圣女公墓,俄罗斯不同时代的众多名人长眠于此。赫鲁晓夫是唯一安葬在这里的原苏共最高领导人。由黑白大理石块左右对垒而砌成的墓碑,象征着他被毁誉参半的一生。距赫鲁晓夫墓不远,是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的墓。白蓝红石料雕琢而成的墓碑,仿佛一幅飘动的俄罗斯国旗。  相似文献   

3.
(一)《谒山》诗解李商隐《谒山》诗云: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这首诗在《玉溪集》中实属难解之作。朱彝尊云:“想奇极矣,不知何所云!”(沈辑三家评)纪晓岚云:“不解”(抄诗或问),又曰:“未解其旨。”(沈辑三家评)冯浩、张采田作过笺释,都认为《谒山》是李商隐“陈情令狐(綯)”之作,但两家对诗题的解释却截然相  相似文献   

4.
顾炎武的诗篇中每见数字,且颇有特色。作为力主“经世致用”的思想家、历史学家、舆地学家,他诗篇中的数字往往具有时空的实证性,因而读来自有鲜明、具体的历史感、现实感。如“流离三十年,苟且图饱暖”(《岁暮》二首之一),此诗作于1674年冬,距1644年清兵占领南京,南明王朝覆灭,崐山城破,顾炎武避乱于常熟语濂泾诸地,四处流离正已三十年。又如“问君何事三千里,春谒长陵秋孝陵”(《重谒孝陵》)据顾衍生(顾炎武之抚子)所撰《年谱》载:“(顺治)十七年(1660)秋,南归,抵金陵,七谒孝陵。”是年春曾谒十三陵(见《再谒天寿山十三陵》)。又据《明史·地理志》,北京与南京之间相距三千四百四十五里。  相似文献   

5.
从霍去病墓石刻看汉代的美学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去病是西汉抗击匈奴的名将。生前战功卓著,死后汉武帝为他举行了盛大葬礼,并赐以陪葬。据史载:“(霍)元狩六年薨,上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长安至茂陵,为冢像祁连山。”颜师古注曰:“(霍墓)在茂陵旁,冢上有竖石,冢前有石人马者也。”这就是现存的霍去病墓石刻,墓址在今陕西省兴平县境内。汉武帝茂陵有陪葬墓多座,迄今为止只发现霍墓周围的“祁连山”上散置的这一组大  相似文献   

6.
竺柏岳 《中华魂》2013,(2):51-51
光明照万世, 宏论醒天下。 二四七四八, 小坟葬伟大。 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931年10月第一次到达英国伦敦海格特公墓拜谒马克思墓即兴写下的白话新诗,对马克思表达了衷心的敬仰之情。  相似文献   

7.
汉代文化研究汉初封国经济发展及其原因探析王 欣 (1 1)……………………………………………………………………………………近三十年大陆及港台简帛发现、整理与研究综述于振波 (1 11)…………………………………………………………………汉画像反映墓主生前生活说辨析陈江风  相似文献   

8.
元好问《萧轩杨公墓碑》补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好问全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卷二十二《萧轩杨公墓碑》一文,由于系从《金石萃编》补入,而原本残缺甚多,以至不能标点,遂有难读不解之憾。今以《全集》为底本,据《四库全书·还山遗稿》附录中所载元好问《杨府君墓碑铭》补缺校异,以期再版时完璧。补文用园括号(),异文用方括号[]。  相似文献   

9.
在上虞县的西南,上浦乡曹娥江东岸的东山上,有一座“谢安墓”,一个园形土堆,面南立有一块高2.35米,宽0.47米的墓碑,上镌“晋太傅谢公墓”六个楷书大字。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有人对它深信不疑,认为“谢安始葬于建康(今南京)梅岭岗,后其裔孙迁葬上虞东山。”笔者认为这种说法与文献记载不合,实有辨析的必要。谢安是东晋杰出的政治家,关于他的生平,《晋书》有传,他官至使持节侍中、中书监、大都督杨荆等十五州诸军事、卫将军、太保等、死于东晋太元十年(385年)八月,“时年  相似文献   

10.
谒者,与尚书、御史等官一样,是两汉时期的重要官职,它对维护两汉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治制度,对加强皇权,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后来的魏、晋、南北朝、隋各代(北周除外)都承袭这一官号,而其职稍有变通,至唐则以中书省的通事舍人代之。东汉时,尚书台、御史台和谒者台被合称为三台。但是,多年以来,人们强调了尚书、御史在两汉历史上的重要作用,而对谒者这样一个同样重要的官职,至今尚未见有专文来讨论它。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率尔操觚,拟对谒者这一官职加以初步的探索,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正于诸位学者、专家。  相似文献   

11.
由江西师大、江西文艺研究所、九江师专、九江市文联和修水县人民政府等单位联合发起的纪念黄庭坚诞生九百四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四日至十日在修水县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十七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家、学者一百五十余人.分文学和书法两个大组进行活动。会议期间参加了黄庭坚纪念馆开馆典礼.还去双井瞻谒了黄庭坚墓。黄庭坚是一个世界观比较复杂、创作上有多方面成就的文化名人。对这样一位开宗  相似文献   

12.
河洛文化论吕不韦及其封君河南事王子今 (1·5 )…………………洛阳邙山唐代古村传承考赵振华 何汉儒 (1·10 )………论唐代洛阳的书画艺术朱和平 (2·5 )……………………张全义与五代洛阳城刘连香 (2·9)………………………洛阳故城古墓考霍宏伟 (编译 ) (2·13)……………………北朝隋唐河洛大族于氏的几个问题王化昆 (3·5 )………试论二程教育思想的独特价值孙岩梅 (3·12 )……………唐郑居中夫妇墓志发覆赵振华 (4·5 )……………………唐代洛阳女性的装束及其流行的外部条件吴建华 (4·13)………………………………………… 历史…  相似文献   

13.
20 0 1年 7月 4日 ,是任访秋先生逝世一周年忌日。先生的亲属选择这一天在荥阳境内的邙山公墓合葬先生与师母的骨殖。荥阳邙山公墓在郑州西约30公里。公墓依山而建 ,绿树掩映 ,俯瞰黄河 ,莽苍雄伟。先生雅爱山水 ,人品高峻 ;师母随先生迁居河南 ,与家乡陕北米脂有违已久。此时 ,让先生与师母长眠于邙山之巅 ,与母亲河为伴 ,与黄士地为伴 ,对于逝者和生者 ,都应是一种莫大的慰藉。合葬甫始 ,天下起了大雨 ,与去年诀别先生那天竟完全相同。墓地管理者以“雨淋墓 ,代代富”之类的话 ,说明有雨乃祥瑞之兆。而站立在雨中默默向先生、师母的墓碑行…  相似文献   

14.
曾侯乙墓位于湖北省随州市的西北约三公里叫擂鼓墩的地方,从北南流的(氵厥)水和从西东流的涢水在东南合流,西北是起伏的山峦,曾侯乙墓就在两水相会合的三角地带的一支向东折的小山岗的尽头。这里背山环水,居高临下,景色宜人。曾侯乙墓为竖穴岩坑木槨墓,平面呈不规则的多边形,面积220平方米,从封土堆至墓底深约13米以上。曾侯乙墓工程巨大,保存完好。加之出土器物精彩丰富,墓内有陪葬人二十一个,殉狗一只,皆用木棺装置。对  相似文献   

15.
清明节,全家去公墓为爷爷奶奶扫墓。本来是件很严肃的事,我却遇到了一位有趣的老大妈,心里的阴郁一扫而光。家里的其他人在公墓门口买鲜花、祭品,我一个人先来到爷爷奶奶墓前,拿起扫帚打扫。这时在旁边一座墓前,一位老大妈突然大哭起来,边哭边用双手不停地拍打石碑:“你这个老头子,把我一个人扔下自己享福去了,怎么这么狠心啊……”哭得非常伤心、非常动情。  相似文献   

16.
曾侯乙墓位于湖北省随州市的西北约三公里叫擂鼓墩的地方,从北南流的(氵厥)水和从西东流的涢水在东南合流,西北是起伏的山峦,曾侯乙墓就在两水相会合的三角地带的一支向东折的小山岗的尽头。这里背山环水,居高临下,景色宜人。曾侯乙墓为竖穴岩坑木槨墓,平面呈不规则的多边形,面积220平方米,从封土堆至墓底深约13米以上。曾侯乙墓工程巨大,保存完好。加之出土器物精彩丰富,墓内有陪葬人二十一个,殉狗一只,皆用木棺装置。对  相似文献   

17.
东汉建武年间,光武帝派武威将军刘尚、伏波将军马援征武陵五溪蛮,这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但旧志中缺乏全面记述,近代学人论及者虽多,然又过于简略。且互有歧异。故不揣冒昧,写成此文,就正于各位学者。东汉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武陵蛮叛”(《后汉书·光式帝纪》),光武帝刘秀先后四次派兵征讨,至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结束。据同书《南蛮传》载,这次战争的经过是:“建武二十三年,精夫相单程等据其险隘,大寇郡县,遣武威将军刘尚……率兵万余人,乘船溯沅水入武渗击之。尚轻敌入险,山深水疾,……尚军大败,悉为所没。二十四年(公元48年),相单程下攻临沅,遣谒者李嵩、宁山太守马成击之,不能克。明年  相似文献   

18.
送谒诗集中出现于晚宋,揭示了一种不务科举、以干谒为生计,且得到社会默许与士人认可的社会情态。作为传统送别诗的旁支,晚宋送谒诗以其创作目的的预设,兼顾作者、谒客、谒主的三重维度,从一开始就突破了私人交流的范畴,呈现出较为复杂的面相。一方面,作者会从谒客的立场出发,述说其过人才华与生计之煎迫,并期待其游谒之举能有满意的结果;另一方面,作者又会竭力推崇谒主之才德,偶尔也会为其推介合适的谒主。除此之外,作者本人有时又不免借机流露出博取谒主顾盼自己的江湖习气。凡此种种,皆透露出晚宋士人行谒的普遍风气、送谒诗深具务实的交际功能和更为丰富的思想抒发。  相似文献   

19.
节约型社会中的上海公墓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墓建设和发展中的问题也许被许多人忽视,但如应对不但势将影响城市和谐发展。由于公墓土地消耗的不可再生性,按照目前上海市民公墓消费模式,到本世纪中叶死亡人口将累计到“千万大军”,公墓将蚕食着上海宝贵的土地资源。节约型社会对上海公墓的节约型建设提出了严峻的要求。相关部门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政府在立法、管理和监督工作中,要体现建设上海“节约型公墓”的原则。消费者要自觉树立节约型消费方式,逐步转变观念,以先进文化和科学态度进行公墓消费,选择节地葬式和不占地葬式。行业协会要在政府、公墓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上海公墓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公墓”战略思想得以落实。建立节约性公墓的创新机制,使上海的公墓建设用地进入循环利用状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金陵瞭望》2005,(23):71-71
永宁镇大桥林场位于风景秀美的老山脚下,现有林地2000多亩,生态林地900多亩,经济林地1300多亩。2003年,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林场停办了原有的几个采石场矿,林场经济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全场职工在以李万祥场长为首的场领导一班人带领下.勇于拼搏,在做好护林防火等各项本职工作的同时,大力栽植经济苗木.并将部分闲置林地对外承包补植.于荒山野岭之间搞活经济。通过对林场内的毛龙山公墓的建设和管理,对原有的墓型、墓材进行了更新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