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阿拉伯之春"爆发后,中东地区大国之间的矛盾与争夺加剧,地缘政治格局日益复杂化。土耳其加速"回归中东",积极塑造大国地位,实行更为强硬和安全化色彩浓厚的地区外交政策。土耳其借助介入地区争端、建立军事基地、扩大安全合作等形式稳步扩大了在东地中海、海湾、红海—非洲之角这三个中东核心次区域的政治与军事存在,提升了在地区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正在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中东地缘三角战略,对中东地区热点问题、地区格局与大国关系带来复杂影响。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由于能源资源的相对匮乏使得世界各国特别是石油消费大国在地缘政治中的角逐核心逐渐转移到对能源资源的争夺,特别是对石油这种具有特殊战略价值的能源的争夺上。石油的生产、运输、贮存的安全保障以及石油供需、油市波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都将成为未来世界能源地缘政治的核心问题。世界石油市场已经拉开了结构调整的序幕,呈现利益和矛盾交织、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局面。对此,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石油消费量大、对外依赖程度日趋上升的发展中国家,在未来能源安全战略中应有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能源地缘政治战略对策,以确保中国的能源消费安全。  相似文献   

3.
试论20世纪中东能源地缘政治中心地位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最初成为列强争夺的目标 ,是因为它处于欧亚非的战略要冲。二战前后 ,地缘政治学由 19世纪末的“海权论”、“陆权论”、“边缘地带论”、“空权论”发展到“资源论”、“能源论”。随着中东石油的大量开采 ,中东在国际舞台上更多的是扮演着能源地缘政治中心的角色。冷战的爆发 ,使西方大国越来越意识到中东能源的重要意义。从单纯的地理空间的占有、控制到对资源、能源的控制 ,美苏在中东展开了全面争霸活动 ,并导致一系列地区霸权主义战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石油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石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而中国南海作为世界上少有的地缘能源双因素叠加的地区,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储量和能源重要运输通道,完全可以成为中国石油安全的战略基地。中国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过程中,必须正视南海能源地缘政治激烈博奕的严峻现实,化解和规避中国企业开发利用南海石油的困境与风险,积极推进“强而不霸”的中国石油安全南海战略,维护国家主权、能源安全和发展利益。  相似文献   

5.
中国能源安全及其战略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能源安全问题并不主要是供给总量与需求总量的矛盾 ,而是由清洁能源需求刚性上升而供给严重不足所引发的结构性矛盾 ,这是中国能源安全的主要问题 ,其中石油安全居于首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一国的能源安全不仅是经济问题 ,而且也是政治和军事问题。它不仅与国内供需矛盾及对外依存度相联系 ,同时还与该国对富油区的外交、军事影响和控制力密切相关。在世界石油短缺大势逐渐呈现、世界石油供需极不平衡的情况下 ,大国能源博弈与竞争已在中东、中亚等地区展开。为此 ,中国应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能源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6.
印度安全战略的目标是称霸南亚,控制印度洋,向世界大国迈进。这一目标从印度独立至今未发生变化。尽管冷战以后印度对其安全战略有所调整,但印度对其安全战略的考虑仍然集中在外部安全上。对此,地缘政治因素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地缘政治是地理和政治的连接,它表达的是政治活动和该活动赖以发生的地理环境的特殊关系。本文就是通过对地理要素的分析来了解印度的安全环境、与安全环境相对应的安全战略及其发展态势,籍此揭示印度地缘政治因素在印度的安全战略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9·11"事件以来,大国主要是美国、欧盟、日本和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角力,基于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和权力斗争的需要,上述大国尽管竞争的手段各异、程度不同,但都对地区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对美国在中东的霸主地位构成现实而潜在的挑战,未来中东政治和社会的发展或许又将跌入大国争夺的恶性循环之中。  相似文献   

8.
里海BTC石油管道与中国石油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里海石油管道BTC建成后,此条石油运输管道改变了里海、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经济。从其管道建设的走向上来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俄罗斯为争夺里海的地缘政治的角逐愈发明显,其复杂、多变可以看出争夺的激烈程度。这条里海BTC石油管道对于中哈石油的管道建设,以及以后的石油运输都会带来很大影响,作为中国的石油战略必须未雨绸缪,加紧制定中国的中亚、里海石油战略。  相似文献   

9.
朝鲜半岛是北太平洋最有战略价值的地区之一,美国在该地区拥有地缘政治利益,同时,朝鲜半岛介于中、俄、日三大国之间,由于朝鲜半岛所显现出的独特地缘政治属性,便成为东北亚国际政治斗争的焦点.从地缘价值取向因素来看朝鲜半岛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国争夺战略生存空间的"冷战"因素,意识形态因素,大国因素和国家安全战略需要等.  相似文献   

10.
里海“BTC”石油运输管道的建成有力地改变了里海、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经济。从其管道建设的走向上来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俄罗斯为争夺里海的地缘政治的角逐愈发明显,这条管道对于中哈石油的管道建设,以及以后的石油运输都会带来很大影响,作为中国的石油战略必须为此加强预见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缘战略之两难选择首先导致郑和远航的悲壮结局,继而影响和制约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和发展方向。中国要最大限度地缓解陆海兼备国家带来的地缘政治压力,一定要吸取历史教训,尊重地缘政治规律,制定正确的地缘战略。  相似文献   

12.
近代史上,德国借口其“生存空间”不足,企图通过战争手段来扩大其“生存空间”。但是,二次世界大战并没有解决德国“生存空间”问题,反而给世界和德国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二战后德国吸取教训,用经济、技术等和平手段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积极开拓第三世界市场,从而实现了德国的繁荣富强,解决了德国历史上所谓的“生存空间”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国能源需求大幅上升,能源进口依存度攀升使得能源安全问题凸显,寻求海外能源资源、保障能源安全,成为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建设成败的战略性问题.从地缘政治学视角看,中国能源外交存在与邻国竞争关系、受到大国遏制、与周边能源供应国合作不稳定等问题.因此,中国应采取包括建立全局性的能源规划分析、注重能源外交的地区平衡、提升能源企业外交意识等对策,保障自身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14.
略论地缘政治与北宋外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宋时期由于独特的地缘政治环境 ,形成了新的外交格局。面对三种不同的外交对象 ,宋王朝采取了不同的外交途径 :与辽国的对等外交 ;对西夏、高丽等国根据地缘政治形势的不同而灵活外交 ;对于地缘政治关系较弱的国家 ,则采取传统的朝贡外交途径。  相似文献   

15.
薛福成认为,晚清中国陷入了强邻环伺的地缘危机,俄国和日本是中国主要的地缘威胁,中国应当采取多管齐下的地缘对策,即保藩固圉、防俄防日、自强御辱。薛福成的这种地缘政治思想在总体上是微观的,但有着宏观的因子;其中的地缘对策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应,主要原因则在于晚清中国面临的地缘政治困境和清政府的自强无方。  相似文献   

16.
“和谐世界”视角下中国的中亚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中亚地区的地缘特点和战略地位以及冷战后的发展变化,指出中亚地区对中国的安全与发展的重要意义,着重阐述了中国在和谐世界理念指导下中亚战略的制定原则和实施方向。指出中国的中亚战略不是意在控制中亚及在这一地区追求霸权,而是要实现中国与中亚地区国家间的共同安全、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为实现这一目标,主要的措施就是加强与中亚各国的合作,特别是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制度性合作,同时协调好与其它相关大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由日本国际经济交流财团(Japan Economic Foundation)主管的学术杂志《日本聚光灯》(Japan Spotlight)2018年5—6月刊发表了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的访谈文章(具体访谈时间是2018年2月6日)。内容聚焦地缘政治挑战时代的资本主义与民主,涉及地缘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制度、老龄化社会、收入差距、日本经济社会制度等诸多课题。  相似文献   

18.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经渡过“出生”阶段进入成长阶段,内有印、俄、英、法、德诸国彼此之间不同的利益诉求甚至是竞争,外有美日的战略挤压。如何化解压力 ,将一系列竞争和诉求纳入一个长效共赢的合理轨道,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未来至关重要。从结构现实主义出发,将结构主义的理论内核和中国外交相结合,指出中国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上面临大国实力对比和博弈带来的结构性制约,需直面现实、“防御”为主,一切以创造稳定发展环境为前提的战略定位,提出了通过加与印公路铁路合作、与俄的中俄—中亚三方共建、与内部发达国家成员深化金融合作和对美日占据舆论主动并趁“空虚期”快速推进项目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美国国防转型对中国安全环境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正在进行的国防转型,不仅是国防战略,也是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这个调整并不是因为中国所引起的,但在美国的战略中中国占有重要地位.美国的国防转型对中国的安全环境产生重大的影响,它与台湾问题、日本的战略转变一起对中国构成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集中在近期和中期,集中在中国东部的海洋面向.但是,从长远来看,美国的地位与实力将随着现行战略的推行而下降.  相似文献   

20.
“中亚”除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五国外还包括车臣在内的高加索、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和拥有大量穆斯林的印度西北部。这就是新疆向西所面对的所谓的“伊斯兰地区”(D ar-a l-Islam),伊斯兰教向东发展的重要的“延伸地带”。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中国的西部安全与新疆的稳定和发展,受到“中亚”地缘政治文化的强烈影响,阿富汗因此成为国际政治的焦点,并由此形成了上海合作组织和“上海精神”、美国的“大中亚计划”、中国从传统的“重新疆”到“新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