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新农村信息化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中国新农村信息化管理问题研究为科学问题研究的基本判断,试图从新农村建设、信息化管理、社会发展管理三大层面及其先进文化融合的视域,探索当代新农村信息化的和谐发展规律。中国新农村信息化管理研究,系寻求未来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怎样依靠信息化技术与管理方法来解决“三农”问题的客观反映,旨在为依靠科技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前瞻性研究基础和知识储备。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科学技能不足、道德法制观念淡薄,直接影响到新农村的各方面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国道德建设全局的成败。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3.
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历程、推进农村信息化的科技进步、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构成、信息科技创新的研究视域、为革命老区信息化提供知识贡献的科学境界、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现状的分析、革命老区信息资源协同管理问题研究的基点等七个方面,看革命老区信息化建设对信息资源协同管理问题研究的需要,旨在探索新农村信息化管理领域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占国家总人口近70%,而农民的收入和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很大。因此,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我国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高度提出了在“十一五”期间,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这将极大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将更加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充分发…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是统筹城乡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的局面,现阶段,我国总体上达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以城乡统筹发展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面临着入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挑战,加快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促进现代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本文针对中国企业信息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如何有效推进企业信息化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7.
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标志着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知识是发展国民经济的核心因素,智力资本将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加大教育力度,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提高教育质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参与式发展方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方面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  相似文献   

9.
在阐述邓小平的农民利益观基础上,以满足和实现农民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邓小平的农民利益观进行分析,得出农民利益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大问题的思考,最后论述邓小平的农民利益观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的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小城镇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只有大力加强小城镇的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减少农村人口,才能最终完成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11.
法治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不仅有助于加强我国法治建设的社会基础,而且农村法治建设本身就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对形成和建立我国的法的理论和法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就内涵而言,“新农村”是以现行宪法制度为前提,以宪法所致力于构建的宪法秩序为基础的社会状态,并且这种社会状态应该是以法律为主要治理模式所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涉及农民主体地位、农村经济、农村治理、农村文化建设、农村社会保障、政府职能转变等六个方面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和农村工作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战略地位,明确提出了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的主要内涵,强调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适时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命题。江泽民“三农”思想把对新时期中国的“三农”问题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3.
农村家庭结构变化对家庭成员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传统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活在农村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和在城镇打工的青壮年农民工已成为当前农村家庭结构的主体。他们在当前经济转型时期仍属于弱势群体,因而较易出现心理问题。心理科学应研究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家庭理念,建立健康的心灵家园,使心理科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出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正从传统自给自足式的小农经济体系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转换。在这样一个新旧体制转换、利益格局调整的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的思想道德观念、农村的道德秩序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与调整。文章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解读,论述了新农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转型期农村道德建设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简要分析了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指出中国农村加强和完善专业社会工作的相关建议。新农村建设需要建立和完善农村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与管理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社区教育,促进社区社会工作的形成,完善农村专业社会工作队伍建设,发挥其在政府与农民之间的桥梁作用。中国农村基础社区专业社会工作必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诸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立足农村实际作出的重大选择,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必须科学规划,充分认识其重大意义,遵循其基本原则,正确处理好相关关系,提供有效保障,才能扎实稳步地推进。  相似文献   

17.
农村社会治安总体上基本平稳,但是在一些农村地区还存在杀人、盗窃、群体性事件等社会治安问题。农村社会治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制约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从社会学角度对农村社会治安问题成因进行研究,对防治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维护农村地区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博弈使原有的农村法文化出现了明显的失范现象,并直接导致了一系列农村社会问题的生发.农村法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文化承载力、文化发展力和文化张力为理论基础,对农村法文化进行重构将在新农村建设中凸显出重要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边疆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它的特殊性,任务更艰巨、更困难。主要存在如农业增效难、农民增收难、农村发展难等问题。究其原因是:生产力水平低,发展又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的存在;体制上和国家政策实施方面的因素;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民素质普遍较低。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三个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避免形式主义,努力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