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结构正在实现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化 ,这样的经济转型势必会对区域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有特色资源的地区 ,就会以买方市场的形成为契机 ,在区域经济的产品结构和规模经营上做文章。本文针对北京市门头沟地区在买方市场形成的大环境下如何实现对区域经济的刺激作用做出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日本有着小规模农业经营的历史传统。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其每一农户平均经营的耕地面积尚仅为1公顷左右,农业经营规模的这种过于狭小且难以扩大的不合理状况,曾给五十年代及其后的日本农业发展带来许多严重问题。为此,日本政府在进入六十年代后不得不全面调整其农业政策,开始把改善农业结构,扩大经营规模置于其整 相似文献
4.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了工业生产严重滑坡和市场销售疲软的现象。人们曾寄希望于去年年底1200亿元启动资金的投入,能使今年年初经济得以回升。可从今年一至四月份的情况看,经济形势并未明显回升,有些方面的问题甚至更严重了。所以,尽快扭转这种局面,保持工业适度增长已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我们认为,要想保持工业适 相似文献
5.
从农业在甘肃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以及任务来看,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是提高甘肃农业产出和保障农产品供应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农业比较利益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也是有效解决当前农业发展中深层次矛盾的迫切需要和实现农业现代化以及甘肃农业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从分析制约甘肃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因素入手,寻找促进甘肃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存在的三农问题是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其真正解决也只能是随着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而消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是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它涉及转变的时机选择、技术方向选择、农业经营制度以及在转变过程中的政府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三大体制条件姜作培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这一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经济领域,而且也涉及政治、社会、文化诸方面,需要各种条件与之配合。本文试图就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条件及其改革对策选择作... 相似文献
8.
9.
10.
雇佣劳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赖以存在的基础。“没有雇佣劳动,就没有资本,就没有资产阶级,就没有资产阶级社会”。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中明确指出:“自由雇佣劳动的使用”,是“农业资本主义的主要表现”,也就是说,没有农业雇佣劳动,就没有农业资本,就没有农业资产阶级。农业雇佣劳动和农业资本是互为条件、互相对立的。按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一般规律,原始积累的过程,就是直接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的过程(主要是农民同土地的分离),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是少数人发财致富,上升为农业资产阶级即资本的积累,另一方面是大多数人贫困破产,脱离土地沦为“由自劳动”即农业工人,二者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农业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本文就通过浅析印度农业资本主义雇佣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丹尼森因素分析法,通过对浙江省的国营工业和集体工业经济增长状况的定量测定和实证分析,使人们对整个浙江省的工业经济增长状态和发展前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正确的评估。国民收入的增长本文研究的集体工业,系指城镇集体工业和乡以上的农村集体工业。1978年至1987年,浙江省的国民收入平均增长率为15.3%,由国营工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的年平均增长 相似文献
12.
农业开放可以延伸农产品交易半径,又获得一个国际市场;农业开放使农业生产组织由非企业性的自给单位向企业化和商业化的现代组织的转变;农业开放使农业产权制度的演进,也使农业市场机制、竞争机制和组织机制的优化。 相似文献
13.
刘-费-拉二元经济理论一度是指导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在该理论的导向下,中国的经济发展陷入了工业产能过剩与农业剩余不足并存、高资本积累率与城乡失业并存、投资过度与消费需求不足并存的困境,国家利益因之受损,经济发展高度对外依赖,缺乏自主性和可持续性,主导产业低端化.只有客观认识二元经济理论的局限,构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才能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和结构调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农村工业资源配置与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建国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0,(4)
本文力求从理论上探求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农村工业化规律。作者认为,发展中国家农村工业发展是由农业劳动力的供给状态决定的。由于农村工业的兴起,农业土地经营规模、农业技术选择和农户家庭结构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而要实现农村工业和农业的协调发展必须建立新的农村发展机制。这种机制的重点是把影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劳动力成本因素和影响农产品供需状况的价格因素结合起来,因而能够实现农业劳动力的合理转移。 相似文献
15.
16.
工业技术进步是促进工业发展、推动工业化进程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正处于由吸收创新和适用创新向自主创新和突破创新转型提升的过渡阶段。工业技术进步取得显著进展,工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工业技术进步和创新在带动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工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同时,提高了整个工业的增长质量和国际竞争力,从而引领支撑了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十二五"以及今后更长一段时期,面对资源压力、环境约束、比较优势转变和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工业化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工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任务更为艰巨和繁重。"十二五"期间促进工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完善外部环境和创新组织方式,并从创新驱动战略、强化基础战略、两化融合战略、绿色发展战略以及自主品牌战略五个方面推进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日益临近,我国民族工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越来越引起我国各阶层人士的重视,本文就民族工业保护原则和具体措施提出了一些粗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的增长方式落后,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严重。要使农业快速持续发展,必须以集约经营代替粗放经营,以循环经济理念选择增长模式。同时用工业反哺农业,加快科技推广体系的改革和建设。 相似文献
19.
推动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率先建立起发达的农业是沿海地区实现跨世纪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本文从农业经济体制,农村经济政策、技术创新和组织制度创新的角度,对实现沿海地区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途径、对策提出了五方面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稳定的工作岗位,在整个国民经济就业结构中始终发挥着“稳定器”的重要作用.影响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就业增长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力市场、宏观经济和行业特性三个方面.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劳动力市场的成熟对大型工业企业就业增长的影响在动态趋势上呈现出明显的蓄势递增效应;在产品市场需求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宏观经济因素的波动对就业增长的直接影响相对有限;行业规模、单位产值利润率和技术进步等行业内生因素是影响大中型工业企业就业增长的主导因素.长期看,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优化企业营商环境,进而巩固和扩大劳动力要素的市场需求,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基础.同时,提高职业教育的投入、大力扶持职业技能培训行业的发展也是缓解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性矛盾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