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品,该剧打破了传统戏剧的创作模式,情节结构不完整,人物语言、行为荒诞无意义。荒诞是荒诞派戏剧的审美特征,从这一特征出发,延伸了多重的审美意义。对这些意义的解读,就是对作品审美价值的不断肯定。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荒诞派戏剧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戏剧观念。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被视为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它集中体现了荒诞派戏剧的艺术特色。回顾了荒诞派戏剧产生的社会原因及历史文化背景,通过简要分析《等待戈多》,探讨了荒诞派戏剧在主题、情节、语言、人物方面对传统戏剧表现方式的反叛。  相似文献   

3.
《秃头歌女》作为荒诞派的开山奠基之作,以它独有的创作风格和表演形式对传统的戏剧进行了大胆地突破.剧作中的“荒诞”表现在人物的语言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几方面.它是一部典型意义上的“反戏剧”,作家用荒诞的方式表现现实世界的荒诞,又用荒诞的方式反抗现实的荒诞,然而真正是我们感到荒谬的是虽然荒诞派剧作家们认为理性本身也是一种荒诞,但荒诞派戏剧正是他们长期理性思索的成果,这究竟是他们的失败,亦或是他们的成功呢?  相似文献   

4.
荒诞派戏剧是西方戏剧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本文从分析该派重要代表人物尤奈斯库入手、从荒诞派戏剧理论和戏剧并作两个方面分析了该派特点,指出了该戏剧流派对文艺发展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荒诞派戏剧大师贝克特的《克拉帕最后的一盘磁带》与荒诞派戏剧的另一重要代表阿尔比的《动物园的故事》这两部戏剧在主题、人物塑造、语言运用、道具安排以及戏剧结构和写作风格等诸多方面的对比研究,本文探索了两剧之间的相似之处,同时对比了它们各自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6.
荒诞派戏剧是二战后流行于西方戏剧舞台的重要流派.代表性作家贝克特和尤奈斯库通过貌似荒诞怪异的故事和人物,对现存的社会价值观、政治道德秩序以及传统人际关系的异化进行了嘲弄、批判和鞭挞,代表了当时西方思想界对在经历了二战浩劫之后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反思与追问.荒诞派戏剧吸收了当时先锋艺术的成果,对西方戏剧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荒诞派戏剧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欧洲崛起,于80年代初期开始影响中国,对中国戏剧界产生了冲击波,一些人写了荒诞剧,由于中西方剧作家对荒诞剧理解上的迥异,中西方荒诞剧作品中在主题的表达、人物的塑造、时空的安排、语言的运用等多方面有较大的差异,在"荒诞剧热"已经降温的今天,对荒诞派戏剧的社会意义与艺术价值进行冷静客观的分析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欧美兴起的荒诞派戏剧是一种全新的反传统先锋剧种。当时它并不为人所接收和认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戏剧已经进入世界现代文学经典的殿堂。本文从语言、情节及人物刻画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荒诞派戏剧的一些明显特点,分析了这种戏剧产生的社会原因、时代背景及其作为"反戏剧"与传统戏剧的显著差异,以及它用变形的审美手段所反映的二战后西方社会的凋零和荒芜。  相似文献   

9.
荒诞派戏剧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戏剧观念,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戏剧形式。塞缪尔.贝克特是荒诞派戏剧的重要人物,其代表作品《等待戈多》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塑造出了支离破碎的舞台人物形象,反映了西方文明社会的极度荒诞和人类的高度异化现象,怪异的语言的形式与荒诞的主旨达到高度统一。本文着重从语言形式方面解读探讨《等待戈多》,主要包括语言交际功能的消解、语言的停顿与沉默以及语言的诗化倾向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以戏剧的冲突 ,人物 ,语言等为构架。用对比的手法揭示出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古典戏剧和以贝克特为代表的荒诞派戏剧的差异。展现现代社会中人的精神困惑和无法摆脱的悲剧命运。所以不是简单的背叛 ,更是解构和拯救  相似文献   

11.
《动物园的故事》是美国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的第一部作品,这部作品深受西方存在主义和荒诞派戏剧的影响,同时又有很深的宗教寓意,作品在这两种元素的影响下,出现了在主题,人物塑造,情节发展等方面出现了奇特的二律背反现象。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剧坛掀起一股不小的“荒诞热” ,诞生于此期的新时期荒诞型探索戏剧是西方荒诞派戏剧思潮冲激与中国现实国情交汇的产物。它在人物、情节、时空、风格、手法上同荒诞派戏剧有相近相似之处 ,但两者之间又存在很大差异。荒诞型探索戏剧主题是高度理性、轻度荒诞、严肃明确、易于把握的 ;人物虽也有夸张、变形、正反同体、阴阳转换、类型化、符号化、漫画化特征 ,但还重视性格刻划 ;情节荒唐奇诡 ,不可理喻 ,但并不“反情节”、“反戏剧” ;风格怪诞 ,悲喜混合的荒诞型探索剧可归之于以荒诞手法创作的现实主义之作。荒诞是手段 ,最深刻地揭示社会人生的本质和真理才是目的 ,表现荒诞只是为了消灭荒诞  相似文献   

13.
荒诞派戏剧的语言以荒诞的形式表现了荒诞的主题,其迥异于传统戏剧的语言表达方式体现了人类在一个荒谬的宇宙中的尴尬处境。《等待戈多》一直被认为是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从作品的对白来探讨荒诞派戏剧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4.
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是言语交际中的人们普遍遵循的两个原则。在言语交际中,人们根据自己的目的或遵循、或违反这两个原则。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荒诞派剧作家哈罗德.品特擅长于通过剧中人物对白来实现他用语言形式展现人物性格、营造剧情气氛的目的。通过对他的戏剧《房间》中的多对人物对白进行评析,探讨了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在剧中人物性格塑造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荒诞派戏剧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最具影响力的流派之一。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和非理性主义,这一流派的作品主题都着重在于揭示毫无意义的枯燥生活和荒诞离奇的个体存在状况。品特的戏剧创作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认为人类存在于一种与生俱来的荒诞之中,生活本身是荒诞不经的,日常语言是支离破砰且晦涩难懂的,人的行为是稀奇古怪的。本文以品特的剧作《送菜升降机》为研究文本,透过存在主义的哲学观点解读这部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6.
荒诞派戏剧并不是没有主题,它的主题就是荒诞。也许因为这一主题过于抽象和深奥,或者因为它过于残酷,人们对它一直避而不谈,直到荒诞派戏剧家们把它放在舞台上,用灯光照得无处遁形,这也正是荒诞派戏剧的意义所在。文章根据日内瓦学派主题批评的理论思想,对"反主题"的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等待戈多》进行主题学的文本分析,揭示其主题和子题串联成的一个脉络清晰的结构网。  相似文献   

17.
"异化"是荒诞派戏剧所表现的基本内容之一.荒诞派戏剧对现代西方社会中异化现象所作的反映,其广泛性和尖锐性都超过了其他现代戏剧流派.所谓广泛性,是指荒诞派戏剧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自我四种关系上全面地表现了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西方现代荒诞派艺术是指西方现代艺术中那些表现手法有悖传统的艺术规律和原则、形式和内容怪诞、离奇的艺术流派。荒诞派艺术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以反传统、无逻辑和非理性为主要特点;西方现代荒诞派艺术的产生,有其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物质繁荣,同时也使人的异化进一步加剧,许多人为外物所役,内心空虚,物质和精神严重失衡;以康德、叔本华、克罗齐、弗洛伊德为代表的唯心主义美学家,强调人的直觉和无意识活动,反对理性和传统的束缚,否定美和艺术的客观现实基础,为西方现代荒诞派艺术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西方现代荒诞派艺术,将为我国现代艺术的发展提供可鉴之处  相似文献   

19.
兴起于二战前后的荒诞派戏剧与传统戏剧有很大的区别,即以荒诞的形式表达荒诞的内容。荒诞的形式主要体现在:第一,没有通常的戏剧情节,只有一种情势;第二,没有人物刻画;第三,舞台的象征化。其形式表达了荒诞的主题:人的异化;深刻的虚无感;人荒诞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20.
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一生创作了大量悲剧作品,深入研究其戏剧,可清晰看出作者理想破灭的一个轨迹。奥尼尔不同时期悲剧作品中的悲剧人物,其精神内涵和悲剧意义差别巨大,从与生存环境格格不入殊死斗争到一点点被外物异化,最后连成为英雄的梦都要被残酷的现实惊醒,奥尼尔悲剧对后来荒诞派戏剧和存在主义戏剧起到承前启后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