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园 《中国民族博览》2016,(10):237-240
本文从生产工具入手,通过对嫩江流域夏至战国时期遗址和墓葬中出土的生产工具进行功能分类和数量统计,指出嫩江流域夏至战国时期的经济形态以渔猎经济为主,手工业、畜牧业、农业、采集经济为辅,对自然资源依赖较强.  相似文献   

2.
清初 ,由于沙俄的入侵 ,黑龙江流域索伦部的鄂温克人南迁到嫩江流域。清政府将嫩江流域的鄂温克族编旗设佐 ,由布特哈衙门管理 ,令他们披甲驻防、贡纳貂皮、进行渔猎牧垦。在与满族、汉族及达斡尔族等的交往过程中 ,嫩江流域鄂温克族的社会经济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由于鄂温克族精于骑射 ,清政府常常抽调他们出征作战 ,于是“索伦劲旅闻天下”。长期征战虽然给鄂温克族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牺牲 ,但他们在清代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历史进程中是功不可没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存在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何使56个民族步调一致,统一发展,便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我国少数民族而言,要想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必须从自身出发,发挥少数民族自身的优势。当前,部分少数民族已经开始从城镇景观设计的方案上考虑塑造自身独特的形象。本文从当前嫩江流域少数民族地区城镇景观的相关构成要素以及嫩江流域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域形态出发,简述了嫩江流域少数民族地区城镇景观需要具备的设计原则,并且对当前嫩江流域少数民族地区城镇景观设计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能够在民族发展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研究黑龙江少数民族濒危建筑文化传承与保护为主要目标,通过从嫩江流域少数民族居住文化的精神内涵、现代住宅设计中的风格化现象为出发点,针对现代住宅设计风格化进程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风格化的原则与方法,探索了把风格化作为对嫩江流域少数民族居住文化进行有效传承与保护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5.
嫩江流域柯尔克孜族源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嫩江流域柯尔孜族的来源问题一直是民族史学界长期探索而不得其解的难题,其难处就于史无明确记载,靠历史文献、地方志资料探寻柯尔孜族的来源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由于我国的柯尔孜族以及前苏联的吉尔吉斯人都聚居于天山地区,因此,有的文章认为嫩江流域柯  相似文献   

6.
嫩江流域蒙古族述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居住于嫩江流域的蒙古族有七万多人,其中主要有科尔沁、巴尔虎、厄鲁特等部。分布于杜尔伯特、肇源、泰来、富裕、龙江、齐齐哈尔、大庆等市县。据考,蒙古人最早来嫩江流域游牧的是古杜尔伯特部和郭尔罗斯部。“大约十世纪时,迭尔列勤蒙古中的弘吉刺部,游牧于呼伦贝尔草原。她的一个分支豁罗剌恩部游牧于弘吉剌部的东侧,这个豁罗剌思部,即今郭尔罗斯部,逐步顺洮儿河迁徙到嫩江、松花江汇合处两岸驻牧,成为黑龙江地区早期  相似文献   

7.
蒙古族是最先开发嫩江流域的民族之一。公元9世纪就驰骋于嫩江两岸的广袤草原上,过着“自君王之下咸食畜肉,衣其乃皮革,住毡帐”的游牧生活。19世纪末叶,清朝推行的“开垦蒙地,移民实边”政策,使嫩江流域蒙旗游牧生计地遭到空前的破坏。“杜尔伯特旗蒙地的开垦议定,是由黑龙江将军恩泽于光绪二十四年奏准,与扎来特郭尔罗斯后旗共同丈  相似文献   

8.
梅里斯,达斡尔语意为"有冰的地方"。17世纪中叶,达斡尔人大批迁入嫩江流域,在中游西岸建立村落。他们在这里垦殖、开发、建设,开启了梅里斯乃至嫩江流域近代文明与发展的先河,300多年来,经过以达斡尔族为主体的汉、满、蒙、回等各族人民的共同开发和建设,齐齐哈尔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从昔日的莽莽荒原,发展成为生态良好的自然环境与乡土气息水乳交融、现代文明与淳朴的民俗风情交相辉映的新型民族区。  相似文献   

9.
关于赫哲族的活动区域,人们一直认为他们自古以来一直活动在三江流域.通过历史传说、考古调查以及史书记载三个视角考证,赫哲先人的活动范围至少包括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牡丹江以及嫩江等五江流域.  相似文献   

10.
科尔沁蒙古族于明嘉靖年间随北元达赉逊汗东迁,移营南徙至嫩江流域驻牧,清初扩展至洮儿河,东、西辽河流域,称之为嫩科尔沁十旗。历经明、清、民国、伪满洲国等几个朝代,其政治制度、经济关系以至风俗习惯,都发生了变化。然而最能表现民族特点的古老的原始婚俗,却以约定浴成的传承性,保存下来。本文拟就科尔沁蒙古戏新郎婚俗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提起嫩江流域柯尔克孜族的农业不能不联想到他们在西北时农业发展的状况,因为嫩江流域柯尔克孜族是18世纪从西北迁移过来的。柯尔克孜族起源于叶尼赛河上游,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汉文史籍中有着不同的民族名称,先后有“鬲昆”、“坚昆”、“隔昆”,“纥骨氏”、“契骨”;“黠戛斯”;“吉利吉斯”。唐朝以后,在中外史籍中才有较为详尽的史料记载,这可能与唐朝的强盛、中西联系的加强有关。尽管如此,诸多史籍对柯尔克孜族农  相似文献   

12.
清代鄂温克人农耕的土地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鄂温克人农耕的土地来源麻秀荣,那晓波明末,鄂温克人在黑龙江上游地区居住生活时期,虽然当时即有部分定居的鄂温克人业已开始经营较为粗放的农业,但狩猎畜牧兼容的传统经济仍在其经济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清初,南迁嫩江流域特别是编入八旗以后,鄂温克人的农业生...  相似文献   

13.
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为4132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黑河地区、大兴安岭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 鄂伦春族在建国初期还处在原始社会解体时期,主要经济活动是狩猎生产.1953年到1958年的6年期间,党和人民政府帮助鄂伦春族定居下来,结束了世世代代漂泊不定的游猎生活,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变革. 一建国初,这个民族以游猎为生,主要生产工具是猎枪、猎马、猎犬,以沿黑龙江流域和  相似文献   

14.
通过探讨生产工具对人的解放的作用,分析未来生产工具发展的方向和可能性,揭示生产工具的发展与人的解放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居住书我省西部嫩江流域的达斡尔、蒙古、鄂温克、柯尔克孜、满等几个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比较落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第一步改革的顺利完成,给少数民族聚居村带来了生机;与此同时,西部地区各级政府、各部门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扶贫措施,从而使西部民族地区大部份少数民族群众解决了温饱问题,其中一部分人开始富裕起来。  相似文献   

16.
引言锡伯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承认的“少数民族”。他们以黑龙江省嫩江流域为原住地,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河流域为中心,散居在东北三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全国各地,有8.3万余人口。近年来,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以及锡伯族本身希望编写本民族历史的愿望,出版了诸多关于锡伯族历史的著作。前者的代表著作是作为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一出版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上游民族地区的面积占全流域面积的38%,其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对全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1998年以后,国家先后在这里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生态环境重点治理工程、退耕还林试点工程,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当生态环境保护和当地经济发展、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改善相结合,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才有可持续性。只有对长江上游民族地区的所有传统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并发展新的生态经济部门,在这里建立生态经济系统,才能达到既保护生态环境,又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目的,也才能真正实现全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民委关于指导少数民族重灾区生产自救工作的意见1998年9月17日1998年入汛以来,黑龙江省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和严重的内涝灾害,给沿江流域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造成了巨大损失。受灾面积之大,房屋倒塌之多,经济损失之重,都是前...  相似文献   

19.
鄂伦春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稀少的民族,解放前还不到两千人。主要聚居在我国东北的大兴安岭东麓,嫩江流域上游各支流的广大原始森林地区。 鄂伦春族有自己的语言,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支,无文字,清朝时期通用满文,辛亥革命后,通用汉文。鄂伦春族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就已经世世代代游猎于精奇里江流域及外兴安岭一带。  相似文献   

20.
因为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灾害和伟大的抗洪精神,历史将记住1998年的夏天。因为四川、云南、贵州、青海等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率先在长江上游地区全面停止天然林的采伐,封山植树,保持水土,历史将记住1998年的秋天。水灾、水患、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