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开展了对于少数民族乐器的发掘、保护与研制工作。内蒙古、吉林延边、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专业演出团体及院校均开展了少数民族器乐教学工作。针对于少数民族乐器的音乐作品创作自此开始。按照不同时期与不同乐器的发展状况,依据乐器发展程度来看,中国传统少数民族器乐音乐作品创作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恢复期、萌芽期、初创期与发展期。立足于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以此为创作源泉。不断探索创作更加成熟并具有一定技术性与艺术性的演奏作品。最终形成符合乐器演奏性能的少数民族器乐演奏风格。这是少数民族音乐创作的典型特点。本文以蒙古族传统弹拨乐器火不思音乐创作发展为例进行研讨述评。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器乐合奏往往独具特色,有与众不同的艺术感染力,能够带给人们美的享受,所以一直以来深受大众的喜爱。将不同种类的少数民族乐器组成不同的组别,按不同的声部去演奏同一音乐作品,这便是少数民族器乐合奏。从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器乐合奏课堂教学实践来看,许多高校的教学模式尚有可进步的空间。因此,本文以全面推动少数民族器乐合奏教学质量的提升为目的,针对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及发展方向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500多种民族乐器传统生产工艺和技术将得到针对性保护,这是记者从中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传统生产工艺和技术保护工程第二期——民族乐器中期汇报会上获悉的。此项目是针对少数民族乐器制作工艺形式特征传承保护的需要,为防范其工艺形式的消失,保护民族传统乐器文化特质续存的完整性,而对中国各少数民族传统乐器的制作工艺、演奏艺术形式进行搜集、整理记录的一项系统工作。此项工程由国家民委经济司主持立项、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承担课题研究。该项目已于2008年6月31日正式立项,经过项目分解与实施准备、资料搜集与调查等环节,将于2009年12月形成民族乐器传统生产工艺和技术发展报告、画册、专题片和数据库等保护成果。  相似文献   

4.
小提琴是属于西洋乐器的一种,而中国民族风格的中国小提琴音乐作品则堪称西方乐器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机交融协作之后的特殊艺术产物。很多中国本土音乐家的小提琴作品中就体现出了对民族文化的高度借鉴与融合,使小提琴这种西洋乐器也能够在演奏中较为完美地表现出传统文化及民族风情。有的小提琴音乐作品虽然没有直接从民族传统音乐作品中取材,但也融合了某些地域、民族及年代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特色。本文对小提琴作品的民族风格的内涵及由来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发展民族化的小提琴创作及演绎艺术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小提琴是属于西洋乐器的一种,而中国民族风格的中国小提琴音乐作品则堪称西方乐器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机交融协作之后的特殊艺术产物。很多中国本土音乐家的小提琴作品中就体现出了对民族文化的高度借鉴与融合,使小提琴这种西洋乐器也能够在演奏中较为完美地表现出传统文化及民族风情。有的小提琴音乐作品虽然没有直接从民族传统音乐作品中取材,但也融合了某些地域、民族及年代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特色。本文对小提琴作品的民族风格的内涵及由来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发展民族化的小提琴创作及演绎艺术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乐器发展历史上,吹奏乐器是独具艺术魅力的器种.因其独特的发声机能,大多数的吹奏乐器都善于表达出演奏者细腻的情感与内心,故广泛流行于各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拥有具备其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我国吹奏乐器历史悠久,成果丰硕.从现今少数民族吹奏乐器的发展状况来看,受到了乐器本身、社会需求、文化走向等客观因素影响.存在着较严重的传承危机.反观民族吹奏乐器诸如笛子、笙、唢呐等乐器发展态势,则较为可观.笔者试从两者演奏技术方面探究,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吹奏乐器的演奏技能,以点促面改善少数民族吹奏乐器的发展现况.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少数民族较多的国家,基本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及文化,其中最能传递和表达各民族文化的是各少数民族的舞蹈,因为舞蹈可以通过各民族的服装、语言、乐器等载体集中展现出来,让各少数民族间的文化得以交流,也可以让游客及少数民族文化爱好者更简单、直接地了解和欣赏并参与进来.其实,各少数民族的舞蹈也是各民族对外宣扬的一种文化符号,也是各少数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本文主要通过对越南京族竹竿舞及贵州苗族竹竿舞的起源、方法、服装等做出对比研究,让更多人了解这两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竹竿舞的异同之处,从而有效地促进两个国家和民族间的文化以及这项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交流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钢琴一直有“乐器之王”的称号,在历史长河中,杰出的音乐家通过钢琴创作了一篇篇传世佳作。作为西方重要的乐器——钢琴,在其被引入我国后,就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喜爱与关注,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我国的音乐作品开始进入创新阶段,钢琴作品更是层出不穷,同时突破了原有的创作风格与理念,与西方的钢琴作品在和声、音阶、调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我国的作品更加注重突出中国民族特色,所以演奏者在演奏中需要注意诠释中国民族的韵味。本文通过对中国钢琴作品的特点、和声色彩感在中国钢琴作品演奏中的设计以及和声色彩感在作品中的作用的介绍,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和声色彩感在中国钢琴作品中演奏的重要性,以期对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吴荻 《中国民族博览》2022,(2):182-185,191
民族器乐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随着中西文化的碰撞交流,通过借鉴协奏曲这一西方传统音乐形式创作的民族器乐协奏曲,使我国民族器乐的发展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创作于新世纪的古筝协奏曲《丹青仙子》,就是这类东西合璧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将从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素材及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10.
12月20日晚,由中国民族博物馆、中央民族大学、外交学院共同举办的“多彩中华——中国各民族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上演。音乐会以别具一格的演奏形式,使首都人民再次近距离聆听了来自云贵高原、内蒙古大草原、延边地区以及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乐团艺术家们的精彩演出,同时也领略了中国少数民族乐器带来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1.
在乐器发展历史上,吹奏乐器是独具艺术魅力的器种。因其独特的发声机能,大多数的吹奏乐器都善于表达出演奏者细腻的情感与内心,故广泛流行于各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拥有具备其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我国吹奏乐器历史悠久,成果丰硕。从现今少数民族吹奏乐器的发展状况来看,受到了乐器本身、社会需求、文化走向等客观因素影响。存在着较严重的传承危机。反观民族吹奏乐器诸如笛子、笙、唢呐等乐器发展态势,则较为可观。笔者试从两者演奏技术方面探究,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吹奏乐器的演奏技能,以点促面改善少数民族吹奏乐器的发展现况。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广西少数民族乐器为研究基点,以文化产业为视角,从艺术链、市场链、教育链和旅游链等角度探析广西少数民族乐器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旨在开拓广西少数民族乐器研究新视野,深化民族特色产业文化创新理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并多角度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感及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少数民族较多的国家,基本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及文化,其中最能传递和表达各民族文化的是各少数民族的舞蹈,因为舞蹈可以通过各民族的服装、语言、乐器等载体集中展现出来,让各少数民族间的文化得以交流,也可以让游客及少数民族文化爱好者更简单、直接地了解和欣赏并参与进来。其实,各少数民族的舞蹈也是各民族对外宣扬的一种文化符号,也是各少数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本文主要通过对越南京族竹竿舞及贵州苗族竹竿舞的起源、方法、服装等做出对比研究,让更多人了解这两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竹竿舞的异同之处,从而有效地促进两个国家和民族间的文化以及这项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交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广大音乐工作者(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怀着对少数民族的深厚感情,不断地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获取营养,不断地创作出反映我国各少数民族生活和精神面貌的优秀作品,促进了民族音乐事业的繁荣兴旺,回望近20年来的少数民族音乐发展,令人鼓舞和振奋。少数民族的音乐包括着很多的门类,对这些不同的门类都去进行──地综述确实是很难的事。由于创作是少数民族音乐事业的先导,创作在少数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这里就以少数民族的音乐创作做为切入点,对新时期的少数民族音乐发展做一…  相似文献   

15.
《大笛绞》亦名《老镲》或《笛绞》,原是一首流传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的民间传统曲牌。该曲牌以唢呐为主奏乐器,笙、打击乐为伴奏乐器,采用民间鼓吹乐特有的"即兴式"手法发展而成,被广泛运用于民间婚丧节庆等民俗仪式中。2013年,由王展展改编并演奏的《大笛绞》在文化部主办的首届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中获最高演奏奖,并作为本届比赛的优秀曲目参加颁奖音乐会;同时入选中央民族乐团文化部直属乐团的优秀剧目展演作品。2017年,该作品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  相似文献   

16.
维瓦尔第的《奏鸣曲》RV53是一首具有典型巴洛克音乐风格奏鸣曲,对研究维瓦尔第管乐器音乐作品的创作具有重要地位。本文着重分析了这首作品的音乐结构特点,梳理巴洛克时期器乐作品的类别与意义,并讨论了现代双簧管演奏这首作品的演奏技法特点。  相似文献   

17.
观点摘要     
依孜 《民族论坛》2006,(2):31-31
构建少数民族和谐社会云南省委党校张晓琼同志在《民族工作研究》2005年第五期发表的《在发展与变迁中构建少数民族和谐社会》一文认为:在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与发展目标之际,在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发展与变迁进程日益加快的形势下,有机整合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构建少数民族和谐社会,是实现少数民族社会健康有序、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尊重少数民族发展的主体地位,加强少数民族社会的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少数民族社会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主动调适与对接,激发少数民族社会自我发展与进步的内在活力,…  相似文献   

18.
广西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有12个世居的少数民族,民族音乐文化一直十分繁荣。广西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激发了许多作曲家的创作兴趣。作曲家以西方创作技法为基础,将广西器乐作品的创作提升到专业音乐创作领域,在运用西方作曲技巧创作的同时,仍然十分注重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挖掘。因此,本文以近10年创作的广西民族风格的优秀器乐作品为例,进行梳理归纳,对作品编制的运用、创作技法进行探究,并提出了自己对器乐作品创作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9.
石文 《中国民族博览》2017,(20):220-221
"少数民族文学"首次提出是在1958年7月17日召开的少数民族文学史座谈会上,并且将"少数民族文学"誉为专门针对少数民族设立的文学创作,每年对不同的文学创作题材颁发相应的奖项.之后,在1981年12月,我国首个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创立,确定每三年举办一届颁奖仪式.也正是因为创办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才能够听到如今享誉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一系列著名文学创作家的名字,比如张承志、玛拉沁夫以及穆青等等.在此背景下,1994年第五次"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大会上,乌兰夫专门题写了"骏马奖",将此作为"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的一项大奖,至今已经举办了9届,评出的获奖作品达628部之多,共有666人获得此项大奖,全国一共有55份少数民族参与此类大奖的办法.对于发展和表彰优秀的少数民族题材的影视作品,鼓励和鼓舞影视工作者积极投入少数民族题材的创作,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少数民族文化影视艺术工作者为拥有"骏马奖"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本文主要是对贵州少数民族作家获"骏马奖"作家群体进行研究,对少数民族文学的振兴具有一定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代表人士主要是指与少数民族有着密切联系,在少数民族群众中有着较高威信、影响的少数民族人士.本文对少数民族代表人士进行了界定,总结了云南省开展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工作的基本做法,分析了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特殊作用,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