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昊 《中国民族博览》2016,(10):102-103
文学语言审美的模糊性在整个作品欣赏的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文学作品是真实环境的写照,其中的模糊性也是真实情景的体现.文章对文学语言审美中模糊性进行了简述,旨在通过对艺术表现手法的探究,提高人们对文学语言的认识,掌握模糊性的审美艺术.  相似文献   

2.
在历史变迁中传承发展着的工笔人物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彰显了中国画自古以来特有的审美情趣.而构成工笔人物画最精彩的元素之一当属绘画的"真实美",无论是真实地反映客物象还是真实地展现画家内心对物象的理解,皆体现了以"真"为美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变迁中传承发展着的工笔人物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彰显了中国画自古以来特有的审美情趣。而构成工笔人物画最精彩的元素之一当属绘画的"真实美",无论是真实地反映物象还是真实地展现画家内心对物象的理解,皆体现了以"真"为美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晚明(1506-1644)是一个动荡畸变的时代,市民阶层崛起,商品经济繁荣,社会文化处于转型中,时代审美由艺术审美走向生活审美,强调个体情感体验,尊重自我性灵的实现。在思想领域中也出现了很多解放潮流(以李贽哲学为标志),极大地刺激了思想界和艺术界,导致晚明绘画作品极具原创力,风格多样,以追求尚奇、狂放、荒怪品味为主的"狂怪"画风在明末金陵文士的圈子中盛行起来。"狂",即狂放不羁(以徐渭为代表);"怪",即奇诞荒怪(以陈洪绶为代表),晚明"狂怪"画风所彰显的艺术精神走向对个人精神的崇尚与张扬,显示出艺术革新与自由独创的精神面貌和对教条思想观念的强烈批判;晚明画家在艺术活动中所彰显的潇洒恣肆的狂态真性,在荒诞中对生命和永恒的不断思考,游戏自在的"意在身先"和对"丑"的审美秩序的探索,无一不表达了他们对道禅思想与心学思想的推崇和内心中对艺术真性、生命真实与心灵空明的追求,也正是这些观念彰显出晚明"狂怪"画风的独特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5.
晚明(1506-1644)是一个动荡畸变的时代,市民阶层崛起,商品经济繁荣,社会文化处于转型中,时代审美由艺术审美走向生活审美,强调个体情感体验,尊重自我性灵的实现。在思想领域中也出现了很多解放潮流(以李贽哲学为标志),极大地刺激了思想界和艺术界,导致晚明绘画作品极具原创力,风格多样,以追求尚奇、狂放、荒怪品味为主的"狂怪"画风在明末金陵文士的圈子中盛行起来。"狂",即狂放不羁(以徐渭为代表);"怪",即奇诞荒怪(以陈洪绶为代表),晚明"狂怪"画风所彰显的艺术精神走向对个人精神的崇尚与张扬,显示出艺术革新与自由独创的精神面貌和对教条思想观念的强烈批判;晚明画家在艺术活动中所彰显的潇洒恣肆的狂态真性,在荒诞中对生命和永恒的不断思考,游戏自在的"意在身先"和对"丑"的审美秩序的探索,无一不表达了他们对道禅思想与心学思想的推崇和内心中对艺术真性、生命真实与心灵空明的追求,也正是这些观念彰显出晚明"狂怪"画风的独特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6.
巴青铜器作为巴文化的核心精髓,它的图饰符号真实的展现了巴人独有的艺术审美。在巴青铜图饰符号独特魅力的吸引下,笔者本着继承与创新、实用与审美的再创作原则,从设计学角度对巴青铜器图饰符号的题材种类、艺术特征、功能内容,以及设计创新等方面进行归纳和研究。为更好地满足巴青铜图饰符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中国早期区域艺术基因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7.
由介入到内生是艺术助力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要求,厘清乡村振兴审美逻辑的艺术表征是探索艺术实践路径的前提,人类学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乡村振兴审美逻辑的艺术表征为日常化与多元化、能动性与本质性,这是由人类学视角下乡村艺术的审美本质决定的.艺术在乡村振兴中具有审美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基于价值实现的知识性生产的永续性保护、物质性生产的生活化传承和艺术乡建是目前乡村振兴艺术实践的有效路径.大量具体案例的学理性分析是对基于审美逻辑的乡村振兴艺术实践路径的进一步确证.  相似文献   

8.
田野工作与艺术人类学、审美人类学学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讨论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的学科特点,特别是在研究方法和方法论上的特征,强调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必须从田野工作出发,搜集丰富的个案,积累文化事件的大量细节,以求对特定场景中的艺术作品的意义有所认识,对艺术文本进行不同方面的阐释.此外,还根据人类学研究方法的一般思路,结合艺术和审美研究的特点,提出进行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阐释的切入角度.应该努力阐释来自田野的文化现象,用细节来说明当地人在艺术活动或者审美观建构中是如何思考、如何感觉或体现,以及如何行动的.在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研究中,掌握阐释工具和手段与把握阐释理论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9.
审美价值的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审美人类学的研究中,人类的审美行为与艺术创造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它所处的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人类的审美行为与艺术创造,就是纠缠于这些联系之中,它们在一起结成一个混沌的文化整体,我们只有将其放在这样的整体中我们才会真正清楚地认识它们.在对人类的审美和艺术的研究中,我们最要关心的不仅仅是审美和艺术本身,而是它们和人类社会与文化及大自然之间所发生的种种联系.  相似文献   

10.
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作家,民族意识必然地存在于他自觉与不自觉的意识活动之中,并在其创作中自觉不自觉地体现出来。本文从满族作家的角度对老舍的创作作一些探索。老舍是具有丰富深厚的满民族情感的满族伟大作家,他出身满族,自幼深受满族文化的滋养,逐渐养成满民族文化心理素质。在老舍的创作过程中始终或隐或显地体现着满族的文化心理素质及审美特征,文学语言具有满语性特征,表现在吸纳了满文词儿的"京腔"的幽默上,含有满族审美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1.
太湖石常与园林相伴相生,不仅在园林中经常出现,在诗词和元杂剧中也是文人所经常描述与表现的对象。"瘦""漏""皱""透"是其相石标准又是美学原则。太湖石不仅在园林中真实可观,妙趣横生,在文学中更是充满了无限的联想与审美想象。从各种艺术形式中的太湖石形象中也可以深刻认识到文人与太湖石的不解情缘。  相似文献   

12.
太湖石常与园林相伴相生,不仅在园林中经常出现,在诗词和元杂剧中也是文人所经常描述与表现的对象。"瘦""漏""皱""透"是其相石标准又是美学原则。太湖石不仅在园林中真实可观,妙趣横生,在文学中更是充满了无限的联想与审美想象。从各种艺术形式中的太湖石形象中也可以深刻认识到文人与太湖石的不解情缘。  相似文献   

13.
艺术审美素质教育是建设类高职教育的薄弱环节,提高艺术审美素质教育的应有地位,探索建设类高职艺术审美素质教育的实施路径,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建设类高职院校艺术审美素质教育法规政策提供参考,帮助建设类高职院校更好地开展艺术审美素质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建设类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艺术审美素质教育是建设类高职教育的薄弱环节,提高艺术审美素质教育的应有地位,探索建设类高职艺术审美素质教育的实施路径,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建设类高职院校艺术审美素质教育法规政策提供参考,帮助建设类高职院校更好地开展艺术审美素质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建设类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艺术真实性问题一直是中西文论史的贯穿性问题。中西方早期艺术真实观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及文艺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人文观念的改变,中西方艺术真实观的壁垒限制被打破并开始融合,走向必然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喀什土语是构成中心方言的主要土语之一,在维吾尔文学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虽然喀什土语和现代维吾尔文学语言的差别很小,但是在语音和词汇等方面,喀什土语与现代维吾尔语文学语言有所不同。本文在语音理论基础上,以维吾尔文学语言和喀什土语为依据探讨维吾尔语喀什土语的语流音变现象,提出了理论和实践分析方面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7.
西方人类学的艺术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依据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大致划分为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三个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跨学科研究的兴盛,人类学的艺术研究开始出现学科建构的迹象,其显要标志是艺术人类学的诞生,这是一门介于美学/艺术学和人类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内在地具有审美和文化两大属性,在新的文化语境中艺术人类学还应走向作为审美文化批评的研究范式,这一研究范式采取一种“间性”的思维方式,将对艺术的考评放在审美与文化之间,在它们的双向交流互动中把握艺术;在研究方法上,强调田野工作基础上的文化诗学方法;而努力发挥其介入现实、介入生活的文化功能是作为审美文化批评的艺术人类学研究的目的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艺术典型是不同于生活典型中"一般"形态的"特殊"形态。艺术典型的特殊形态是激起欣赏主体的审美注意、留下强烈审美感受的重要条件,是具有审美认知功能的、以特殊形态存在的艺术桥梁。艺术典型能够使欣赏者窥见社会之底蕴,映衬无数人的精神面貌,具有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绘画作为一种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作者通过对绘画意象、景色、人物及意境的勾勒,将自身情感进行转化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成果。在进行绘画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者不仅需要掌握美术技巧,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对影响创作的因素进行合理把控,将想象力、绘画灵感转化为真实的情景,通过合理的色彩搭配、布局留白、美术技巧等创作出可以引起观赏者共鸣的优秀作品。基于此,本文从绘画创作的不同阶段出发,对影响作品创作的关键要素进行分析,以期为绘画创作者美术技巧、创作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舞蹈鉴赏中人类的审美心理是以人类的情感为中心作为中介所形成的有机统一,其中包含了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且这些心理因素不是单一的直接相加。笔者根据以上受到启发,想要进而深入挖掘有关在舞蹈鉴赏活动中人的审美心理是扮演着一个怎样的重要角色。在艺术审美活动过程之中或结束之时甚至是之后的某段时间中,审美主体的内心产生与舞蹈作品的情感共鸣是用语言无法准确描述出来的,进而这个产生过程是如何产生、产生的条件以及产生之后的影响或意义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审美主体、审美中介、审美客体三个方向从舞蹈鉴赏的审美心理过程来进行论述,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中介三者是舞蹈鉴赏审美心理过程产生的必要条件,它们相互依托、相互关联、互相支撑,是艺术审美活动者提升自身审美品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