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穆兰 《中国民族博览》2016,(10):247-248
清水严是我在日本时认识的一个朋友,当时是2005年,他67周岁.与众不同的是,我无法断定他究竟是一个中国人还是一个日本人,他的经历让我混乱了所有本该属于人的一切社会归属,无从判明.  相似文献   

2.
<正>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我兴致勃勃地往曼琪亚塔楼走去。在塔楼的天井,我注意到一个盲人。他皮肤苍白,头发乌黑,身材瘦长,戴着一副墨镜,给人一种很神秘的感觉。他和我一样往塔楼的售票处走去。我心中好奇,放慢脚步,跟在他的身后。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人对菩萨的态度是很有意思的。一方面,敬他,怕他,全心全意地保护他,如果有人敢说大不敬的话,那是要拔舌下地狱的。但是另一方面,也要贿赂他,利用他,把他当成一个交易对象:我供着您,您得帮我搞点福气。背后隐藏着精明的算计:我掌握不了命运,但可以贿赂那个掌握我命运的人。这种既敬爱,又贪图的态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时常有所体现。工作上,很多人用这一套对待领导和客户。回到家里,我们甚至这样对孩子。  相似文献   

4.
这次和苏公的告别,竟然是在八宝山公墓。时间是7月9日,尽管我早已接受了他离开我们的这个事实,但在走进他的灵堂的那一刻,人生的无常感还是从未有过地、强烈地紧紧压迫着我的心,我的泪水在看见他的遗像的那一瞬间,涌出了眼眶。生与死的界限,在这里被划分得那样无可超越!一个在我成长的记忆里永远那样谦逊、一个在生活的浊浪中永远那样平静的人已经不可能再来了。但此刻我对苏公的心境,却好像是今天我和同事说起他,明天还可以在我工作了多年的大楼前,看得见他瘦弱文儒的身影一样亲近!我在接受一个我不愿相信但却是,个真实的现实,这个现实让我感到生命的脆弱和可贵,感到人的精神的永恒!我想,如果我不写点文字,我  相似文献   

5.
正今天我们讲一个人,讲一个"普通"的人。如果我现在问大家:孔子是什么人?各位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圣人呀。"但是你现在如果穿越回两千五百年前,当着他的面叫他一声"圣人",他可能四顾茫然,不知道你在叫谁,因为他从来不觉得自己是"圣人",就像他从来也都不觉得自己是"仁人"一样。他一定会跟你辩驳:要说  相似文献   

6.
乐安东,他的身份有点特殊,我很难用几个词概括:画家?作曲家?语言学家?抑或榕树根公益项目创始人?更特殊的是,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荷兰人,又是一个在中国生活了20余年、精通景颇族载瓦语(景颇族5种语言之一)的景颇人。他给自己起了一个景颇族名字Gebu Gampang,意思是排行老大的快乐男人。  相似文献   

7.
1他说:孔繁森、吴登云都是汉族人:为什么就没有一个少数民族的孔繁森和吴登云呢?他说:我一生的理想就是要成为这样的一个人。……我突然感觉一丝悸栗,从握笔的手底传来;心底里慢慢渗出一句话:“一个过了时的理想!”这是在江西采访的最后一个夜晚。夜色包围他的声音,  相似文献   

8.
四川地震中,一位“不跑”的老师正被无数人传颂,他是谭千秋,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师。地动山摇的那一刻,他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存活了,他却永远地走了;一位撒开腿“跑”的老师也被无数人念叨,他是范美忠,都江堰光亚学校教师。地动山摇那一刻,他喊了一句“地震了”,便第一个跑出了教室。事后,范老师论坛上发帖声称:“在这种生死抉择舶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相似文献   

9.
陈亚丽 《民族论坛》2013,(12):56-60
我想告诉所有人的是:这位诗人真的非常优秀,非常富有才华,而且非常坚强。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他能坚持文学创作,已经是一个奇迹,因为他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许多困难,他比所有人都更加不易!如果通过这篇文章,能让他获得更多人的认同与理解,将是我心中一个很大的安慰。  相似文献   

10.
因为我觉得一个人若生活得诚恳,他一定是生活在一个遥远的地方了。 梭罗·瓦尔登湖。  相似文献   

11.
智慧的美丽     
虹莲 《民族论坛》2004,(12):1-1
那天晚上看王小丫的《开心辞典》,我流了泪。" 这不是一个煽情的节目,大凡不再爱琼瑶阿姨和金庸大侠的人才会喜欢,因为有一种真实和聪明在里面,还有那份期待和紧张。" 是那个人感动了我。他的家庭梦想都是为别人,几乎没有自己一件东西。他有个妹妹在加拿大,妹妹有电脑没有打印机,于是他想得到一台打印机给远在加拿大的妹妹。王小丫问,那你怎么给你妹妹送去?他说,我再要两张去加拿大的往返机票啊,让我的父母去送,他们想女儿了。听到这儿,我就有些感动,作为儿子,他是孝顺的,作为兄长,他是体贴的,这是多好的一个男人啊。" 主持人也很感动,她…  相似文献   

12.
无标题遐想     
近日,有个朋友诉说,他原从事新闻工作,干得蛮不错。只因他是个少数民族,就把他调到了民族工作部门。他干了一段时间后,觉得还不如干本行发挥作用更大。又有一个朋友告诉我一个好消息。说,××电视台决定重建民族组,以加强民族宣传。我听了很高兴,立即想起一个人:“赶紧把新闻部的×××(系少数民族)调进去!”我这个朋友却挤了挤眼睛,说:“不,他还是留在新闻部好。那里没有少数民族记者不行!”我顿  相似文献   

13.
今年4月下旬的一天,我接到一个来自安徽的长话,打电话的人是李少林,诉说的仍是他被单位辞退的遭遇。李少林在29年前认养过一位流落淮北的韩国“慰安妇”,演绎了一段异国“母子”情。我曾去安徽太和县实地采访过他和他的养母。然而,李少林这位“中国儿子”做好事并没有得到好报,当年的佳话留下了一个不甚圆满的结尾……  相似文献   

14.
我的外公     
熊苏 《民族论坛》2001,(1):43-43
外公今年67岁,他个儿不高,却长着一个可笑的大脑袋。我最喜欢摸他的大头了,因为那上面几乎是寸“草”不生,只有几根稀疏白发可怜巴巴地耷拉在后脑勺。我逗外公玩,问他的头为什么那么大。外公笑眯眯地说:“因为我的脑袋里装满了智慧。”这是一部卡通片里的话,我听了大笑。  外公不是湘西人,他的老家在邵阳。听妈妈说,文革时因为外公在大学里讲了真话,被赶到湘西一个偏远的村子里当医生。那时,村里没有一个人看得起他,外公很痛苦,几次想自杀,但他终于挺过来了。我不明白为什么讲真话也会受到打击,外公很认真地对我说,因为那…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社会的中国人在不同的场景有表达自己身份的不同方式.以一个北川县青片乡的羌族青年为例:在他生活的寨子里,他"以某家的人"来表达自己;当他走出寨子与邻近地区的羌族交往的时候,往往会说"我是青片的";  相似文献   

16.
根雕·金雕     
在一个乍暖还寒、忽冷忽热的春日,我回到了地处高山峡谷中的故乡仙米。仲兄问起五弟今年什么时候回家来时那语气有点激动。五弟在北京工作,好几年才能回来一次。我把五弟来的大概时间告诉之后,仲兄沉思的目光长久地望着某个不确定的地方。作为弟兄,我跟他的思路常常很接近。此刻,我大体上能判断出他在想什么。仲兄是那种富有智慧的人。他要是像我这样受几年教育,肯定比我有出息。他的命运是时代造成的,或者说是贫穷落后埋没的人才。“来,我给你看样东西!”他冲我神秘地笑了一下。他从南墙角库房梁上取下一个脏兮兮的塑料编织袋,从里面取出一…  相似文献   

17.
在令人心烦的机器声中,一辆橘红色旧普尔门式小卧车缓慢而又吃力地行驶在我们所经过的道路上,危地马拉城逐渐从我的眼前消失。司机在微笑,似乎流露出他作为响导的得意和自信,因为他不仅是为一个普通的游客而且也是为一个外国女人在做响导。印第安人讲话时通常总带有十分和气的语调,但这一次当他和我谈话的时候,我却感到多少有点“敌意”。  相似文献   

18.
许鑫 《中国民族》2007,(2):22-24
黄平山是一个典型的彝族汉子,黝黑的皮肤,深邃的眼睛,以及在谈话中不时流露出来的几分害羞。我同他初次见面,是在另一个朋友的工作室里,我们相约一起讨论有关网络时代少数民族文化守望者系列的话题。当时我们并没有太多的交谈,只是从他谈话过程中,眼神不断流露出的坚定判断出,这是一个一旦决定方向,就会义无反顾一路走到底的人,一个坚持的人。  相似文献   

19.
初次与阿的江相见是在国家体委训练局,当时他和队友们正在为参加11届亚运会集训。在众多高大运动员而前,他的个子是那样的矮,我甚至怀疑他是不是一位篮球运动员。但正是这位小个子运动员,1989年在新加坡“鱼尾狮杯”赛中,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人称作“小泥鳅”。现年24岁的阿的江,是去年5月进入国家队的,也是国家男篮第一位维吾尔族运动员。他身高1. 83米,任后卫,是国家队重点培养对象之一。阿的江出生在新疆和田。也许是他那热情好客的民族特点,也许是他要证明自己是一位真正的维吾尔族人,第一次与他见面就约我去他的宿舍玩。他说,到那儿你才能真正感到到了维吾尔族人家。说这话并不过分。阿的江虽然是一个典型的维吾尔族人,但少小离  相似文献   

20.
从前,有一个人听说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有一堆圣火在燃烧。所以他就动身离家,前去寻找,希望能给自己的房子带回一些圣火的光亮和温暖。他边走边想:"当我得到圣火的时候,我的房子将不再阴暗潮湿,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