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研究考察了普洱市镇沅县者东乡苦聪人的生活聚居地,走访村寨里的长者,全面深入了解苦聪人的日常生活、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在此基础上,重点对苦聪人的风俗习惯做了具体探究。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有苦聪人2.8万多人,居住在红河、思茅等地的13个县。1981年,经有关部门考察论证,认为苦聪人是拉祜族的一个支系。对此一些苦聪干部群众反响很大,他们认为苦聪人是一个单一民族。云南省对这个问题采取了慎重态度,一面疏导等待,一面组织拉祜族和苦聪人互访、交流,做促进工作。红河州金平、绿青两个县,有8000多苦聪人,州  相似文献   

3.
民族团结示范村——示范出团结互助,富裕文明 2005年11月,国家民委、云南省民委在对镇沅县苦聪人生产生活基本情况入村到户调研后,由国家民委安排100万元,省民委配套安排50万元,将镇沅县者东镇帮海村小户南自然村和和平乡丫口行政村大红毛树自然村纳入了创建”苦聪人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2005年11月,一份由新华社记者反映的云南省哀牢山腹地苦聪人(拉祜族支系)生活贫困状况的报告,引起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关注,思量几许,他在报告的天头处写下了:要贯彻对人数较少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政策,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使苦聪人早日摆脱贫困。字里行间,萦绕着共和国总理心头难释的沉重,凝结着对贫困山区少数民族群众的殷殷关怀。报告说的是云南省思茅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的1.5万人苦聪人,因居住在海拔1500至2100米间的哀牢山腹地,自然环境恶劣,多年来有关部门虽加大对其扶持力度,但生产生活条件仍极为艰苦,社会文化生活滞后…  相似文献   

5.
40多年前,漂泊在中越边境原始森林里的一个只有几千人的少数民族,在人民解放军和当地政府派出的工作队的多方寻找和苦心动员下,于告别茫茫林海的同时,也告别了他们主要靠采集野果活命的原始初民式生活方式,与全国人民一道走上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康庄大道。然而40年后的今天,由于他们依旧没有摆脱贫困甚至相当一部分人尚处于赤贫状态,竟重新成为了全社会所关注的热点,以及云南省人民政府需要专题研究的重点扶贫帮困对象。 他们就是生活在云南省金平县境内的拉祜族支系苦聪人。  相似文献   

6.
拉祜族中的苦聪人,在80年代初期我们去考察的时候,尚未明确族属,一直叫苦聪人。据当地做民族工作的同志介绍,在苦聪人中,他称为“黑苦聪”的比较“开放”,他称为“黄苦聪”的比较封闭;结果,其社会经济状况也大不相同。我们到苦聪寨考察时,就以金平苗族瑶族傣族...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金平县苦聪人,经多年的研究识别,于1985年划归为拉祜族的一支.笔者通过多年来的对比调研发现,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虽然我们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促使其生计方式发生了一系列根本性的变革,但是经济上极度贫困、社会发育程度极低、文化适应难度较大等问题目前仍然相当严峻.其主要原因在于苦聪自身文化系统在非内动力驱动的前提下,即外界不切实际的介入下发生了断裂,使体系内部的自我调适能力受到破坏,从而减缓了其文化适应的步伐,因此出现了文内分析的一系列文化的不适应问题,进而导致了其社会内部整体发展更加缓慢.为此提出族群内部的自身文化系统的良性运转和传承对本民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瑞芳 《民族论坛》2013,(5X):14-16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中国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民族风俗习惯政策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以及少数民族自身发展,民族风俗习惯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面临许多新问题。将尊重民族风俗习惯摆在民族工作的重要位置,进一步完善民族风俗习惯政策,修改、完善涉及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法律和政策,使之更具实效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中国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民族风俗习惯政策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以及少数民族自身发展,民族风俗习惯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面临许多新问题。将尊重民族风俗习惯摆在民族工作的重要位置,进一步完善民族风俗习惯政策,修改、完善涉及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法律和政策,使之更具实效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在本刊第4期,以“特稿”的形式报道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有关部门关怀、帮助云南省镇沅县拉祜族支系苦聪人的情况,以下刊登的是此次国家民委、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云南省政府联合调研组组长、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司长葛忠兴记述那次调研的文章。  相似文献   

11.
南方少数民族酒文化柏贵喜南方少数民族嗜酒,酒在其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苗族“嗜饮,多以沉湎荡其家。”①哈尼族“男女俱善饮,无不好酒者”。②苦聪人“男女皆负柴薪、野蔬入市,必易一醉而归。”③高山族更是嗜饮如命,清六十七《番社采风图考》称:“番嗜饮...  相似文献   

12.
完成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动兴边富民行动,在这历史性的机遇与挑战面前,看集边境、山区、原战区、多民族、国家级贫困县于一体的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是如何奋发向上,负重向前的1998年的春节刚过,新华社云南分社的记者姜振岗和周东棣就来到金平的者米乡,一头扎进苦聪山寨进行深入的采访。两位记者或许没有想到:他们那篇反映苦聪人生产生活困难的内参,会引起那样大的反响,引发一项意义重大而深远的“一五五工程”。者米的苦聪人是过去对拉祜族支系的称呼,1985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恢复其自称“拉祜…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风俗习惯应当列为民族构成要素,由此得出民族由五要素构成,即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风俗习惯。把风俗习惯列为民族构成要素,也就是说,一定的风俗习惯是民族的必备要素,没有它,民族就不能成立。这一观点值得商榷。本文试图从风俗习惯的来源,特点及其与共同心理素质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一、维系民族存在发展的是共同心理素质而不是风俗习惯,风俗习惯仅仅是共同心理素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不能列为民族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4.
民族风俗习惯政策是我党的一项重要的民族政策。本文系统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民族风俗习惯政策的提出和发展的过程 ,论述了新中国建立以来党的民族风俗习惯政策的发展和完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民族风俗习惯政策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民族政策.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和国家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承认和坚持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充分保障了各民族在风俗习惯方面的权利,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和和谐.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绿春县坪河公社大头大队,有三个寨子。大头寨三个队全是哈尼族;老勇寨两个队全是瑶族;另一个寨子,住的是苦聪人。多年来,这三个寨子同甘共苦,团结互助,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民族风俗习惯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 ,论述了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必然性、必要性及其民俗改革的途径和原则  相似文献   

18.
“团结愈紧,力量愈大。”这是朝鲜族的一句谚语。它生动地告诉我们,民族团结的紧密程度,是与它所发挥出来的力量相一致的。云南省绿春县大头大队的苦聪人,过去常年栖居于深山老林之中,过着刀耕火种、采果捕兽的生活,为什么在短短的几年内能够种上了自己的水田,掌握  相似文献   

19.
一、民族风俗习惯的概念风俗习惯,从原来的意义来讲,是由有区别的"风俗"和"习惯"两个概念组成的.风俗是群体性的,习惯是个体性的;风俗较为稳定,习惯易于变动.但是,当我们把风俗和习惯合起来作为一个概念的时候,它们之间不再有什么区别. 国内国外学者,对风俗习惯提出了多种解释.由于受到古今中外对风俗习惯的解释的影响,目前我国学术界和社会上对民族风俗习惯的界定和理解也很不一致.那么,到底如何界  相似文献   

20.
风俗习惯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相沿以传的生活方式,主要表现在饮食、服饰、居住、婚姻、丧葬、节庆、礼节、禁忌、喜好等诸多方面。我国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各具特色的 风俗习惯,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共同心理感情,是民族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 由于民族风俗习惯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一经形成,它就被全民族所公认和共同遵守,起着维护和巩固民族共同体的作用。每个民族的群众对自己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有深厚的感情,都认为对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也就是对民族的尊重;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