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奕车作为哈尼族的一个支系,在长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创造出了他们自己文化的结晶——服饰.对哈尼族这么一个只有本族语言而没有本族文字的民族来说,服饰作为民族文化中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也就更具研究意义.本文以哈尼族奕车支系民族服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奕车支系服饰的颜色、样式、图案等方面进行探...  相似文献   

2.
哈尼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勤劳勇敢智慧的哈尼族在千百年的农耕文化中创造了森林、村寨、梯田、江河“四素同构”的良性农业生态系统和梯田文化景观,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睦、人与神共处的古老而优秀的文化特质。哈尼人穿的是艺术,戴的是神话,其服饰是哈尼族灿烂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织自染的小土布衣服,反映了哈尼族自耕自足的农业生态特征,以黑为美的民族审美观念,反映了哈尼族大山般的深沉和厚重,头上的“吴芭”刻录着祖先迁徙的历史,胸前的银饰记载了宇宙万物的起源。服饰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承载民族历史有形的文化符号。千百年来,哈尼族从祖国西北向西南乃至东南亚迁徙过程中,形成了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服饰特色。如何欣赏和解读哈尼族服饰图案象征文化与服饰变迁,记者近日走访了哈尼族文化学者、云南红河哈尼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绍文先生……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墨江县联珠镇克曼村的民族学田野调查材料为基础,解读哈尼族碧约支系传统服饰的款式、色彩、饰物、纹样的文化意义及蕴含价值。作者认为哈尼族服饰是哈尼族文化重要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4.
服饰是民族文化的物化形式,是民族审美情趣的外在表现,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标志,也是民族之间相互识别的重要标识。本文以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卡多、碧约、豪尼、西摩洛、白宏、腊米、切弟、阿木、卡别9个自称和他称的哈尼族支系的服饰田野考察材料为基础,浅析哈尼族服饰的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民俗价值。  相似文献   

5.
服饰是民族文化的物化形式,是民族审美情趣的外在表现,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标志,也是民族之间相互识别的重要标识。本文以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卡多、碧约、豪尼、西摩洛、白宏、腊米、切弟、阿木、卡别9个自称和他称的哈尼族支系的服饰田野考察材料为基础,浅析哈尼族服饰的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民俗价值。  相似文献   

6.
天南地北     
哈尼族文化走向世界〔本刊讯〕今春,哈尼族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云南个旧市召开.130多位中外学者和特邀代表研究探讨了古老神秘的哈尼族文化.哈尼族是一个世界性民族,我国哈尼族有125万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的红河州、玉溪地区、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哈尼族虽然没有文字,但文化宝藏十分丰富,民间传承大量古老的传说、神话和史诗,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研的方式对玉溪市易门县普贝乡哈尼族文化溯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简要介绍了易门县哈尼族人口溯源和分布状况,对普贝乡哈尼族语言文字、民间文学、音乐和舞蹈等方面的溯源进行了追踪调查,重点调研了当地的哈尼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并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哈尼族文化保护的几条建议,以期达到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传承相协调.  相似文献   

8.
哈尼族梯田文化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科学考察价值和美学观赏价值,是我国梯田文化的代表;哈尼族梯田文化之美可概括为丰富内涵美、悠久历史美、和谐共生美、民族精魂美、自然景观美、朴实生活美.  相似文献   

9.
林晓华  邱艳萍 《民族学刊》2016,7(1):71-75, 121-122
哈尼族宗教艺术中蕴含着独特的生态智慧,这种生态智慧实质上是一种文化屏障.在生态文明领域,本文首次提出了“文化屏障”这一概念,并通过分析发现哈尼族宗教艺术所形成的文化屏障,对于保护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排斥强势文化的消极影响,均具有积极的意义.文章进而对如何在协调保护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外来强势文化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九九年的春天,我驾车来到云南省绿春县寻访哈尼族的服饰艺术。绿春县地处云南南部的哀牢山与天量山脉之间的偏远山区,是哈尼族主要居住区域之一,由于不在交通主干线上,这里外来客人相对较少。因此,当地干群的接待方式相对真诚周到。县接待办先安排我去县文化馆参观一个“成就图片展”。该县哈尼族共有十三个支系,起源于占代羌族,其先民在唐代史记中称为“和蛮”部落。各支系之间服饰样式、功能等存在较大差异,但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喜用自织自染的藏青色土布制做衣服,妇女喜用银泡、银片做装饰,喜佩戴大耳环和银镯。最后选定去距…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研的方式对玉溪市易门县普贝乡哈尼族文化溯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简要介绍了易门县哈尼族人口溯源和分布状况,对普贝乡哈尼族语言文字、民间文学、音乐和舞蹈等方面的溯源进行了追踪调查,重点调研了当地的哈尼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并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哈尼族文化保护的几条建议,以期达到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传承相协调。  相似文献   

12.
根据相关实践探索发现,云南省红河州哈尼族民族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生态建设智慧结晶,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文化屏障,在此种情况下就需能够有效继承发扬哈尼族优秀文化,彻底解决以往强势文化所带来的众多消极影响,借助哈尼族民族文化实现生态屏障建设最佳成效。本文主要以云南省红河州哈尼族民族文化为例,针对屏障与生态建设展开深入化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3.
湘西土家服饰是湖南民间最具艺术特色的民族服饰,又生动展现了湖湘文化的视觉艺术特质.本文以土家织锦、日常服饰、婚嫁服饰为脉络,对其织锦服饰图案进行个案剖析、对日常服饰和婚嫁服饰的视觉元素整体分析,阐述土家服饰的图案、色彩及所体现的土家人的文化审美观念,以及呈现出的湖湘视觉文化特质,从而思考,中国服饰品牌的全球化推广需立足中国大地的文化根系,推动民族设计.  相似文献   

14.
思茅地区有哈尼族421247人,各县均有分布.哈尼族是个有悠久历史、光辉文化、以勤劳勇敢著称的少数民族.根据哈尼族人群对民族政策的认同研究,在当今社会意识新形态下具有特殊意义,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我国所实行的民族政策在当地各基层的落实与宣传情况,还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现行少数民族政策,为我国所实行的少数民族政的不断完善提供比较有力的参考价值,使得民族政策能够行之有效地发挥保障少数民族权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文化适应是多民族国家社会融合的普遍现象,这种文化调适对人们的环境适应具有促进和消极双重作用.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云南省特有跨境而居的哈尼族青少年样本施测,然后基于869个有效样本数据,分析了他们的文化适应结构,及其与学校生活满意度、 学校适应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哈尼族青少年学生的文化适应呈非平衡性发展特点,教育促进效应极为显著,受教育程度越高,越能适应文化变迁;文化适应是学校适应的一个核心前因变量,具有积极的直接和间接心理效应.本研究可为学校开展多元文化教育和增强学生学校适应能力提供决策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乐器方面的研究是我国民族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哈尼族作为众多少数民族中较为古老的民族之一,哈尼族的鼓的传统制作工艺蕴含了哈尼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传统制作工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红河县作为哈尼族人口最多的地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红河县哈尼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带来了哈尼族群众价值观念的变化,另一方面导致许多不可再生的民族文化资源陷入逐渐减少甚至濒临消失的危险境地。本文意在通过对红河县哈尼族鼓的传统制作工艺及其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并根据分析所得出的结果提出相关的意见或建议,为红河县哈尼族制鼓工艺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之一的土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的互助、民和与甘肃省的天祝、永登等地.土族服饰与其民族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紧密联系,体现了他们的文化艺术状况与民族特性.本文通过对土族服饰特征的梳理,分析其服饰源流变迁因素,从而对影响土族服饰演变的因素做出进一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8.
哈尼族木雀舞巧用道具,拟雀而舞,是哈尼族梯田稻作文化的典型身体艺术。文章以舞蹈生态学为研究视角,通过对其舞蹈形态的舞动因子分析,进而探索影响其形态、律动的因素,从而在微观上完善对哈尼族木雀舞的整体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服饰的解释是"衣着和装饰",衣着指的是指身上的穿戴、服装的式样、穿戴的方式,装饰指的是起修饰美化作用的物品造型轮廓和雕刻装饰.广义地说,服饰是人类物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意识形态的物化,服饰作为一种符号,是这个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反映.本文通过对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时代背景的分析,探究宋代女性服饰发展因素,从中发现宋代女性服饰在服饰制度、服饰图案和色彩方面的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20.
以云南省元阳县箐口村为例来展现哈尼族妇女角色地位的演变动因、速度以及趋势.认为在漫长的农耕社会历程中,哈尼族妇女的角色地位几经更易,其变迁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父系社会取代母系社会是造成妇女角色地位转变的一个根本节点,具体而言则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外来文化及现代性的影响、社会制度政策、文化体系和价值观念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