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泰国历史上有一个有着700多年历史的王国——兰纳王国。兰纳王国创造了泰国历史兰纳文化圈,对泰国北部经济、文化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兰纳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并在泰国世上创下了辉煌的、独特的兰纳艺术文化,各类型的文学作品比比皆是,兰纳谚语作为兰纳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己独特的一面。作者曾在泰国北部,兰纳地区生活、学习过一年,对兰纳谚语、习语有一定的接触,本文将从兰纳谚语、习语的历史由来、谚语习语的分类、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出兰纳谚语的特点。通过对兰纳谚语的分析,有助于人们了解兰纳的社会及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谚语主要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谚语的本质、谚语的主流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语言财富。它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自然而真实地反映历史变迁和社会现实,具有深厚的社会文化的历史沉积与印记。本文用文化语言学的观点,对傣族谚语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剖析,目的是让人们对傣族现存的或曾经存在过的文化现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泰国北部的拉祜族迁徙历史并不长,但对自己曾经的国家和故土的记忆却很模糊,他们主动"遗忘"了历史,并通过宗教故事杜撰了"没有国家"的集体意识。进入泰国定居后,在得到泰国公民证、获得泰国政府的福利和特殊支持后,新的国家观念又重新建立起来。对泰国拉祜族在迁徙中去国家认同和重建国家认同过程的分析,揭示了构建国家认同的四个要素:合法性、利益获得、权力表达和文化包容。  相似文献   

4.
何平 《民族研究》2007,(6):79-88
有学者根据傣族文献的记载认为,傣族在公元前5世纪甚至公元前8世纪的时候就曾经建立过一个地跨云南西部及缅甸中部和北部地区的"达光王国",并把"达光王国"写进了有关傣族的历史论著中,甚至还把这个"达光王国"作为傣族的文明史向前往德宏旅游的游人介绍.本文作者根据掌握的资料对"达光王国"进行考证后认为,傣族文献中有关"达光王国"的记载,实际上是流传到德宏傣族地区并被"傣化"后写进傣族文献的一些源自缅甸的关于"太公王国"和蒲甘王朝早期的传说故事,不足为信.傣族历史上并没有一个"达光王国".  相似文献   

5.
谚语集中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历史背景、宗教信仰、社会结构以及民族情趣等各方面的特点.满族和蒙古族谚语深深植根于其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自然而真实地反映了历史变迁和社会现实.满族历史上的狩猎骑射文化和蒙古族历史上的游牧文化都明显反映住满族谚语和蒙古族谚语中.  相似文献   

6.
在阿拉伯国家中,约旦王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经历、制度文明及发展模式。约旦国家形成了复合民族,它是约旦属性和阿拉伯属性的有机统一。约旦人首先是约旦国家民族主义者,其次才是阿拉伯民族主义者。约旦国家民族主义的形成有其复杂的历史背景及根源,它是约旦王国的历史传统、发展模式、家族统治及国际环境的必然产物,也是决定约旦王国内政及外交战略的根本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沈坚 《世界民族》2012,(2):79-91
作为一个古代欧洲民族集团,利古里亚人曾活跃于上古时期的地中海北部沿岸一带,内部包括诸多部落,与地中海世界各民族不同程度地有过交往,在该地区的历史上留有自己独特的印记。对利古里亚人语言和族属背景的解读,古史学界长期曾有不同的认识,实际上应予动态的看待,有一个变化、演进的过程。惟其古远,才见有前印欧底色,而后才又被赋予了印欧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颖 《中国民族博览》2023,(13):192-194
谚语是一种语言的精妙所在,它是当地人民智慧的结晶,通过谚语可以反映当地习俗、文化和思想观念,因此谚语是特定文化语境的产物。正因为谚语与当地文化有着重要联系,因此谚语就成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的一部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因为文化存在差异,导致谚语也存在差异,在翻译过程中要尊重两个地区或国家的文化差异,利用丰富多元化的翻译方法来准确翻译,实现谚语翻译的信达雅。本文主要以中英谚语为研究对象,简单介绍了谚语的产生与特点,并从价值观、地域环境、风俗习惯三方面分析了中英谚语的文化差异,并通过直译法、意译法、直译意译兼用法和增补译法四种翻译方法来提高中英谚语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英语又是世界通用语言,所以,世界上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英语教学。文化作为世界各国沟通交流的重要桥梁,在各国的交流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不同的文化促进着语言特色的形成,其实,文化是推动习语发展的关键。英语习语的语言是非常简练的,并且其形式也比较统一,英语习语除了这两个特点之外还具有固定的结构,而我们国家各个民族的地理环境以及宗教信仰的不同都对英语习语的翻译产生了影响。除此之外,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及历史典故也会影响到英语习语的翻译。下面这篇文章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从英语民族文化的差异入手,英语习语翻译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注意;同时,对不同民族的特色,以及文化差异所形成的不同翻译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今天居住在泰国北部的傣泐人是历史上不同时期从中国云南迁去的。尽管傣泐人在当地已经居住了数百年,但至今仍然保留着对祖籍地与民族支系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通过人们记忆的节日、祖先崇拜和相关的宗教祭祀表达出来并代代相传,形成了对泰国北部地区、祖籍地认同并存的格局。本文通过对泰国北部一个傣泐人村子的田野考察研究,剖析了当代泰国北部的傣泐人文化认同的微观结构及其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英语又是世界通用语言,所以,世界上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英语教学。文化作为世界各国沟通交流的重要桥梁,在各国的交流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不同的文化促进着语言特色的形成,其实,文化是推动习语发展的关键。英语习语的语言是非常简练的,并且其形式也比较统一,英语习语除了这两个特点之外还具有固定的结构,而我们国家各个民族的地理环境以及宗教信仰的不同都对英语习语的翻译产生了影响。除此之外,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及历史典故也会影响到英语习语的翻译。下面这篇文章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从英语民族文化的差异入手,英语习语翻译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注意;同时,对不同民族的特色,以及文化差异所形成的不同翻译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中英习语文化差异的主要根源,中英历史形成的文化意识差异,表现在习语上因生存环境的不同、风俗习惯的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历史背景不同等所形成的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只有在了解和掌握两个民族各不相同的文化渊源的基础上,才能顺利进行习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13.
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跨境民族,全世界约有260余万人,其中我国占2134014人,其余分布在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国。泰国的瑶族是从中国经越南、老挝、缅甸等国迁徒去的,至今约有32000余人,主要分布在泰国北部的清莱府、难府、碧瑶府、南邦府、甘烹碧府、素可泰府、清迈府和达府。中泰两国瑶族源流相同,习俗相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本民族共同的文化,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自然环境以及毗邻民族影响的不同,两国瑶族在文化上又各有特色。其异同程度如何?国内外一直未能有人作深入的探讨。应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的邀请,笔者于1989年春到泰国作学术交流与考察,在泰北瑶区生活、考察一日余,现就所是,对中泰瑶族文化作一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叶南  斯琦 《民族学刊》2017,8(2):71-76,119-121
嘉绒语是一种保留了古代藏语面貌的独特语言:复辅音极为丰富,复辅音可以在元音前也可在元音后(CCCVCCC),无书面语.嘉绒谚语以特定的文化元素,反映了族群的文化认同,并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代代传承.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和中国农村城镇化的开始,嘉绒谚语的生存和传承环境逐渐丧失了土壤和空间,嘉绒谚语在年轻一代中也正处于这种状况.以笔者所调查的米亚罗为例,当地的青年人大部分人不会嘉绒话,这就意味着嘉绒话呈现出濒临消失的趋势.因此,用国际音标记录嘉绒谚语,研究嘉绒谚语的文化元素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傣族古代社会形态是如何演进的?或者说,傣族历史上是否经历过一个奴隶制占主导地位的发展阶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奴隶社会阶段?这是一个尚有争议的问题.说经历过这个阶段,看来很难找到令人信服的证据;若说没有经历过这个阶段,何以在人们一致公认的封建社会时期,傣族社会中却有大量关于奴隶的记载?问题的症结恐怕就在这里.对此,本文试图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希望能有助于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一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其社会还处于原始社会的发展阶段.直到唐代时,傣族社会的最大政治单位还是一些由各酋长分别统治的部落.此后,约在公元九—十一世纪时,今西双版纳境內的傣族诸部落以及泰国、老挝北部的一些泰、老部落开始在互相联合的  相似文献   

16.
谚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单位,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多散见于各种熟语或习语的研究之中.且将研究限定在静态的词汇层面上,研究的聚焦点多在谚语的追源溯流、修辞特点、结构组成和语体上,关注的是谚语结构的固定性和语义的完整性,对谚语语义缺乏深入的研究,这是因为以往的研究主要是从传统语言学的观点出发的.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揭示了谚语的结构特征和语义特点,并对此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化的载体之一.随着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人类语言变得日益丰富.由于每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不同,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习惯用法和表达方式.这种习惯用法在英语中我们称之为"idiom".英语习语是经过长时间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是具有英语民族文化特征的语言形式.英语习语是英语的精华,它有固定性、完整性、非语法性、历史性、文化性、思想性及艺术性等自身的形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18.
对东南亚三个语系中争议最少的是澳亚语系。一种较为特别的名称(有时取其狭义)是孟高棉语,它来自孟语和高棉语。操这两种语言的人曾统治过大印度化的诸王国。在德瓦拉瓦提和别的地方的孟人从前控制过泰国中部和北部,后来控制过缅甸北部。高棉人至今仍是柬埔寨的主体民族,但他们以前的地盘要广阔得多。大多数学者把越南语包括在这一语系  相似文献   

19.
在泰国北部的难府和帕府,有200多个胆怯的、令人捉摸不透的狩猎采集者,人们称他们为科恩帕人(即:披冬銮人、荣布里人、姆拉布里人)。据说在老挝还有几百人、缅甸也有一些。毫无疑问,过去他们的人数还要多一些,但到了二十世纪,只有在泰国北部的一些地区内才能见到他们的踪迹。尽管过去的历史记载对科恩帕人的起源产生过疑问,现代的论著中还是把他们看成  相似文献   

20.
泰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南部穆斯林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佛教大国———泰国有近300万人是穆斯林,占全国人口的5%。其中大部分是居住在南部边境北大年、也拉、陶公、沙敦四府的马来穆斯林,其人口约占四府总人口的70%。这一地区历史上曾建立过马来人的北大年王国,15世纪时还是东南亚的一个伊斯兰教中心。1909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