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7 毫秒
1.
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矿工墓陈列馆是一处墓地遗址与现代化展示相结合的历史展馆.矿工墓过去被称为“方家坟”“万人坑”,是东北地区一处典型的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证见证地.作为一处国耻教育展馆,它记录了东北沦陷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广大矿工进行血腥统治和残酷压榨的历史史实,从一个侧面深刻揭露了贫穷就会受欺辱,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这里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是极其深远的.  相似文献   

2.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给“北满”地区朝鲜族社会带来了空前的灾难.日伪政府为了达到掌控“北满”地区的目的,在这一地区设立了“安全农村”、朝鲜开拓民集团部落、集结集团部落等特殊农村.由于日伪政府以政治上“保护”、经济上“救济”、教育上“支持”、卫生上“改善”为幌子,再加上日本军国主义长期的美化宣传,许多人对“北满”地区朝鲜族特殊农村的存在,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此,本文拟通过对日伪时期朝鲜族特殊农村的形成以及特征的分析,展示真实的朝鲜族特殊农村的历史全貌,揭露日伪时期朝鲜族特殊农村的本质,鞭挞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丑恶行径.这对日伪时期朝鲜族社会的相关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帝为了统治和利用朝鲜族,以东北朝鲜族为日本国臣民为由,全面取缔朝鲜族的民族教育,对朝鲜族实施了赤裸裸的殖民主义教育。本文就伪满时期日帝对东北朝鲜族推行的殖民主义教育实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统一战线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出不同的作用。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是全国最早践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地区,在1933年就产生了,为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示范和借鉴,也促进了东北抗日武装的发展壮大及取得东北十四年艰苦抗战的胜利。2021年是党明确提出统一战线政策100周年。回顾总结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作用和经验借鉴,可以启迪后人,让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在现阶段统战工作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山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高山族教育是中国民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按照历史发展脉络,论述了自日本侵占至当前这段时期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并作出了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回族的历史来源,至迟可以上溯到元代。从元初开始,以各种方式陆续迁入东北的回回人,是构成东北回族历史来源的主体成分。其后又以其为核心,在明清时期加入回回行列的一些民族的部分成员,也是东北回族历史来源的重要构成。本文通过对回回入居东北历史进程的考查,试就东北回族的历史来源及其特点等主要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历史上,有民族就有民族问题。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是有史以来就存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问题非常重视,把民族问题放在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总政策之下加以解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牢记历史 不忘使命 共兴中华国务委员,国家民委主任司马义·艾买提今年,是中国各族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历史是一面镜子,回顾这段历史,研究这段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华民族面临着灭顶之灾,各民族人民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伟大的爱...  相似文献   

9.
一 历史地、辨证地考察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辨证法的最基本的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始终坚持对不同时期的民族问题,进行历史地和辨证地分析,并依据各个时期民族问题的特定性质和任务,确定具体的纲领和政策。这在马克思对待爱尔兰的问题上,在列宁关于严格区分两个不同资本主义时代(即上升时期和帝国主义时期)的民族运动以及对待民族  相似文献   

10.
哈尔滨市回民小学该校初建于1913年,山i-ti真东令阿訇张英和乡老李景堂就寺舍创办,招收学生17名,开设国文、算术、阿拉伯文等课程。1917年扩设初小、高小,并改名光裕小学。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期间,被迫改称国民优级学校。1945年哈尔滨解放初期,...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不同党派、不同领域、不同阶层的回族人民,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中华民族解放的斗争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西夏陵园出土残碑译释拾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以西、贺兰山东麓,有一处规模宏伟的古代陵园,占地面积约40平方公里,内有帝陵九座,陪葬墓七十余座,陵邑遗址一处。其间高大的墓冢,阙台星罗棋布,蔚为壮观。这就是我国中古时期西夏王朝的皇陵。 一九七二年以来,宁夏博物馆在西夏陵园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有计划的发掘,先后清理了帝陵一座,陪葬墓四座,并清理了四座陵墓的碑亭,出土了大量的残碑石和其它珍贵文物。一九八四年由宁夏博物馆发掘整理、李范文编释的《西夏陵墓出土残碑粹编》一书出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国内惟一外国君王墓———苏禄国东王墓的守墓者,这一特殊群体的考察与研究,从苏禄东王后裔族群,这个外域民族在中国生息繁衍和发展融合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可以或多或少地透视出外域民族在中国的发展、变化与认同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揭示民族融合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要义。  相似文献   

14.
这次,我們来首都出席了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議,参观了一些厂矿、人民公社,使我們从中受了很大的啓示和教育。全国人民的冲天干勁和取得的輝煌胜利,給了我們很大的鼓舞,大大增强了我們建設新西藏的无比信心和力量。八年前,一百二十万西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領导下,掙脫了長期捆綁在身上的帝国主义鎖鏈,回到了可爱的祖国大家庭。从此,西藏民族的历史起了划时期的变化。長期生活在黑暗和痛苦中的藏族人民开始向光明和幸福迈开了第一步。汉、藏民族空前紧密地团結起来了。西藏內部,除一小撮亲帝国主义的上層反动分子一直坚持与人民为  相似文献   

15.
我是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一名朝鲜族干部。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光辉节日的时候,我回顾自己成长的历程,从心底里感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朝鲜族人民的今天,也没有我的今天。我出生在一个朝鲜族贫农家庭。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用武力侵吞东北三省,我们朝鲜族同胞和东北各民族人民一样,沦为“亡国奴”。我的两个哥哥不甘于“亡国奴”的命运,参加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主革命,从一八四○年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算起,到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经过了一百零九年的时间.在这一百零九年间,帝国主义列强先后侵入中国,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入中国时期,一度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的封建统治阶级逐渐同买办资产阶级合流,日益成为帝国主义的忠实走狗;而中国各民族的人民大众,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则对帝国主义和他们的走狗前仆后继地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并从斗争中觉醒和团结起来,增长起革命的经验和能耐,终于在工人阶级(经过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取得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中最复杂和最动荡的时代。贯穿民国38年历史的有三条主线。第一条主线是中国各族人民坚持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第二条主线是中华民国下属各民族维护国家统一、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内分裂势力的斗争。这两条主线是晚清"救亡图存"斗争的延续。第三条主线是探索如何实现国家体制的政治转型,实现从"多元型帝国"向现代"民族国家"的体制过渡和国民思想过渡。在整个民国期间,帝国主义别有用心地向中国各族群输入"民族"意识,并扶植代理人。民国历史中,最核心的利益是救国图存,捍卫中华民族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在评价民国所有的历史人物时,这是一条最根本的底线。  相似文献   

18.
试析中国回教救国协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是回族人民为维护国家独立、民族尊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这一爱国主义传统激发下的产物。自成立以来,它在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工作,组织动员回民支援前线参军参战,开展国民外交,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支持,融洽回汉关系、促进民族团结,发展回族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承担了它应有的历史使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白杨 《民族论坛》2004,(4):27-27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在血与火的艰苦岁月。1935年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侵华战争,整个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就在全国人民期盼战斗号角的时候,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响了,它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影片描写的是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3省后,爱国青年勇敢走向抗日前线的故事。这首歌很快就唱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成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御外侮的战斗号角。“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义勇军将士在唱,母亲在唱,孩子在唱……人们和着雄壮…  相似文献   

20.
“墓”和“坟”是死者的埋葬之所,也是古人意识中死者在“另一世界”的生活起居之处。葬后以土填平谓之“墓”,墓上垒筑封土谓之“坟”;它们是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同一种事物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由墓演变为坟是埋葬制度上的一个重大发展。墓和坟不是从来就有的,它同一切宗教性习俗一样是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想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原始社会的初期尚无埋葬之俗,人死后随意弃置了事。《孟子·藤文公上》谓:“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大概即是反映了这样的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智力的增长,血族感情的观念、原始宗教观念和原始道德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