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民间艺术是其瑰宝,有不少以独特的风貌和卓越的成就闻名于世,流传至今,砖雕艺术就是其中之一。在烧制后的青砖上雕凿各种图案的砖雕是苏州各类古建筑、古民居必不可少的装饰。宋元以来,不少官宦人家及文人墨客聚居苏州,纷纷建造私家花园和深宅大院,砖雕就成为重要装饰内容之一。清代是苏州砖雕的兴盛时期,从这些时期足可窥见苏州砖雕的精湛技艺之洋洋大观。  相似文献   

2.
冯岩 《中国民族》2010,(9):48-50
当你漫步在甘肃临夏古城河州街头,无论是徜徉在众多恢宏高大的清真寺群,还是走进旧时的私家别墅,抑或是走进公众园林,甚至来到当今的寻常百姓人家,都可以欣赏到这样一种别具特色、巧夺天工的传统艺术——回族砖雕艺术。河州的砖雕作品大多镶嵌在砖木结构的民族建筑物正、侧墙的中央或山墙正面墙头的檐下及庭院的照壁正中,是一种专门装饰砖砌墙壁的手工艺术品。作为古老的民族建筑艺术之精粹,回族砖雕作品在河州遍地开花、比比皆是,可以说与河州各族人民注重美化居住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通常情况下,晋商大院的"三雕"艺术是指在晋商大院中组成建筑装饰的三种雕刻装饰艺术,即木雕艺术、石雕艺术以及砖雕艺术,通过建筑的多样化造型,能够为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本文从人们的审美特征、传统民族思想、晋商商俗民风以及外来文化影响等方面,对晋商大院的"三雕"艺术装饰动机进行了分析,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研究。  相似文献   

4.
俗称中国“小麦加’的河州,即当今的临夏地区,是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所在地。回回民族居于甘肃大约始于元代之戍边屯田,历经明,清两代,形成定居区域。现有人口957 200余人(1982年)。临夏回族自治州有回族人口约485 366人,占全省回族人口总数之80%。 在临夏砖雕的艺术活动中,回族工匠的砖雕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构成建筑装饰艺术中别具特色的,部分。根据较多、较完整而集中表现这种独特风格的现存近代实体——临夏大拱北清真寺、东公馆(军阀马步青当年官邸)等处砖雕艺术,结合其它建筑物——居民住宅,汉、藏族庙宇观庵处之实物相比较,临夏回族砖雕工匠们的这种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审美心理和艺术情趣是相当明显的。本期封二、封三所刊砖雕作品即取自大拱北清真寺建筑群中的有关部分。可以看出:砖雕多用于影壁,障壁、门楼、卷门、山花、墀头和脊饰之上。从画面看,多取材于松柏、荷花、牡丹等草木花卉、几何纹样以及仙鹤、梅鹿(不在清真寺,多在宅院)等。大拱北清真寺内砖雕作品有《石榴双喜图》、《泰山日出图》和《碧波荷花图》等等。据调查这些作品多出于回族民间工艺名家周声普及其门人之手。  相似文献   

5.
山西民居砖雕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山西文化内涵,广泛用于民居砖雕的制作当中,灵石县王家大院就是其中的代表。但目前山西民居砖雕的宣传和展示方式较为单一,民居砖雕技艺的传承更是面临很大的困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本文以王家大院砖雕为例,分析增强现实技术如何与山西民居砖雕相结合,探讨传播的多种途径和形式,以及增强现实数字虚拟资源开发流程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在新的数字网络化时代,能为山西民居砖雕技艺的传承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连芳民族工作回忆(一)建国初期及六十年代是我国民族工作有声有色的一段历史时期,有不少经验值得借鉴,不少知识值得记取,不少真诚感人的故事至今仍觉新鲜。王连芳同志是我国民族工作战线上的老同志,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和领导者之一,虽然事隔数十年,但他对许多事...  相似文献   

7.
宋代是我国工艺美术史中的辉煌时期之一,在我国陶瓷史中,宋代瓷器具有极高的地位,其中蕴含的艺术审美价值值得不断深思挖掘。文章主要对宋代瓷器在造型、釉色与装饰三方面的艺术审美价值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8.
水是我们人类生活的重要资源,是古代先人的精神寄托,水纹作为陶瓷器物中的一类装饰纹样,在许多器物上与龙、兽一同出现,以表达吉祥的寓意.列举陶瓷发展中不同时期的水纹装饰器物,对纹样进行梳理工作,试图深入分析宣德款青花瓷器中的波涛纹代表器物,探讨在宣德时期由于朱瞻基皇帝对于艺术的喜爱和推动,使得宣德时期的艺术成就十分辉煌,历史背景、政治决策,都对陶瓷的装饰产生了影响.通过这篇论文对水纹这一类装饰纹样的发展过程进行总结和梳理,重点分析宣德时期陶瓷器物上的水纹装饰、图形的构成、材料的使用、绘制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回回民居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东塔乡,有一座很有特色的回族民居。它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了,是现今宁夏平原上唯一保留完整并有文史意义的回族民居。民居的小木作装饰十分精美,琳琅满目的木雕玲珑剔透。线条流畅,雕刻工艺精湛且不上漆色,精巧而又朴素大方,独具风格。民居内的砖雕与木雕相比稍嫌逊色,但也颇为精致,穆斯林风格浓郁,是宁夏境内难得一见的精品。回回民居@王正明  相似文献   

10.
绽成元(1903年-1980年),回族,临夏市祁家庄人。19岁投河州砖雕名家马一奴学砖雕技艺,成名后被誉为“马门神匠”。他的砖雕精品主要遗存在马步青的东公馆。代表作有正门正面影壁上的“江山图”:红日高照,山势峥嵘,碧空无垠,白云缭绕,波光粼粼的江水环绕突兀的小岛,苍劲的松柏布满巍峨的山恋。江面风帆点点,松林中楼阁耸立,祖国壮丽河山尽收眼底。“松月图”展现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百子图”葡萄累累。还有“牡丹”、“修竹”、“荷花”。“芭蕉”等,寄托吉祥幸福。 周声谱(1908年-198…  相似文献   

11.
18世纪是法国洛可可风格大发展的时期,伴随着中国和欧洲日益密切的交流,法国的洛可可风格不可避免地融入了中国元素。本文将主要论述法国洛可可时代瓷器、建筑及装饰,以及绘画方面的中国元素。  相似文献   

12.
开封地处中原腹地,古称"汴州""大梁".历史上先后七朝定都于此,为我国少有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夷门自古帝王州"的开封就是经济文化中心,在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地表古建遗迹众多.山陕甘会馆便是其中艺术价值和建筑价值较为显著的一处.开封山陕甘会馆集宫殿建筑、商馆建筑以及清代民居建筑为一体,既有雄伟壮阔的雍容,又有着典雅韵致的精巧玲珑.其中建筑装饰的雕刻包含三种形式:木雕、砖雕和石雕.无论从选题、造型、纹饰、制作技艺还是审美心理都集中体现了中原地区雕刻装饰特色、独特艺术风格以及浓郁的中原民俗特质.  相似文献   

13.
铁锈花釉瓷器是北方磁州窑宋、元、金时期瓷器装饰的特有品种,玉溪窑青花瓷器代表着元末明初云南青花瓷烧制的最高水平。元代铁锈花釉瓷器与元明时期玉溪窑青花瓷器虽地处南北两地,却共同具有元代瓷器的时代风格和装饰特征。  相似文献   

14.
铁锈花釉瓷器是北方磁州窑宋、元、金时期瓷器装饰的特有品种,玉溪窑青花瓷器代表着元末明初云南青花瓷烧制的最高水平.元代铁锈花釉瓷器与元明时期玉溪窑青花瓷器虽地处南北两地,却共同具有元代瓷器的时代风格和装饰特征.  相似文献   

15.
民居揽胜     
维吾尔族民居 维吾尔族遍布全疆,他们根据自身的生活习俗,结合当地地理、气候和建筑材料条件,吸取东西方建筑文化之精华,创造出了本民族灿烂的建筑文化。其民居建筑、清真寺建筑的造型艺术都别具一格。装修、装饰中的木雕花饰及砖雕、琉璃、石膏花、彩画等极具艺术价值。建筑结构体系主要有木框架编笆墙体系和原生土、全生土、半生土建筑体系。 在建筑技术、艺术上,更具有创造性的是维吾尔柱式系统。随着文化的进步,建筑艺术也随之发展、提高。维吾尔人在原新疆传统木柱式的基础上,保持了原来柱子在柱下部装饰的特点,起初柱头形式仅…  相似文献   

16.
秦耕 《中国民族博览》2023,(13):171-173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装饰艺术与雕刻工艺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审美价值。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更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于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凭借其精湛的技巧和丰富的象征意义,传统建筑中的装饰艺术与雕刻工艺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和幸福境界的向往。本文主要就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装饰艺术与雕刻工艺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7.
开封地处中原腹地,古称"汴州""大梁"。历史上先后七朝定都于此,为我国少有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夷门自古帝王州"的开封就是经济文化中心,在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地表古建遗迹众多。山陕甘会馆便是其中艺术价值和建筑价值较为显著的一处。开封山陕甘会馆集宫殿建筑、商馆建筑以及清代民居建筑为一体,既有雄伟壮阔的雍容,又有着典雅韵致的精巧玲珑。其中建筑装饰的雕刻包含三种形式:木雕、砖雕和石雕。无论从选题、造型、纹饰、制作技艺还是审美心理都集中体现了中原地区雕刻装饰特色、独特艺术风格以及浓郁的中原民俗特质。  相似文献   

18.
饕餮纹广泛用于商周时期器物上,作为青铜器具主要装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意义,体现出先民对于自然的敬畏与无限的崇拜,也是“礼乐”制度之下森严等级的体现。随着时代的演变,饕餮纹的形象与使用载体也有一定的变化,直到现在,饕餮的形象与装饰依然会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本文通过分析饕餮纹的来源、纹路以及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对饕餮纹的产生有了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剪纸装饰方法是陶瓷装饰技法中常用的装饰手法之一。本文以剪纸艺术为出发点,阐述了剪纸艺术这门传统的手工艺的发展概况,讨论了剪纸艺术作为一种装饰技法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情况,分析了两者在结合过程中所出现的独特效果,并从剪纸题材和形式方面说明对陶瓷装饰技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当历史的脚步刚跨入21世纪的时候,一批专家、学者以及湖南卫视《奥秘中国》摄制组来到了千家峒古窑坊实地考察,确认了“盘山岗”上的土堆是宋元时期的一座大型窑坊,揭开了千家峒古窑的神秘面纱。这座连续烧制了200以上的窑坊,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被金钱诱惑的一些农民盗挖出不少古陶瓷。由于当时无人管理、无人知情,瑶坊受到了人为破坏,精美、保存完整的古陶流失严重。这座古窑坊出土的陶器,不但造型、釉色铭文、文字丰富多彩,其花纹装饰也别开生面,精致美观,可谓繁花似锦。这些古陶器花纹装饰可分为四大类:一是铭文和文字;二是植物纹;三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