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18 5 3— 185 5年的上海小刀会起义 ,打破了租界早期“华洋分居”的格局。“华洋杂居”局面的形成 ,推动了各国商人的租地活动 ,客观上促进了近代房地产业在租界的兴起 ,标志着租界房地产业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2.
论文针对近代上海外滩形成过程中几个关键而长久未得到重视的问题展开讨论,其中包括公私领域、华洋竞争、地价和法规等方面与空间形态的关系.论文第一部分通过对沿江土地所有者、非沿江租地人、外侨管理者以及华人政府的利益所在、采取措施及其后果的剖析来论述外滩公私领域的范围、边界变迁之动因及其对空间形态的影响;第二、三部分则论述了在外滩历次的空间尺度变化中华洋竞争、地价所起到的作用.其中包括土地章程、贸易活动、外滩花园建设等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上海租界因其“国中之国”之性质逐渐发展成一个充满强烈地方性与国际性的异质文化空间。近现代上海的华洋杂居,国内外多方政治力量的并存,使上海的经济、政治、法律呈现多元格局,各方力量亦产生复杂之关系。兴起于上海的左翼文艺,利用上海多元格局间的复杂关系,于上海国民党和租界当局实施的文艺审查中,因时因地发展,从而深刻影响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文艺生态。  相似文献   

4.
上海租界,华洋杂居,东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从邵洵美的诗歌创作切入来考察,自会发现在时代重压和文化夹击之下,在心灵的焦灼与矛盾之中,他从"西方认同"到"传统复归",探寻着文化上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商人纷纷来华投资设厂,中外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华洋之间商事纠纷大量出现,华洋商标纠纷是其中典型。华商与洋商之间围绕着商标是否侵权以及商标侵权成立时如何赔偿等问题而纠纷不断。华洋商标纠纷可因仿冒商标、假冒商标、销售假货等原因而划分为不同类型。华洋商标纠纷的裁处主体包括官方与民间,前者多用诉讼,后者则多依调解。国家法律和人情事理是华洋商标纠纷裁处的最主要依据。华洋商标纠纷影响深远,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可为今天的涉外商标纠纷解决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晚清时期,列强各国为行使领事裁判权在中国诸多通商口岸设立各色领事法庭和法院,它们依据西方的实体法和程序法审理以本国侨民为被告的华洋讼案。该理案模式在压抑华人正当的权利诉求,侵蚀中国司法主权的同时,也对中国传统的司法审判制度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西方诉讼制度和审判原则在中国的移植与散播。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的上海租界虽然主权操之于西人 ,但制度文化 ,尤其是法律和教育制度 ,逐步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 ,不仅使上海租界率先走向近代化 ,而且加深了租界华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 ,促进了整个中国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8.
开埠后数十年,上海租界人口稀少,社会功能极为单调。1853年的小刀会起义及后来的太平军战乱对上海租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租界人口急剧增长,并由此导致租界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社会功能出现了多样化,上海租界的城市化由此起步。  相似文献   

9.
华洋诉讼是晚清司法领域的一道独特风景,川东重庆自开埠后,外国人大量楔入,在频繁的中外接触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华洋诉讼案件。囿于资料上的限制,这一主题长期乏人问津。以四川省档案馆藏的巴县档案为中心,对数量上占最大比例的钱债、偷窃诉讼案件进行研究探讨,基本涉及诉讼的实态、基层司法的运行以及重庆城市面貌三方面的问题。通过其考察可以了解晚清中国西部面临的复杂社会情形,也可从一个侧面深化对清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上海租界是列强攫取并实施殖民管理的区域。上海租界初期随着人口的高速增加 ,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其中房地产的发展就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许多外国人或富有的华人在其发展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同时 ,这种房地产的发展也对近代上海城市的发展在相当的历史时期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租界与中国社会”首次全国性学术讨论会,经两年多的筹备,于今年7月在上海召开租界是近代中国社会由于帝国主义侵略而产生的特殊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租界问题一般均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近些年来,上海、天津等学者在深入研究有关租界问题的史料后,认为租界尽管是帝国主义侵略的产物,帝国主义势力也利用租界干涉中国内政、掠夺中国的财富等,但是租界在客观上也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带来影响。例如租  相似文献   

12.
太平天国在长江中下游的军事活动以及受其影响而爆发的上海小刀会起义 ,使大量难民避居上海租界 ,其中既有贫苦百姓 ,亦有江浙一带的富商、地主、官僚。难民不仅带来了大量资金刺激了钱庄的发展、房地产的开发 ,而且为租界提供了充足而廉价的劳动力 ,成为其发展的一大契机。  相似文献   

13.
各级审判厅是清末司法改良的产物,其成立之后,在设立审判厅的通商口岸乃至内地,以洋人为原告的华洋诉讼案,尤其是民商诉讼,呈现出了一些新的变化:首先,许多外人迳自把纠纷案件提交审判厅审理;其次,新式审判厅在审理华洋讼案时,其适用的法源某种程度上汲取了清末大规模修律的改革成果。理案过程中亦极力把不平等条约所规定的西方领事的观审权局限于旁听,从而有力地冲击了当时的领事裁判权制度。  相似文献   

14.
晚清上海是近代城市交通管理的先行区,公共租界工部局对辖区内的交通管理更是反映了这一先行过程。工部局实施的一系列举措促进了租界和上海城市的近代化,培养了华人的规则和法制意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上海道契》、《行名录》和医院年报为研究资料,梳理开埠初期从事现代医学的医生(简称“西医”)在沪的租地、设立的医疗机构等,并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复原近代上海西医的空间分布与演化,得到如下结论:上海的西医机构最早起源于1844年创立的仁济医院;19世纪60年代西医机构集中在原英租界,法租界和虹口地区分布较少;至70年代原英租界和虹口地区分布的医疗机构开始增加,尤其是虹口大名路地区增速最快。这与租界合并有直接关系,因此在同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法租界的医疗机构不增反减。最后,结合《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讨论开埠初期的在沪西医对城市规划及相关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及其对城市空间扩展的促进。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上海华洋混处,出现了一些跨种族婚姻,其中正式的不多,非正式的不少,也由此产生了混血儿问题。近代上海混血儿虽无确切统计,但数量颇为可观,外侨为此创办了专收欧亚混血儿的学校。欧亚混血儿既不为上海外侨社会所承认,也不为上海华人社会所接纳,成为两种文化的边缘人,在就业、社交诸方面都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影响跨种族婚姻的原因,既有不同文化之间的隔阂,也有复杂的国际政治文化背景。跨种族婚姻与混血儿,涉及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等诸多问题,是研究异质文化交流深度的很有价值的课题,但是,可供使用的资料很少,而资料很少本身也能说明这个问题的特殊性。本文依据零星累积的档案与其他资料,对这一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租界化的上海是30年代左翼文学思潮的滋生地,左翼文学思潮的兴起与租界文化气候有密切关系。租界化的上海具有左翼文学思潮所必需的社会阶级构成模式和政治语境,租界的文化风尚和商人的投资,对左翼文学思潮的风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左翼文学思潮符合大部分租界作家的精神状态和租界人的文化心理。租界的文化语境,对于左翼文学现象来说,是一种“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历史安排。  相似文献   

18.
晚清中外防疫交涉深受不平等条约和文化差异影响。19世纪末,西方各国在传染病防治领域出现战略趋同,形成了以检疫、隔离、消毒和治疗为内容的西法防疫,并依仗政治军事霸权在全球推行,中国也开始对来自世界各地的船只进行检疫。香港鼠疫期间,由于中外防疫方式差异显著,列强开启了防疫交涉,华洋分治成为中外处理防疫事务的方式。此后十余年间,鼠疫和霍乱交替流行,列强在加深对华侵略的同时,强化了防疫交涉,直接要求地方官府采取西法防疫。对此,中方起初采取自办防疫策略,在接受西法防疫形式的同时,仍坚持传统防疫方式。直至东北大鼠疫期间,疫情危急,中外防疫交涉强度增加,清政府被迫主动自办西法防疫,以维护行政管理主权,避免外国干涉。与近代其他事务一样,列强通过交涉对清政府的卫生防疫进行干涉,国人则在形式上予以接受,但仍坚守传统防疫理念。  相似文献   

19.
本世纪20至30年代在上海出现了名著翻译的空前繁荣.本文以大量的统计数字和第一手的研究实例,从地理因素、技术背景、传播渠道、读者群体、租界环境、文化论争、译才群集、译者学者与作家化等方面,阐述了"西书中译史的名著时代"在上海形成的外在与内在原因.并从名著译本带来的多元性文化,提供一套足以与中国古典名著匹敌的经典坐标,构成抵抗中外腐朽文化的力量等方面,提出了"名著时代"的形成,对于保持和深化上海灵活、多样性大都市文明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上海在鸦片战争后被辟为通商口岸 ,因租界的设立而确立起特殊的地位。民国初年 ,上海丰厚的财力资源又成为各路军阀战争的直接动因 ,而 192 3年 10月到 192 5年的江浙军阀战争 ,皖、直、奉三系军阀混战 ,多次出兵 ,给上海地方带来的巨大破坏 ,引发了上海各界城市自治运动的兴起 ,他们谋求通过建立上海特别市 ,达到避免战争的目的 ,实现上海地方自治。经过斗争 ,于 192 7年形成了上海特别市的雏形 ,但由于军阀的本质及全国军阀割据的局面仍然存在 ,上海地方自治效果与其筹备时的初衷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