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0 毫秒
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农村低保制度)的目标是稳定、持续、有效地解决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影响农村低保制度目标实现程度的主要因素包括救助的方式(输血式救助、造血式救助)、救助的力度与覆盖面,以及救助对象的瞄准。作者对两个贫困民族自治县的实地调研发现,现有的农村低保户的确定方法使得民族贫困地区农村低保制度的目标瞄准效果存在一定偏差;从农户生计资产的视角来识别农村低保对象,对农户的生计资产进行测量并以此为依据判断农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的先后顺序,农村低保制度的目标瞄准率明显提高;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农村低保保障力度,真正实现动态管理和应保尽保。  相似文献   

2.
任保平 《东岳论丛》2024,(1):41-48+191
在新发展阶段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双重目标,既要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又要实现农业农村的数字化。双重目标下数字经济能够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机制有创新驱动机制、效率提升机制、分工协调机制、组织管理机制、供需结构机制、融资支持机制。新发展阶段双重目标下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任务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的数字化改造,提升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数字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进数字化的农业经营组织体系建设,实现农业的数字化经营管理;以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发展,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水平;以数字经济赋能农业生态化,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针对新发展阶段数字经济赋能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制约因素,双重目标下数字经济赋能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径在于: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补齐农村数字经济短板,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完善保障支持系统,提高数字经济赋能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支撑保障能力;加强财政金融支持,拓宽数字经济赋能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3.
加快和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和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作用。明确目标任务;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民就业竞争力;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管理和服务,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序;完善制度,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完善我国农业补贴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农业实行补贴,从本质上讲就是寻找工业化与农业长期发展的契合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业补贴政策"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经济目标,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社会目标,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农村社会文化生活改善;环境目标,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拓展对农业补贴外延的理解,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支出;阶段性使用投入品补贴、价格补贴和挂钩式的直接补贴政策;逐步稳妥地加大特定农业产品脱钩式补贴,兼顾补贴政策的经济社会双效益;加大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改善农村生产和投资环境等.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实现这一目标 ,重点、难点都在农村 ,而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在于积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因此 ,必须充分认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就要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 ,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 ;加强农村人口的综合调控 ;建立农村人力资源配置机制 ,营造农村人才成长与创业的适宜环境。  相似文献   

6.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的有效性与监管目标息息相关。本文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目标出发,在分析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现状的基础上,对提高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导向监管、机制监管、监管成本管理和监管体制创新、监管方式创新等实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历经10年,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正面临着新的历史性选择.因此,进一步明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与任务,探索实现目标、完成任务的途径,对于深化农村改革意义重大. (一) 通过改革,建立一个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运行要求的新的经济体制,促进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繁荣农村经济——这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或目的性.具体地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农村全面小康社会进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小康社会与农村小康生活不同,因而需要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素质、生活质量、民主法制和资源与环境六个方面,采用21个指标对农村小康社会进行评价与分析。根据调查,以2000年为基期,吉林省2001年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14.1%;2002年实现程度为19%;2003年实现程度为27%,总进程平均每年提高5.3个百分点。依此速度,到2015年吉林省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可以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9.
构建以社会自治功能为导向的农村社会组织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角度,探讨农村社会组织发育的历史逻辑、核心目标以及社会组织建设与基层民主深化之闽的联动机制等问题.文章认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的历史逻辑和根本动力在于中国现代国家建构中对社会整合的需要;社会组织发育的核心目标是建构社会自治能力,形成农村社会的自我规则化机制;社会组织是农村民主制度深化的重要力量,应该形成与基层民主制度之间的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城乡统筹目标下,公共产品供给的一般思路是加大政府对农村和农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强调对农村的资源倾斜配置。从本质上说,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应是城乡统筹目标实现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加强农业生产教育、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村金融结构以及完善信息沟通机制等.培养和提高农业公共产品自给能力,是实现城乡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周志雄 《河北学刊》2007,27(4):189-193
农村土地市场化有利于城市化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保护农民土地权利。中国现行有关土地使用权市场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完全的土地市场化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农地价格上的非市场化强力阻碍等因素,均制约着中国农地使用权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应确立各种农村土地制度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来有效促进农村土地市场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学理角度探究什么是城乡发展一体化、为什么要积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以及怎样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依据一定的理论体系,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城乡发展一体化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从城乡全局出发,依靠政府、市场、社会的力量,进行科学规划,深化体制改革,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要素的双向流动,尊重城乡居民意愿,加强社会管理创新,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最终实现城乡之间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村金融通过影响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影响储蓄率和影响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效率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作用,基于内生增长模型和四维向量自回归模型对1978—2010年我国农村金融运行效率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农村储蓄—投资转化率与农村经济发展正相关;农村金融相关比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并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显著的正向冲击作用,而农村储蓄—投资转化率、农村储蓄率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负向冲击。因此,我国应在健全农村金融法规制度,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农村储蓄—投资转化速度和农村金融相关比率,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量和质量,培育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和农村非正式金融机构,以支持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廖泽芳 《兰州学刊》2010,(6):109-114
文章利用广东省家庭生育状况的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使用统计和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农村家庭生育规模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父母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医疗卫生状况、养老保险参与程度是农村家庭生育规模的影响因素,并通过这些因素影响生育个体的生育理念。重视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从根本上降低农村生育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扩大内需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积极推进城镇化,促进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居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加快农村和农业的发展是当前我国扩大内需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6.
包容性增长与农村微型金融体系的构建:一个战略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萍  于显吉 《兰州学刊》2011,(10):16-21
包容性增长是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发展,是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增长范式,本质上体现了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实现包容性增长,金融体系必须要有包容性。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金融排斥问题严重,微型金融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有效提高了农村地区金融可触及程度。要从金融战略的高度,推动包容性农村微型金融体系的建设,为经济的包容性增长提供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结构分层包括下层组织和上层组织。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呼唤市场上层组织的出现。市场上层组织的产生和发展需要资金和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 ,需要要素市场化提供外部条件。我国农村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要素市场化水平滞后于商品市场化水平。下一步农村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要素市场化上。为此 ,要澄清许多认识误区 ,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 ,采取多管齐下的综合措施 ,推进要素市场化 ,促进市场上层组织的发展 ,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四川五大经济区高校的区域、层次、科类等分布现状,研究四川高等教育分布现状与实施四川"三大发展战略"的契合度。文章提出,利用多点多极发展契机和部属高校优质资源做强省属本科高校;优化成都经济区高校科类结构与布局,加速创新驱动发展;大力提升次级经济区高校层次和水平,推进多点多极发展;创新体制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等,以此提高四川高等教育与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契合度的四条对策。  相似文献   

19.
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教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沛然  李胜利 《河北学刊》2007,27(5):151-154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是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把农村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持续推动建设新农村的力量源泉。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创新农村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建立多元化的基础教育办学模式,尤其是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渗透职业教育内容,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新型劳动者。  相似文献   

20.
农村工业化过程中社区劳动力市场建设与女性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工业化过程中 ,早期的农村社区劳动力市场使妇女在本社区内部实现了工业就业和工资就业。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发展和乡镇企业经济效益的下降 ,使得农村社区劳动力市场不再对妇女宽容 ,这导致妇女就业过程中遇到更多的障碍和约束。本研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试图从分析农村女性实现本地非农就业、平等进入农村社区劳动力市场的障碍出发 ,提出促进女性劳动力平等转移的对策和公共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