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三条规定,“师范院校毕业生必须按照规定从事教育工作”,充分体现了高师学生的特点——职业早期定向性。这就要求学生较早树立献身于人民教育事业的理想,从而自觉地按照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从事教师职业本身的内在要求,加强职业品德修养和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 一、必须重视高师学生职业定向的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高师学生的自我教育,是指学生为了未来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为了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自觉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它的前提是学生把自己看成既是教育对象,同时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表现在认识方面应有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在情感方面应有自我体验、自我激励、自我悔恨;在意志方面应有自我誓约、自我命令、自我控制;在信念方面应有自我鉴定、自我监督、自我修养;在行为习惯方面应有自我训练、自我检查、自我调节等。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教育能力,一是受教育本人的自我修养能力。为了提高受教育者之间相互教育的能力,要建立有教育效能的学生集体,并且培养自我教育的带头人。使学生的集体成为相互学习、相互教育的场所,在集体 相似文献
2.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3)
论新形势下高师学生的职业定向唐孝奎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照理说他们从入学的那天起,就已经明确了自己毕业后的职业方向了,而进入师范大学校门后,学校为了进一步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也进行过大量的职业定向的教育工作,但其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事实是,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学... 相似文献
3.
朱长辉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4)
所谓自我教育,是指学生在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客体的交往中,在观察、认识、改造周围客观世界的同时,自觉研究自身的状况,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并运用自己的精神力量使自己变得更充实更完善的过程。是否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并使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发展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不只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问题,而是关系到是否遵循育人的客观规律和最终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5.
陈锡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Z1)
在改进高等教育的综合问题中,大学生的职业定向问题是不容疏忽的研究课题。一般讲,大学生的学习本身带有职业倾向性。比如,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要到学校去工作,医学院校的毕业生要到医疗部门去工作。这样大学教育及教学便对大学生的职业定向负有责无旁贷的责任。大学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务必使每一个大学生接受这样的要求:(1)需要巩固对未来事业的思想信念,掌握有关知识,发展种种必要的能力和技能。(2)需要形成和提高与未来职业相符合的社会角色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包括思维、意志和性格品质等)。(3)需要促使其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社会主义觉悟的不断提高。(4)需要按未来职业的要求相应地加强训练机体的机能、力量等专门项目,明确其意义,有意识地加以自我锻炼。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定向,及其心理、生物、社会学方面的顺应性(包括精神、体力、能力等方面),即大学生的社会、心理和生物方面的一般特征和作为未来职业或专业人才(工程师、工艺师、教师、医师等相应角色)的个性特征发展的问题,则是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6.
试论高师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魁耀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2)
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可能实现的一种想象,是人生观的组成部分.职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从事的职业以及工作成就的向往.高师学生的职业理想应服从和体现高师教育目标.应是安心和热爱中等教育工作、在德行和智能等方面都合格的中等学校教师.高师学生处于职业理想形成的关键期,适时地对他们进行职业理想教育,有助于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人生观;有助于巩固专业思想,实现高师教育目标.高师职业理想教育, 相似文献
7.
国振江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1)
当前,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还必须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因此,精神文明建设问题,越来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传播精神文明的阵地。近年来,学校的德育工作有了明显的改进和提高。就高师的德育来看,在加强各方面工作的同时,普遍开设了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系统地进行了共产主义道德观和人生观教育,使高师学生的道德风貌、精神境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是,变化的幅度和时代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与高师学生都要“为人师表”的工作需要还不相适应。所以,对高师学生进一步加强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不仅具有提高整个社会道德风貌,净化社会风气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 相似文献
8.
陈勇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5)
论自我教育陈勇自我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属于什么样的地位?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改进和加强?这需要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方能作出回答。本人认为自我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努力提高自我教育的实效性,加强自我教育的相容性、组织性、指导性... 相似文献
9.
郭瞻予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8(3):6-11
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青少年向着什么方向发展,一方面取决于外界的环境和教育;另一方面还取决于个人主观努力的程度,即自我教育的水平。教育者的任务不仅仅是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引导青少年进行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0.
11.
12.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
一、问题的提出一九八六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关手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的意见》曾明确地指出:“加强师范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是培养合格教师的重要内容.要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教育事业的一代师资。师范学校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要把热爱教育事业和师德教育贯穿整个培养过程的始终,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立志把从事中小学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为了使这个文件 相似文献
13.
黎楚来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Z1)
能否培养高质量的师资和可靠的接班人 ,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高师院校的教育管理水平。在新的形势下 ,如何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则是一个值得深思、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培养跨世纪优秀人才的战略高度 ,全方位、多层次地对高师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4)
自我教育就是人们主观上自我修养、自我陶冶、自我完善、自我评价、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激励的过程。这个过程,儿童时代是简单的、有些是消极的。儿童只是被动地接受外部教育,外部教育过程就起着决定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发 相似文献
15.
严爱红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
苏霍姆林斯基说:“自我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极重要的一个因素,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教育”。他言简意赅地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德育教育仅凭教师的讲授或者父兄的训诫都是难以奏效的,必须通过被教育者思想的直接参与,经过认真地反复地思考、领会,进行独立的精神活动后,才有可能将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观念和见解,进而形成良好品德。如果没有被教育者的参与,就不可能去接受教育,更不可能转化。这种转化,是学生自我教育的结果。然而,自我教育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我们教育者,特别是班主任的大量耐心细致的引导工作,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16.
唐勇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
高师院校在学生中实施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已有多个年头,各校采取了大致相同的做法:技能课程的设立,三字一话的训练,多种形式的教师技能活动等.但学生的职业技能质量并没有达到国家教委所制定的水平标准。其主要原因,在于仅重视课余时间的技能训练,忽视了课堂教学对学生技能形成的影响;强调设立某门技能课程的重要性,忽视了课程整体构置的知识体系对学生技能形成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凤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
培养目标是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化,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但是,由于建设事业不同分工的需要,各类高等院校所负任务的不同,因而在总的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任务,又具有各自的培养目标。作为高等教育中的师范院校,只有把握住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明确自己培养目标的精神实质,掌握它所提出的要求,才能把一切工作组织起来,为国家培养出 相似文献
18.
人文修养即是对真善美高尚情操的修养。作为未来教师的高师学生 ,应当在人文修养方面有一个较高的境界。目前高师学生人文修养从总体上看 ,属中上水平。我们还须采取符合教育心理规律的教育措施 ,进行培养与陶冶 ,使高师学生的人文修养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论自我教育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宝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自我教育机制是自我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教育机制包括宏观机制、微观机制和发生机制。社会需求与社会教育是自我教育的宏观机制,自我意识是自我教育的微观机制,“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矛盾的形成和转化是自我教育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20.
论校风对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礼建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6(1):88-90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 ,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探讨高校的校风对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关系、心理影响及其特有的心理机制。高校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 ,使大学生在这个环境中进行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