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钱均鹏 《中华魂》2017,(11):50-53
延安革命传统教学是我们西安政治学院的一门特色课程。自1978年建院以来,学院坚持以弘扬延安精神为己任。39年来矢志不渝开展延安革命传统教学,迄今为止已先后组织了347批、20多万来自全军和武警部队的学员赴延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这项教学成果先后被评为全军院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军队院校优质课程"、"国家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2.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也是中国民族工作的发祥地、民族工作机构的摇篮。新中国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民族教育最基本的内容是在延安时期形成的。今天,弘扬延安精神,办好民族院校,应当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  相似文献   

3.
汤祖军  高攀 《中华魂》2021,(3):44-46
延安精神是内涵最丰富、最具现实意义的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作风基础上,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这一特定时空条件下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昂扬精神面貌和崇高思想境界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什么是延安精神、为什么要弘扬延安精神、怎样弘扬延安精神、怎样传承红色基因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在新时代弘扬延安精神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延安时期,在革命队伍中存在走出家庭、追求信仰、投身革命的女性作家群体。在这一群体成员的革命书写中凸显出近乎于宗教虔诚的革命领袖崇拜倾向,其精神构成中内涵着强烈的领袖情结。在延安女作家的领袖崇拜话语中,可以梳理出情感逻辑、信仰逻辑和神秘主义逻辑的非理性因素。处于政治权力边缘的延安女作家,为了获取自己的精神价值,借助于革命叙事有限地、部分地实现了介入公共政治生活、间接获取政治权利的欲望;她们对于领袖人物的崇拜与书写,是革命阵营内部权力分配不均衡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延安文艺以特有的制度性和规定性要求作家必须沿着政治革命所需要的路线行走,但文艺的独特性又催促着作家对个人主义,尤其是对自由主义的追求。这一客观存在的矛盾必将导致作家无意间对延安文艺体制发生偏离。艾青在延安杂文运动期间所写的《了解作家,尊重作家》和《坪上散步》正是他本人对延安文艺体制发生偏离的显明表现。  相似文献   

6.
王诚安  郭娜 《中华魂》2020,(1):15-17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这是党和人民无穷力量的伟大胜利,也是延安精神的伟大胜利。历史选择了延安,延安铸就了辉煌。陕西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延安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相似文献   

7.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在延安时期开展工作时所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党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精神武器之一.延安精神对于在改革攻坚阶段和发展关键时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主义.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仍然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并使之真正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  相似文献   

8.
延安是一个不朽的名字.延安精神是一面不倒的旗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发扬革命传统,对于我们迎接21世纪的挑战,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延安精神的基本内涵当年,延安军民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将高度的革命精神与科学精神结合在一起,以惊人的勇敢和智慧,巩固了中央政权,粉碎了敌人的层层封锁,战胜了强大的自然灾害,成为艰苦创业、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典型。这一伟大的壮举,为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它是一曲艰苦创业的凯歌,是一部气壮山…  相似文献   

9.
《中华魂》2006,(12)
北京大学三秦文化研究会是以研究陕西历史风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的学生社团,今年暑期组织社会实践团赴陕西省延安市参加实践活动。实践团先后抵达了革命志烈士刘志丹的故乡——志丹县、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地——吴起镇、陕北文化重镇——安塞县,以及中国革命圣地的中心——宝塔区。分别来自5个不同省市的九名团员对延安的革命历史、风土民俗、文化传统都留下了深刻印象。陕北是同学们心中永远的圣地,这块神奇壮美的土地曾孕育了无数革命志士,是中国革命发展壮大的一方宝地。作为青年学生,到延安亲身感受和体验,既增长了阅历,也了解…  相似文献   

10.
延安时期,我们党进行了深入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党的实际建设。围绕着中国革命这条主线,我们党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运用,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延安时期党的建设实践,对于新时期新阶段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延安时期的"鲁迅"是透视延安文化历史形成和延安文人思想变迁的窗口,这一时期主要存在着两种鲁迅观.延安文人认为"鲁迅精神就是揭露黑暗追求真理,不怕孤独,即彻底的反封建的革命的民主主义精神和批判国民性的现实主义精神",并将自我对"鲁迅精神"的体认融入到了自己的文学实践中.而中共领导人则更侧重从政治的需要来阐释鲁迅,使得鲁迅逐步被意识形态化,并且通过标举鲁迅的旗帜团结文人以及规训他们的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12.
延安作风,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期间努力实践的结晶,是我党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作者论述 延安作风的特征和弘扬延安作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作为抗战时期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镜像,延安作家群的战时记忆具有“史实”和“心灵史”的价值。延安作家群通过对自身抗战记忆的回顾,叙述了在抗战时期个体的心路历程与精神轨迹。他们在长期的身心体验、跨域流动、思想改造以及革命实践中完成了对自我主体性的重构。面对新时期以来创作者对革命的批判与反思,延安作家群以革命作家的身份自觉,通过对苦难伤痕的自身超越深情地告白革命,打破了这一时期新启蒙话语形态下有关革命与伤痕叙述的二元对立方式。在对革命意义的一路追寻中,抗战记忆所赋予的意义空间也提供了他们对于自我定位和群体身份的确认。就其实质而言,延安作家群的“抗战记忆”是对于其自身革命一生的真诚告白。  相似文献   

14.
在延安整风前,丁玲所从事的文艺活动贯穿着两个主题——"抗日救亡"与"社会批判"。而丁玲之所以能够更多地按照个人的革命理念及文艺观念从事文艺活动,则与延安整风前相对自由、开放的文化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融合发展是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创新举措。革命文物由于数量多、分布广,存在保护不平衡、展陈同质化、辐射带动效果不佳等普遍性问题。本文以延安革命文物为例,构建以革命文物为核心价值的要素体系,从全域资源视角出发,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综合分析革命文物空间集聚性、城市关联性、道路通达性、资源组合性等空间特性,提出“分类保护、轴线带动、组团开发”的保护利用空间策略,探索革命文物整体保护和融合发展的路径,切实推进革命文物内涵价值和空间特质融入现代生活,改善民生福祉,赋能老区发展,促进延安精神传承弘扬。  相似文献   

16.
当年曾有一批日本战俘、"日本八路"在延安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岁月,这段不同寻常的经历使他们对延安难以忘怀,延安随着他们对中国革命及中国共产党的理解与接受而呈现出不同的景致。同是外国人,这与西方人对延安的认识又有巨大差异。考察延安在外国人心目中的形象变迁,既可以了解延安的历史文化,也可以探寻外国人的战争文化心理对延安书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吉明 《中华魂》2008,(2):48-49
延安,这是一个具有太多太多丰富内涵的名字,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是名播天下、妇孺皆知,令人崇敬、令人神往,为中国革命建树丰功伟绩的革命圣地。多年来,我对延安就充满向往,盼望着什么时候能到延安亲身感受一下那革命圣地的山山水水,追寻那已经远逝的历史云烟,沿着时空隧道返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亲身感受革命前辈历尽凶险、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革命斗争对自己心灵的震撼,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延安时指出:“革命战争年代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平建设时期也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我们要把延安精神作为凝聚人心、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作为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让延安精  相似文献   

19.
在1940年代初的延安文学创作中,革命功利话语及其实用思维已全面介入家庭叙事。这些创作景象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文学创作者面对革命、组织与家庭之间关系处理的矛盾心理,另一方面又包涵着创作中革命实用思维的扩展:由革命对个人诉求的覆盖,演变为革命对社会关系结构的全面介入。  相似文献   

20.
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运用了马列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深刻地分析了党内主观主义及其危害,总结了中国革命遭受主观主义的统治而导致严重挫折的深刻教训,独创性地推行了一条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中国共产党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独立自主地找到了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的道路。现在,这一思想路线仍然指导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