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试图对长期以来支配思想史研究的"集体无意识"观念进行反思,以促进思想史研究从自在走向自为,促进民族的理性自觉和理性的成熟发展.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反思:一是通过对思想家如何从自我崇拜走向圣王崇拜和自我沦丧的反思,揭示"认识你自己"的真正哲学内涵及其对思想史研究的意义;二是通过对传统的阶级划分标准是否切合中国社会史和思想史研究实际的反思,揭示泰汉以后中国社会关系的真正性质、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对思想史发展的影响;三是通过对思想家如何以多元论消解一元论、又如何不自觉地陷入文化相对主义的反思,揭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思想史研究应该达到怎样的一种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2.
<正> 新中国的诞生,打破了我国经济长期停滞的局面.建国三十五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无比的生命力.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最终都要走出自己的道路.建国以来,我省的经济建设也走着一条自己的道路,是在一定的战略指导下前进的.不管人们是否已经自觉地意识到在执行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战略,但经济发展的过程总要反映出一定阶段的战略思想.发展战略是一个客观存在,不是自觉的,就是盲目的,不是正确的,就是错误的,不在一定发展战略指导下的经济发展是不存在的.过去的问题是我们在这一方面缺乏认真的研究,处于不自觉的状态,因而吃过不少苦头.现在,我们应该"亡羊补牢",制定出正确的、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并在此指导下进行我们的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3.
刘雄 《东南学术》2007,(2):145-148
关于唐景崧答应留台担任"台湾民主国"总统一事,史学界普遍认为唐氏此举实为身不由己、被迫无奈的"权宜之计",目的是等待机会相机逃跑.事实并非完全如此,由于唐景崧不仅始终坚持反割台立场,对争取列强干预保台,尤其对台湾宣布"自主"后争取列强干预保台颇具信心,且对保护台湾的土地和人民尚存相当程度之责任心,因而决定了他不可能在是否留台的问题上完全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唯一考量,也因而决定了他不可能完全以外部因素是否允许自己离台作为决定其言行的唯一准则,可以肯定的是,唐氏之所以答应留台在相当程度上出于自愿.  相似文献   

4.
诗词鉴赏有自觉与非自觉之分。所谓非自觉,即是说只要我们读懂了一首诗,能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去对其中描写的形象、意境进行体味,但要说出个中三昧,却不知其所以然,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而自觉的鉴赏,则是能把握鉴赏的特点,在阅读诗词之时或之后,除了调动自己的人生经验去参与体味外,还进一步去了解诗词的创作时代,诗词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还有诗词中运用了哪些艺术表现手段,其创造的意境究竞在  相似文献   

5.
苏勇强 《江汉论坛》2007,3(7):110-112
中国文学的自觉与否,不可能是某人的某句话确定下来的,它应是一段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事实上,中国文学获得自己独立发展的地位其实与三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文学需从其它艺术形式中得以分离出来;二是有一批符合文学定义的创作成绩;三是在大量创作实践基础上,文论上对文学有所自觉与总结.由此, "魏晋文学自觉"的定论就很值得我们重新思索辨析.  相似文献   

6.
《文史哲》2019,(6)
"责任心"和"美德"都是先秦儒学的重要概念,但二者之间存在微妙而本质的差别。"责任心"意味着一个人有意识地确保自己履行职责。孔子、孟子和荀子都讨论了"责任心"的问题,尽管他们并没有使用一个统一的概念来概括它。细读《论语》《孟子》《荀子》三种文本可以发现,他们也都认识到了责任心的两面性:一方面,责任心具有重要的正面意义,能够帮助道德学习者提升道德境界;但另一方面,"责任心"也隐藏着深层的问题,因为它缺乏可靠性、灵活性以及(在某些情况下)发自美德的礼节,因而也会阻碍一个人变得更有道德。从责任心出发还是从美德出发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孔子所谓的"从心所欲不逾矩",意味着最高的德性无须强迫自己尽责,而是发自内心的行动。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与哲学有无关系?作为时代精神的集中表现的哲学对该时代经济思想有无影响?一个经济学派的经济理论是否蕴含着自己的哲学前提?这是一个颇有争议而又必需回答的问题.它不仅涉及思想史上的事实真相,而且涉及当今在这个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世界上,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时期.我们如何处理哲学与经济学的关系.我们在吸纳各种经济学说的时候是否需要考察它们的哲学前提?我们对经济现象的研究是否需要自觉地审察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本文不想时这一重大的理论问题作出系统的论述.仅仅试图对18世纪英国经验论哲学大师洛克的学说同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内在关系作一分析,以此作为一个案例,引出一些必要的结沦.  相似文献   

8.
"先进文化"的内涵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为"文化"的内涵.一为"文化"的先进性的评判标准."文化"的本质内涵是"人化",它通过对象化的活动,体现为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尽管人的活动本来就应该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可是因为异化劳动使人把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本质变成了仅仅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使人处在异化状态,因而文化的先进性也即"先进文化的内涵",就是能在多大程度上使人摆脱这种异化状态,多大程度地释放出人所本有的自由来.也即能多大程度地增进人的自由感与幸福感.  相似文献   

9.
一、自觉性和自发性概念的层次性自觉性和自发性有不同层次的含义,它们可以在不同的场合中使用。1.广义的自觉性和狭义的自觉性,广义的自发性和狭义的自发性。自觉性和自发性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自觉性是指主体的活动具有意识性、目的性、计划性,不论这些意识、目的、计划是否反映了客观规律。显然,自觉性只是具有意识的人才能具有,它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马克思说:“人类的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人通过意识不仅能把自己同自然界区别开来,而且能把人自身同他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把“他自己的活动作为自己意…  相似文献   

10.
执政党要行使公共权力.就必须提出自己的一系列施政主张;要吸引民众,就必须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要凝聚党员,就必须确定自己的纲领和目标.所有这些都是根据党的指导思想而制定的.对外开放是我国新时期的基本国策.要使这项国策得到党员乃至全体人民的认同并得到自觉而坚定的实施,就必须从马克思主义这个指导思想那里挖掘理论资源并确立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当前,“文化自觉”成为文化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其实,“文化自觉”作为一个概念是久已存在的,但把文化自觉作为一种文化观念与理论,并将之推进为一种学理、学术和文化思潮,应当归功于著名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他对“文化自觉”的提出,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各民族开始要求自己认识自己的文化,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这样生活?这样生活有什么意义?怎样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2.
胜利石油管理局的各级党政部门,都能自觉摆正自己的公仆地位,自觉尊重、关心广大职工的主人翁地位,理解广大职工精神和物质方面的需求,积极创造条件,主动满足职工的一切正当需求,保障他们的一切合法权益,激发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广大职工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与学习的实践中,真切地体味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更进一步提高了当家做主人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他们自觉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广大职工自觉用马列主义真理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界,进一步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坚信共产党英明  相似文献   

13.
也论文化的自觉、自信与自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依赖于文化的自觉,然而什么叫文化自觉?如何才能达到文化自觉?在这一问题上,人们很难形成共识.要达到文化自觉,不在于是否热爱文化,而在于如何将文化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以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与现实性为坐标去加以实现.我们必须弄清楚文化本身的性质,否则,不能真正地称为达到了文化自觉.建设文化强国不仅需要文化的自觉,也需要文化的自信.但文化的自信需以文化的自觉为基础.在文化的自信上应分清文化自信与文化盲从的区别;分清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大的区别;分清文化自信与文化强权的区别.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更需要文化的自立.要实现文化自立,建设文化强国,既不能走照抄照搬的路,也不能走回归与复古的路,而必须走创造与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种民族精神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对优良品质的坚持,自有利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而对于它的缺陷,如无足够认识并予以及时祛除,就会产生恶劣影响,引发传承的跌宕甚至断裂。因此,民族精神的是否健康主要不在于它能否坚持和发扬自身的优长,而在于能否及时发现自己的缺陷并予以祛除。这正是民族精神自觉的意义。西方民族精神的自觉正是从对自身缺陷的发现开始,形成了依次由否定、革新、开放、吸收等环节组成的鲜明的逻辑链条。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企业道德危机与拯救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近年来愈演愈烈的企业不道德现象,指出企业的道德危机表面上看是企业的问题,实质上是整个社会的危机.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不在于企业自身是否自觉,而在于政府管理是否到位,是否真正建立了健康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6.
思维反映存在是一个既有永久魅力又不断更新自己尺度的哲学课题.思维作为一种活动,有着自己的历史,即有着从不自觉到自觉,从潜在到显在,从不独立到相对独立,从后馈到超前的历史过程.现时代思维的巨大超前作用,呼唤着人对思维进行思维亦即思维"自己构成自己".思维"自己构成自己"是人类在劳动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自反性的思维能力和活动,是自我意识在逻辑思维高层次中的发展,也是现代思维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相似文献   

17.
正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初次与人见面,会注重自己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希望给别人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印象最深的,是临别时的情景……你是否也曾注意到这些现象:某个作家一旦出名,以前压在箱底的稿件全都不愁发表了;提及某个豪爽率真的女生,不自觉地认定她是个"女汉子",却不曾想到她也有温婉娇羞的一面……这,都是为什么呢?上述现象,看似都是日常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  相似文献   

18.
<正> 图式是指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诸多顺应和同化的平衡过程不断建构起来,并沉积于意识和无意识之中的一种认知结构,在认识水平上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客体信息进行整理、归类、改造、创造,具有认知,构造客体的能力.元气论图式与原子论图式的功能区别使中西科学在对世界科学的贡献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郭秀琦 《阴山学刊》2002,15(5):91-94
陈寿在评论<魏武文世王公传>时认为,应取消诸候科禁之法,让他们在中央和封国掌实权.裴松之.曹同也有这种思想.他们都孤立地看待分封制,自觉不自觉地去论述现实分封制的合理性,或让当权者接受自己的主张,其结果只能是"徒乱天下."  相似文献   

20.
论人生价值     
人的价值与人生价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流行的人生价值概念内含着逻辑矛盾.人生价值包括人生的自我价值和人生的社会价值,二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由此就使人生价值的本质在于使人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个体对自我人生价值的肯定具有必然性,然而有盲目和自觉之区分.自觉的人生价值肯定使个体能自觉地对待人生中的痛苦和逆境.人生价值的自我否定总与盲目性联系在一起,其极端体现就是自杀.自杀是一个悖论.珍惜生命,没有任何理由把自杀上升到精神崇拜的高度.人总是由自己来选择自己的行为,决定了人总处在自我塑造之中.人生自我塑造既发生于社会又影响于社会.人生的审美境界来自人生艺术化的自我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