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铸币税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政府非税收入,是货币当局通过发行纸币所获取的财富。为弥补财政赤字,扩大财政支出、降低失业率,政府有获取铸币税增加财政收入的动机。作为货币发行机构的中央银行容易受到政府的干涉,通过超发货币以获取最大化铸币税。由此会引发货币扩张、通货膨胀等问题,最终损害到公民的财产权。现有的货币规则无法保证中央银行独立执行稳定货币的基本职责,惟有建立一种宪法性的制度安排,才能在促使货币当局担负起货币责任的同时,限制其权力的任意扩张。  相似文献   

2.
铸币税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当今铸币税已为各国广泛使用 ,而作为一种工具用于调节宏观经济中的内需不足 ,则尚未在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得以明确的体现。本文认为在通货紧缩时期 ,政府通过征收铸币税 ,运用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方法 ,就能够在继续执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 ,有效地控制国家的债务负担 ,从而实现对宏观经济的强有力的调控。本文对铸币税征收过程中出现的弥补财政赤字效应、扩张货币效应、增加收入效应及其他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主权货币充当储备货币的风险可以概括为通货膨胀风险、汇率风险和铸币税风险,从货币配置资源的角度看,这三种风险对储备货币国家均有不同层面的影响。通货膨胀风险包括可测性贬值风险和不可测性贬值风险两种情况;汇率风险具有宏观层面的汇率风险与微观层面的汇率风险两种表现,且宏观层面的汇率风险防范不同于微观层面的汇率风险防范;铸币税风险则是储备货币国家外汇需求的一种必然。主权货币充当储备货币的结果是:储备货币国家的经济利益发生了向储备货币发行国单方面的转移,从而使得储备货币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4.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不仅有国内铸币税收入,还有国际铸币税收入,不仅有国际铸币收入,还有国际铸币税支出,同时国内铸币税和国际铸币税还互相影响。本文从成本最小化角度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总铸币税的最优化条件,并分析其对我国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一般来说 ,有 3种情况激励政策制定者实施意外的通货膨胀政策 ;供给冲击、谋取政治选票和为财政赤字融资。当出现的供给冲击时 ,采取通货膨胀会使福利损失较小 ;为了获得政策选票而以通货膨胀换取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 ,会使社会福利损失增大 ;当为弥补财政赤字而以铸币税融资时 ,社会福利损失增大 ,同时其再分配效应使得公众对通货膨胀极其反感  相似文献   

6.
价格改革、财政政策、供给冲击和通货膨胀预期本身等,不会导致通货膨胀。如要控制通货膨胀,关键是要控制货币供给,需要避免财政赤字的非货币化  相似文献   

7.
对铸币税及铸币税率计算方法进行概述的同时,对美、日、中及东盟等相关国家/地区铸币税率进行了详细比较分析,并进一步分解说明了完全货币替代后这些国家/地区铸币税率损失情况,得出如下结论:顺利推进一国货币国际化进程,实现对他国货币替代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对被替代国的铸币税损失进行补偿,且再分配效应值(RE)占总损失率越高补偿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新的财政体制下,弥补财政赤字的唯一途径是发行国债,那么是否可以由此下定论: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从此再无关系?本文从弥补财政赤字三种方式的比较入手,首先肯定了以发行国债方式弥补财政赤字比之其它方式具有更大优越性,但此方式也仍然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笔者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等方面分析论证了这一观点,并明确指出: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必须要从增加财政收入、控制财政支出和完善国债市场三个方面加强对财政赤字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世界货币体系存在三大制度设计缺陷。核心货币国家收取铸币收益、通货膨胀税和来自外围货币国家的贸易保险费用。新世纪的货币体系应该打破现存的世界货币体系利益分割格局。欧元区域货币制度建成后,挑战美元核心货币地位。亚洲区国家应该建立亚元制度,形成亚元、欧元和美元三大区域货币鼎立共存的21世纪世界货币体系。  相似文献   

10.
现代货币理论已然是一股不可忽视的经济思想浪潮,然而国内学界对它仍存在着多种误解。以下命题澄清了国内流行的对现代货币理论的六种误解:(1)现代货币理论不等于一种政策主张,而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2)现代货币理论不认为政府可以无限制地支出,政府支出会面临资源、环境、生产能力、通货膨胀、汇率波动等多方面限制;(3)现代货币理论不等于总需求微调政策,强调宏观经济政策应当考虑经济的结构问题;(4)现代货币理论不主张废除独立的中央银行制度;(5)现代货币理论不等于财政赤字货币化,财政赤字货币化这一概念是对货币金融系统的错误认识;(6)现代货币理论的三部门恒等式是一种核算关系,不代表一种因果联系。在现代货币理论传播中存在着两股相互对抗的历史趋势:一方面,重构财政政策的诉求推动了对现代货币理论的持续关注;另一方面,主流经济学主导的理论诠释生成了对现代货币理论的误解。这两股历史趋势是误解长期存在的科学社会学根源。  相似文献   

11.
在价格粘性下,包含金融资产交易的货币数量模型和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渠道均揭示了股票价格先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而动的形成机理.基于我国月度统计数据的协整检验表明,在1999年至2010年期间,我国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股票价格、货币政策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基于SVAR模型的方差分解表明,股票价格的冲击和广义货币(m2)的冲击是我国通货膨胀波动的主要动因,通货膨胀的冲击对实际经济增长波动的贡献率在20%左右,而货币供给的冲击对股价波动的贡献率明显高于通货膨胀的冲击和实际经济增长的冲击.为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实现物价稳定和经济的平稳增长,货币政策应该高度关注股票价格波动,并及时对其波动作出适度反应.  相似文献   

12.
税收、地下经济及对我国宏观经济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我国地下经济规模估测的基础上,从地下经济角度探讨了地下经济存在对税收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量的税款流失将减少国家财政收入,增加财政赤字,加剧通货膨胀并扩大国民的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13.
中国货币需求函数长期均衡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我国的主要调控手段。正确预测货币需求函数是有效实施货币政策的关键。基于现代货币数量理论,运用我国的货币资料,对我国的货币需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需求的相关变量都不满足零阶单整性,传统的普通最小二乘法已不能满足建模的要求;货币需求量受到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货币流通速度越大,货币需求越小;尽管实际货币量与实际国民产出、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的单整的阶数不完全相同,但满足协整性,即它们满足长期均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学界对北宋钱荒的研究往往认为,钱价低于铜价所造成的铜钱的熔化、外流和窖藏等是导致钱荒的主要原因。但若从北宋时宏观货币供求和微观经济运行来探讨北宋铜钱体系下的物价变动及货币供给问题,会发现单一铜铸币制度是北宋钱荒的根本原因。而技术落后导致铜钱铸造成本高,使得北宋政府自身货币供给能力有限,不能满足北宋社会日渐增长的货币需求,则是这一根本原因的具体表现。决策者们试图通过打破单一铜铸币制度,铸造铁钱、发行纸币和使用贵金属等方式解决货币供给不足问题,但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15.
当通货膨胀逐渐成为影响宏观经济发展的压力时,积极的财政政策既不利于控制过快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也不利于减缓通货膨胀的趋势。财政政策必须调整取向,由积极转为稳健。稳健的财政政策的内涵:一是控制赤字,但继续保持一定财政赤字规模和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二是调整结构,把更多的钱用到需要加强的农业、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等薄弱环节;三是推进改革,不再主要依靠国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腾出财力用于体制和制度创新;四是增收节支,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16.
作为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的供需平衡理论并不是无懈可击的。它将物价归咎于货币,扭曲经济信号,偷换概念,误导政府行为,阻碍经济的发展,引发经济危机。李世福先生提出的新供需理论认为,物价、产量是以物的效用为基础的,货币只是使真实物价得到实现的外部原因。货币发行如果为劳动者的充分就业、增加劳动收入服务,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都会得到实现,这时候的社会经济发展曲线不再是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叉,而是供需完全重合的没有终点的永恒发展的曲线,这有些像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但其核心内容是货币制度。  相似文献   

17.
货币需求分析是货币政策制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货币需求进行分析是制定准确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首先介绍了货币需求影响因素的基本内容,接着对货币需求变量的选择问题进行了重点讨论。然后采用2001年-2009年的季度数据,对影响货币需求的各项主要因素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并构建了以收入、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以及股票市场市值等重要经济指标为解释变量的货币需求计量模型。并将数据带入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各选定解释变量均对货币需求有影响,这些变量的共同作用决定了狭义货币M1余额的均衡水平。其中,收入与货币需求呈正向关系;利率与货币需求呈正向关系;通货膨胀与货币需求呈正向关系;而股票市场市值与货币需求则呈反向关系。同时,文章对建模研究的结果联系我国实际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要控制经济通货膨胀过快增长的势头,实现快速发展这一目标,首先应保证财政政策自身的独立性,同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弥补货币政策的不足。本文回顾了财政政策与通货膨胀的因果关系,给出了若干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同时,通过研究我国通胀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和借鉴国外资本市场成熟的经验,主要从财政支出、政府转移支付、税收、货币政策等方面,对财政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现实中存在着相当规模的货币受套利动机驱使在金融市场中空转,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财富形态配置于实体与虚拟之间,这意味着对传统货币经济学框架的认知,特别是对货币循环运行机制需要重新梳理和探讨。真实的货币循环不是单纯基于实体构建的货币-商品循环机制,而是货币-商品交易与货币-货币交易的叠加机制。为考察这一叠加机制的作用机理,围绕纯货币-商品交易到叠加货币-货币交易的运行机制,设定套利激励下各主体的最优选择,基于家庭、企业、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构建纯货币-商品交易的DSGE模型,模拟M2冲击对产出、通货膨胀以及金融业实际利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涵盖叠加货币-货币交易机制、异质性企业、非银行金融机构的DSGE模型,模拟M2冲击、抵质押率冲击、社会融资需求冲击与技术冲击对产出、通货膨胀、资产价格、金融业实际利润以及名义利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纯货币-商品交易而言,货币-货币交易的叠加显著降低了M2对产出的刺激,并引发“脱实向虚”;抵质押机制的引入加剧了“脱实向虚”;刺激社会融资需求与技术改进则可以缓解“脱实向虚”。由此,未来我国应将稳健的货币政策与刺激社会融资需求、技术改进的政策搭配使用,以更好缓解“脱实向虚”,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关系的VAR模型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造成的冲击,运用VAR模型计量方法对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认为: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显著的长期稳定关系,货币供给量变动是引起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并且货币供给量变动对通货膨胀的有效影响时期为9个季度,其影响程度于滞后第5期达到峰值。研究结果揭示了中国的通货膨胀仍然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政策仍具有最终影响价格水平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