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新口号:拒绝骚扰文本刊记者亦文图笑留朋友打来电话,告我黎红死了.从5楼上跳下,当时就完了,连最后跟这世界说声“再见”的功夫都没留下。她是我在大学工作时的同事,很漂亮的一个女子。死因是这样的。黎红生前是一家校办公司经理的助理。那经理很有钱,专靠卖高...  相似文献   

2.
“卖自己的奶粉,让别人得结石去吧”,知道真实情况之后,还继续作孽,这就是可恶可耻,可憎可恨。网友愤怒地说:“罚相关责任人坐牢,在牢里天天吃三聚氰胺。”话有轻重,但这是民意。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幽默     
那天,同事到家里聚会,热闹非常。母亲很高兴,不停地给客人端茶送水果。同事很搞笑,说了不少趣事,一屋子笑声。我左右应酬着,不停地说:“晕。”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婆媳关系文/阿珠我是以探亲的身份来美国和儿子媳妇同住的。我们刚来,儿子媳妇的美国同事们一一表示祝贺:“很高兴你们母子团聚。”但当听说我们来要“住半年”之久时,美国人没有一个不“大惊失色”。特别是那些女同事,更是认为我媳妇“太可怜”,表示深切的同...  相似文献   

5.
“略施小计”:善待产品的包装储先亮俗话说:“人要衣装,佛要金装,货靠包装”,又说:“人靠衣裳马靠鞍”,甚至说:“货卖一张皮”,这都表明包装艺术在促销活动中的重要性。中国古代的“买椟还珠”的故事讲的是楚国人到郑国去卖珍珠,把珍珠装在匣子里,匣子装饰得很...  相似文献   

6.
有个故事。 有位老太太有两个女儿,老大卖布鞋,老二卖雨伞。就为了这,老太太天天长嘘短叹,理由是,如果下雨,则老大的布鞋难卖;如果天晴,则老二的雨伞难卖。见她总是愁眉苦脸的,有个聪明人便劝了她一句:“您的运气真好,下雨的时侯,老二的伞卖得快,天晴的时侯,老大的鞋卖得快。”老人听了,果然开怀大笑。  相似文献   

7.
《职业》2011,(25):15-15
新人故事 工作整整半个月了,天天做着杂七杂八的小事。十五天了啊,小A扳着自己的手指头,小声嘟囔一句:“无聊!” 办公室又陆续新来了同事,和小A一样都是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大家空闲时聚在—起难免要议论议论,而其中小A发言最积极。  相似文献   

8.
场景一:当你正和同事们热聊工作时,孩子突然来电话问什么时候回家,或者老妈来了两次电话叮嘱你早点回家吃饭。你对着电话不耐烦地说“好了好了,忙着呢”。  相似文献   

9.
十多岁的时候,我跟二叔去集市上卖水果。我们的摊位处在中间位置,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商贩也是卖水果的。一次,我们遇到了一位难缠的顾客。“这水果这么烂,1斤也要卖1元吗?”客人拿着一个水果左看右看。“这水果是很不错的,不然你去别家比较比较。”二叔说。“1斤8角钱,不然我不买。”二叔还是微笑着说:“同志,我如果1斤卖你8角,对刚才买的人怎么交代?”“可是,你这水果这么烂。”“还可以的,如果很完美,可能1斤就要卖2元了。”二叔依然微笑着。  相似文献   

10.
成为“青年地带”社工的第一天,就听同事说:“下午D仔会来社工站……”我们很喜欢把服务对象统称为“仔女”,除了这样更加亲切外,其实有时还真像“凑仔”(照顾子女),只不过我们是用专业的方法有目的地“凑仔”而已。  相似文献   

11.
蒋叶红 《职业》2015,(1):48
26岁的合肥女孩杨丽,卖“垃圾”卖得异常红火。短短三年,她有了40名员工,每月卖8000袋“垃圾”,净利润6万元,一跃成为商界新星。杨丽卖“垃圾”,实际是在送惊喜。  相似文献   

12.
彭国梁 《老年人》2009,(9):30-31
长沙市作家协会主席霍红曾经在省动力机械厂工作过。她有一个该厂的老同事,外号吕“博士”,当了一辈子的“文学青年”,很是有趣。霍红说我写了那么多的老年人,不妨也写写这位吕“博士”,因为他很有老人缘。虽然他年过七十了,可他的心态特别年轻。他的大名叫吕良文。最近,他印了一张别出心裁的名片。  相似文献   

13.
《金色年华》2008,(9):20-21
高考期间,家长们早早地忙着给孩子找“高考保姆”,租车子,在考场周边踩点停车位、便利店、药店……有关部门也在忙着出台考试期间的“特殊政策”。  相似文献   

14.
王超 《金色年华》2010,(8):22-22
前些日子,天天挂网上、但万年不开口的王兴突然跳出来跟我说,“去看看我的‘美团网’吧。”怪不得他一直沉寂没消息,原来他仿照美国购物网站“groupon.com”创办了美团网,其定位是:新型团购网站,最大的特点是每天只卖一件商品,  相似文献   

15.
如果碰到一家规定新进员工不准谈恋爱的公司,而你与恋人又恰好在此工作,你该怎么办?大学生林建明想出一个自以为很聪明的办法:与女朋友"隐恋"。两人天天相见却装作傲气十足,"视而不见",比一般同事还同事。他们能成功吗?最终的结局如何?  相似文献   

16.
工作了30多年,连我自己也没想到退休以后,竟然成了“商人”,卖起了肉片,感到很有意思。  相似文献   

17.
去年,我在晚报“我家厨房”版写了题为“快乐鱼圆”的文章。想不到,发表后电话接连不断,原单位的同事、中学的同学、老邻居都几乎语出一辙:读了你的文章的确很“快乐”。  相似文献   

18.
“防火、防盗、防保险”,保险从业者曾一度被中国老百姓赋予与“火”、“盗”同样的境地,这无疑是保险从业者的悲哀。而在今天的西方,保险从业者与医生、律师并列为“三大金领”,地位及受人尊敬的程度不言而喻。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保险人”在中国社会的职业观里如此低劣?  相似文献   

19.
“先生、小姐,帮手买旗仔啦,可以帮到有需要的人!”7月7日早上8时,香港中学生阿仪没有睡懒觉,而是与同学一起赶到尖沙咀地铁站口,为“关注妇女性暴力协会”进行慈善筹款。阿仪她们都是学生义工。当天是“卖旗日”,学校与社会团体合作,在社会福利署规定的“卖旗日”,通过卖旗来筹集善款。  相似文献   

20.
《老年世界》2014,(17):30-30
高价回收 家有一台老电视机,收电视机的看了看问:“你们打算多少钱卖?”妻子说:“你出个价吧。”那人狠狠心说:“这种过期货,最多给你40元。”妻子很吃惊:“你不是写着高价收购电视机吗?出价怎会比收破烂的还低?”那人抿嘴一笑说:“是没错,我的名字叫高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