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此题不确     
编辑同志: 贵刊今年第二期(总六期)所载王尧东同志所注鲁迅致许广平三封书信和谢德铣等注鲁迅致许寿裳的书信,总题为《鲁迅未公开发表的书信》,似乎不妥。鲁迅致许寿裳的,可以标题为《鲁迅未公开发表的书信》,鲁迅致许广平的三封信,注释者在注文里已注明辑录自《鲁迅手稿全集》,而此  相似文献   

2.
鲁迅夫人许广平从五四运动开始就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近五十年中,公开发表的散文、杂文以及回忆、研究鲁迅的文章有数百篇。解放前,她的文章大多署名“景宋”;解放后,大多直署“许广平”。但也有其它笔名。一九二五年四月三十日,许广平在致鲁迅信中说,她除用过“非心”“维心”的笔名外,还用过“归真”、“寒潭”、“君平”等名字。(《两地书·一八》)同年十月十二日,许广平在《国民新报》副刊乙刊上,发表了一篇表达对鲁迅爱情的散文——《同行者》,使用的  相似文献   

3.
《世界革命运动年表》(以下简称《年表》)最初发表在《新青年》月刊第5号(1926年7月25日)———“世界革命号”。《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4卷在《年表》末尾注:“原载《新青年》月刊1926年5月25日第4号”,误。《年表》在《新青年》月刊发表时,文尾署“一九二六年,五月”,所以《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4卷题下署“一九二六年五月”。周永祥《瞿秋白年谱新编》(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姚守中等《瞿秋白年谱长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等书也都记之于1926年5月。《年表》共分八个部分(或八章),前七个部分记述世界革命运动,第八部分记…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的日记,是学习与研究鲁迅先生极关重要的史实。十年前,上海出版公司曾将自一九一二年五月五日至一九三六年十月十六日止共二十四本全部影印。內一九二二年全年的一册,在抗日战争期间许广平同志在上海为日伪逮捕遭难七十六天而丢失了!她在《遭难前后》里讲:“是怎样丢失的?曾被牵到大门口(指逮捕当时——文注)和一不相识的女青年一同拍照,在两人间摆着从我那里搜去的鲁迅先生的著作,也许这就作为犯罪的证件  相似文献   

5.
鲁迅一九二九年回北京探亲期间,六月一日的日记记云: “下午……第一师范学院学生二人来。”这两位来请鲁迅到第一师范学院讲演的学生是谁?鲁迅自己未记下姓名,注者也未注释。近读《北平晨报》,始得获释。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七日《北平  相似文献   

6.
每当我翻开二十卷本《鲁迅全集》或《鲁迅书简》时,仿佛在每一页的字里行间见到了许广平同志深印着的指纹和遗留下的汗斑,情不自禁地想念起十年前为保卫鲁迅遗产——鲁迅书信手稿而含愤死去的许广平同志。从而使我联想起许广平同志在整理鲁迅遗产工作中的不可磨灭的功绩。许广平(1898——1968),自号景宋,广东番禺人。早在青年时代,就背井离乡,弃家出走,于1917年到北京、天津求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激荡下,负着改革这“黑色的染  相似文献   

7.
《鲁迅书信集》的编者在编校、整理本书时下了很大的工夫,纠正了过去书信编刊上的一些错误,考订了一些书信的写作时间。但还有几封书信的写作时间有误,现试作补订如下: 一、第16封——致许寿裳,署“八月廿九日”,应作“五月廿九日”。这封信中说:“顷蒙书,祇悉,……《新青年》第五期大约不久可出,内有拙作少许。……”(着重号是笔者加的。下同) 此处提及的“《新青年》第五期”,当为四卷五号。本期《新青年》于一九一八年五月十五日出版。鲁迅收到后,于六月十七日寄许寿裳。当天的《鲁迅日记》(以下略称《日记》) 记有:“上午寄季市《新青年》及二弟讲义共一卷。”  相似文献   

8.
邓啸林同志来稿对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学院三校合编的《鲁迅年谱》中的所谓鲁迅“通过”高尔基寄给北方俄罗斯民族合唱团一封信的真实性提出了疑问。 《鲁迅年谱》在关于一九二七年里,这样写道:“同年致北方俄罗斯民族合唱团信:‘你们热情洋溢的歌声飞越万里,给中国无线电听众留下了美好的、难忘的印象。现通过高尔基同志寄给你们几首有谱的中国民歌,以表示崇高的敬意与谢忱。’……(见‘北国妇女的歌声”载中文版《苏联妇女》1961年第二期)”(《鲁迅年谱》上册,第372页)  相似文献   

9.
《两地书》是鲁迅1932——1933年编校的与许广平的“通信集”,这本书记录着他们“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的思想和生活片断。过去,大都以为《两地书》即是鲁迅与许广平原信的编集;近年来从文物出版社影印出版的《鲁迅手稿全集》中,得见鲁迅致许广平的原信手稿,经与《两地书》中收录的书信对照,发现两者有许多不同之处。或是手稿中有整段整段文字未录入《两地书》中去,或是《两地书》较手稿有新的增补,或是人名的隐去和事件详略的裁剪,等等,真是别有洞天。其取舍增补过程无疑是鲁迅进行的一项新的创造性的劳动,是鲁迅与许广平的通信集和鲁迅后期杂文的巧妙结合。  相似文献   

10.
这是《鲁迅年谱稿》一部分的节选。当中的“大事记”已删去;对著述、翻译的评介,对比较常见而又不很重要的史料,或从简,或不提。 谱主年龄基本上以实岁计算。 经常引用的书籍,采用代号或简称,如: ①《鲁迅全集》(十卷本)用阿拉伯数字标卷数,并用六角括号括起来。例如“〔1〕,4页”,即指十卷本《鲁迅全集》的第1卷第4页;余类推。 ②《鲁迅书信集》的代号为“〔21〕”。  相似文献   

11.
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时,与《浙江潮》关系密切,连续发表了四篇作品。对此,他的留日同学沈瓞民作过这样的说明:“鲁迅是浙江人,……他的好友许寿裳是《浙江潮》编辑之一”,因而“积极支持《浙江潮》的出版”。若以籍贯、私谊作为“热心协助,写稿支援”的说明,则鲁迅在东京出版的《河南》上写稿(而且多于《浙江潮》),就难以解释了。本文拟钩稽史事,论列鲁迅与《浙江潮》的关系。从中可以明白,鲁迅旗帜鲜明地站在刊物内部的革命、进步力量的一边,参与留学生中的革命和保皇、爱国和卖国的斗争,他以  相似文献   

12.
道安:(见鲁迅书信集上卷266页《致许寿裳》) “道安”者,非一般之问候语。在鲁迅的上千封书信中仅见用于致许寿裳和蔡元培、黎烈文等少数几个人。“道”为“道士”的简称,“道士”旧时泛称有道之士。春秋繁露中有“古之道士有言,将欲无陵,固守一德”的话。又“道山”犹言“儒林”“文苑”旧指文人聚集的地方。语出《后汉书·窦书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臧室,道家蓬来山。再见“道心”发于义理之心,对人心而言。《章  相似文献   

13.
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说:从东京到仙台途中的驿站,他只记住了两个,除了一个日暮里之外,“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据许寿裳在《〈民元前的鲁迅先生〉序》中回忆:鲁迅“有一次,从仙台回东京,为的要去瞻仰明末大儒朱舜水的遗迹,忽然中途在水户下车了。鲁迅说水户是“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其实不确;水户的朱舜水遗迹为何,许寿裳也未言明。据朱舜水的日本弟子安积觉所撰《明故征君文恭先生碑阴》一文的记载,朱舜水是死在“江户驹笼之第”。这个地方就是后来的东京第一高  相似文献   

14.
新版《鲁迅全集》日记人物注释在许寿裳夫人陶伯勤名下,出现凡六次,其中五次因《鲁迅日记》明言“季市夫人”,故归入陶伯勤名下,完全正确,唯一九三五年一月十三日《鲁迅日记》所记:“得季市信并还陶女士医药费十六元。”之陶女士非陶伯勤。鲁迅在书信、日记中称长辈和并辈朋友的妻子,不以女士、小姐相称,都是以夫人、太太称呼,  相似文献   

15.
在鲁迅的《故事新编》中,《铸剑》没有采用古今交融的写法,主要按《列异传》的故事加以“铺排”,还是一篇比较好理解的作品。但其中宴之敖者和眉间尺的头所唱的歌,歌词古奥、隐晦,却是很不好懂。鲁迅于一九三六年三月回答日本作家增田涉询  相似文献   

16.
《绛洞花主》是陈梦韶先生在二十年代根据《红楼梦》改编的话剧剧本。“绛洞花主”是贾宝玉的别号。一九二六年秋,鲁迅到厦门大学任教,第二年一月十四日为《绛洞花主》剧本作《小引》。鲁迅《小引》的手迹,由梦韶先生珍藏着。一九五四年,梦韶先生著《鲁迅在厦门》(作家出版社出版),将鲁迅《小引》影印在该书前。一九五七年,《鲁迅全集》注释本又将《小引》收入第七卷《集外集拾遗》。注释本说:“本篇当时没有在报刊上发表过。”最近,复旦大学、上海师大、  相似文献   

17.
一鲁迅先生在一九一八年八月二十日《致许寿裳》信中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在一九二七年九月二十日作的《小杂感》中又说:“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更值得注意的是:《故事新编》里最后作的三篇历史小说,其中有两篇:一是《出关》、一是《起死》,均作于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为讽刺老子的“徒托空言,大而无当”;一为嘲笑庄子的“认真不象认真,玩耍不象玩耍”。鲁迅在这两个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和“南华真人”的“祖师爷”的鼻梁上,不敬地抹了几笔白粉。  相似文献   

18.
洞庭木落楚天高,眉黛猩红涴战袍。泽畔有人吟不得,秋波渺渺失离骚。许寿裳在这首七绝后面写了一个跋:“此鲁迅手写诗稿,见收于《集外集》,题曰《无题》。惟‘心’字作‘猩’,‘吟亦险’作‘吟不得’。廿五年十月廿八日鲁迅殁后九日上遂记。”(原无标点——引者) 除许寿裳指出的差异外,还有“浩荡”作“木落”。鲁迅的另一手稿,则与现在的定稿相同。文字的改动,决定于作者对现实的认识的深化,决定于作者的艺术构思的变化,不可等闲视之。我们阅读时应以定稿为准,但在研究时,初稿却有助  相似文献   

19.
毛居青同志:《鲁迅年谱》(修正稿)早已收到,因为自己身体不好,托朋友去看,而这位朋友,又有经常工作,因此耽搁了一些时日,特请原谅。现在把他的意见转述如下,供你参考(一)《鲁迅年谱》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它牵涉到中国近百年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情况,要作好这一项工作,单靠某一个同志执笔,是有困难的。尤其是作为现代中国的出版物来说,它对世界各国人民,尤其是亚、非、拉丁美洲各国人民,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力求成熟,提高质量。(二)你的大作,看来花了不少力量。但如依上述要求来看,有些地方还需作进一步研究。比如史料的选择核实和运用方面还有待于去芜存精,严加选择。选用的材料,最  相似文献   

20.
黄仲则(1749~1783)初次作幕之时地,友人洪亮吉《候选县丞附监生黄君行状》云:“君为诸生,家甚贫,不愿授徒,值潘君恂、王君祖肃迁官杭、歙,君遂历访之。”本为追述之辞,未确指。清人毛庆善、季锡畴《黄仲则先生年谱》乾隆三十二年(1767)条云:“秋应江宁乡试,遂至杭州。……又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