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本世纪以来,研治词史者大都专注于唐、宋两代,而较为忽视清代。近十多年来,清词开始受到重视,但论者多集中精力探讨阳羡、浙西、常州三个流派,而对于派外作家则尚未及展开全面深入的考察。这就使得清代为数不少的重要词人至今不为人们所了解,或虽知其名而对其词作成就缺乏正确公允的衡估。以天才诗人而兼擅长短句的黄景仁,便是受误解较多而有待研究者对之作出剀切评价的一位。一、何必派中来黄景仁(1749—1783,字汉据,一字仲则,自号鹿菲子)在清代诗坛是一个声名籍籍的人物,自乾隆时期以来的二百多年中,举凡各种诗话、诗学专著…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被后人誉为易安体.李清照词在中国词坛上独具一格,其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在词的发展过程中,南宋的辛弃疾做出了多方面的重大贡献。其中之一,就是他继承苏轼所开创的先例,汲取了诗文骚赋用典的成就,将典故大量地引入词中,独树一帜,得到了后代词论家的广泛称誉。徐釚说:“词至稼轩,经史诸子,行间笔下,驱斥如意”(《词苑丛谈》);刘熙载说稼轩词“运用唐人诗句,如淮阴将兵,不以数限,可谓神勇”(《艺概·词概》)。稼轩词的著名研究者邓广铭先生也说:“使用典故之多“是“稼轩词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人们之所以这样称道,是因为辛弃疾的用典有着迥然别于其它词家的特色。它既不同于庄子的专以荒诞离奇的“三言”来阐发深邃的哲理;也不同于李商隐的醉心于“好对切事”,过于含蓄,使人有雾中看花、隔帘望人之感。至于周邦彦的只在融化庸人诗句上下气力,黄庭坚的崇尚“点铁成金”,与稼轩相比,则只是锤字炼句的工人。稼轩的用典,是以其浩大的气力,多样的方法,随心如意地驱策安排,而丝毫不显斧凿之痕。条 相似文献
5.
6.
7.
梦窗词艺术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宋词和唐诗一样,其后期创作确是盛极难继,此时的词人为能写出传世之作,就着力在艺术上创新,以造成自己作品独特的面貌。吴文英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个。对吴文英的评价,历来分歧很大。与他同时的尹焕说:“求词于吾宋,前有清真,后有梦窗,此非焕之言,天下之公害也”(《花庵词选》引)。宋末的张炎则说:“梦窗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段”(《词源》)。后人或褒或贬,各有其论。以作品数量论,宋代著名词人中,梦窗词仅次于稼轩词,吴、辛的生活时期相去不远,但二人经历不同,词风迥异。辛弃疾有兼济恢复之志,出将入相之才,吴文英奔走权门,终生布衣,前者是“大声镗鎝,小声铿?”(刘克在《后村诗话》)的钟鼓,后者却象“病翼惊秋,枯形阅世”(王沂孙》齐天乐》)的秋蝉。因此,由人品、气格看,吴文英当然不得入大词人之列。但因其突出的艺术特色,仍使之不失为独具风格的重要词人。 相似文献
8.
赵维江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2):88-95
以书画名世的赵孟兆页在文学创作上也堪称一代文宗。其诗寄兴蕴藉,平和温厚,文笔清邃隽秀,纡曲沉稳,一扫宋季余习,开倡了元诗特有的诗歌风范;其词别具一格,不同流俗,一方面秉承姜张派以雅正为宗的传统,同时又直续北宋词自然率真的传统,多数作品不事雕饰,少用典故,造语浅白清丽,情韵婉曲幽深;其散文在道学气浓重的元代文坛上是少有的文士之文,注重文章实用功能的同时也讲求文章的审美效应,总体风格平易晓畅,从容大度,为元文之佼佼者。 相似文献
9.
历代词家对蒋捷词的批评莫衷一是,分歧主要集中在艺术水平与师承归属上,通过对各家批评的分析可以看出:蒋捷词兼法稼轩、白石,博采众长,容豪壮与深婉,词风旷达疏隽,小词独树一帜,堪当"宋末四大家"之评. 相似文献
10.
杜诗颜色词的运用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诗颜色词的运用颇有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语法功能,可用作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和名词,在句中作定语、谓语和主语;二是并置与对举,包括邻近色和互补色的并置与对举;三是情感表达功能,不同的颜色往往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正>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她是北宋末、南宋初的著名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一位女作家。她的诗、文、词都有很高成就,而尤以词著称。她不仅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词学理论,而且写出了不少具有个人独特风格的名篇,脍炙人口,流传后世。历代评论家多以李后主与她并称:“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中三李。”说明她在词史上的崇高地位。下面仅就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13.
14.
论李清照词的结尾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李清照词的结尾艺术刘瑜诗词与文章同理,都是一个统一的有机的整体,总体结构是有其完美性的。结尾是文艺作品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相对的独立性,但与开头一样,又都为表达思想内容服务。李清照词彩高华。脍炙千古,亦称冠绝,卓然大宗。其词的结尾为词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敦煌曲子词是光绪年间在敦煌石窟发现的。除《云谣集》所载三十首外,其余都散抄在文卷、经书的空页、书皮甚至书眉和字行夹缝间。经过学者们的精心搜集与整理,得到一百六十二首(王重民辑《敦煌曲子词集》1956年修订本。本文所引词均依此)。敦煌曲子词起于隋,迄于宋初,而大多数是中、晚唐的作品。从现有资料看,这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词。敦煌词保存的数量虽不多,但题材却很广阔。从人物看,工匠、牧民,商人、妓女,隐士侠客,学子儒生,边庭将士,皇帝官宦,乃至菩萨神灵,诊脉医生,形形色色,无不驱遗入词,以情事论,则游春感时,划船赏月,斗草舞剑、弦歌燕饮、说古道 相似文献
16.
具有礼俗文学特征的婚礼词,从诗体表现形式看,离不开祝赞词的表现模式,故应归属祝赞词体裁类型系列。关于祝赞词的诗体结构方式已在《金宫祭奠及其〈金书〉的地位和影响》①一文里作了详尽分析,虽然祈祷词与婚礼词在祝颂事物的对象上,前为祭神祈祷,后为喜礼祝赞,从... 相似文献
17.
论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词一方面以其英雄豪杰的志意与理念突破了词之内容意境的传统;另一方面更以其英雄豪杰式的艺术手段突破了词之写作艺术的传统。但是,这两个突破并未使辛词流于浅率质直,而是在雄奇豪放的同时,仍保有曲折含蕴之特美。辛词之艺术手段可分为语言与形象两个主要方面:在语言方面,辛词特善用古,亦善用俗,语汇最为丰富,而且句式骈散顿挫,语法变化多姿;在形象方面,辛词最大的特点是能在形象中随处引起感发,表现作者的志意与理念,使形象与情感完美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南宋伟大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六百多首词中,登临之作总共不过十来首。这是因为辛弃疾从二十二岁率部由家乡济南归向南京,到六十八岁赍志以殁的四十多年里,大部分时间被迫退隐在江西上饶的带湖和铅山的瓢泉,只是南归初期在江浙两湖地区,以及晚年两度奉诏出仕,先后在福建和两浙担任过地方官。他的登临词主要是在地方任官时的作品,虽然为数不多,给人的印象却很深刻。这些作品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 相似文献
19.
20.
<正> 一切文艺作品都应该以深美的情致感染读者,作为传声文学而盛于两宋的词,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词本身的特殊功能,则特别强调其抒情性。秦观的淮海词正是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抒发自己的真情,使他成为婉约派的名家。淮海词中虽多别恨离情、春愁秋怨之作,但因秦观早岁不得仕进,其后又屡遭贬谪,因而词中往往寄托着身世之感。有的直接写他受贬后的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他寂寞孤独的心境;有的通过对虚无飘缈幻境的描绘,抒发他在现实世界不能倾吐的哀痛。这些词表现了有理想有抱负的文人在当时不能有所作为的社会现实,有一定进步性。他的某些词也表现了对爱情的执着和对美好事物的爱慕,感情也比较健康。虽然他也偶而有淫章醉句,但总的来看,他的词通过抒写独特的生活感受,或明显或曲折地表达了彼时彼地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感情。如果说抒写真清是词的生命,词至北宋才逐渐摆脱晚唐五代以来的脂粉气而进入着重抒写词人真情实感的阶段,那么,淮海词则是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