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之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推进,而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近些年,国企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深化国企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文章从公司治理的概念入手,分析我国深化国企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出现的问题,再从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创新公司治理机制等方面提出公司治理结构优化措施,最后提出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国企改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政府出台了不少政策性文件,如《公司法》颁布后,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制改革。各地的国企改革虽有快慢差异,但是都不够彻底,或者说没有形成国企改革的基本模式。就是国企改革走在最前沿的江苏、浙江也都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企业改制民营化了却没有解决全民职工的身份问题,一旦企业破产,职工又以全民职工身份提出让政府重新安排工作的要求。究其原因,根本问题是国有企业改革不仅要解决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同时解决国有企业对职工身份的无限责任问题。2002年12月国家经贸委等八部委联…  相似文献   

3.
“内部人控制”失控,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容易出现的缺陷。当公司的所有者由于股权过于分散或其它原因,失去了对公司的剩余控制权,公司被“内部人”所控制,内部人往往会为牟取私利作出损害所有者利益的决策。在我国的国有企业公司化改制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内部人控制”的失控。如何解决国有企业内部人(经理人)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和掌握的控制权损害国家利益,已成为深化国企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国企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国企改革成败与否直接影响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 ,进而影响整个国家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而国企改革的重点则以经营者激励为核心。(一)国有企业管理现状作为我国经济所有制成分的主要构成之一 ,国有企业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经济布局上都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而对国有企业的管理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1.国有资产管理模式问题。目前 ,我国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采取“国家统一所有 ,分级管理”的模式 ,这一管理模式致使管资产、管人和管事不相统一:一方面 ,国有企业经营者无法完全自主地…  相似文献   

5.
国外有人形象地讲,中国的失业人员不在大街上,而在国有企业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竞争压力的加大,国有企业多年形成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隐性、潜在的问题进一步暴露出来,如“大而全”、“小而全”的体制,企业“办社会”,冗员过多,退出通道不畅等等体制弊端掩盖了国有企业隐性失业的严重性。解决这些深层次的矛盾,无论是国有企业的战略性调整还是内部改革,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就是大量的富余人员的出路。中国北车集团齐齐哈尔铁路车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齐车公司)多年来背着“大而全”、“小而全”的历史包袱,冗员过多,辅助资…  相似文献   

6.
美国宝洁公司进入我国市场后,1999年,公司的销售额下降到了39.17亿元,是其在我国市场的最低点。2000年之后开始出现转机,经过几年调整,2003年,宝洁(中国)公司的销售额已超过1997年高峰的水平。宝洁公司究竟是依靠什么走出困境的呢?1.坚持以“拉”为主的策略产品营销一般需要来自两个方向的“力道”:一种是拉力,主要依靠的是广告;一种是推力,主要依靠销售渠道。尽人皆知,宝洁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坚持以“拉”为主(以品牌为核心)的经营策略,这一策略并没有因为遭遇困难而发生改变,而且时至今日,还在不断“加码”,2004年11月,宝洁中国公司再出“重…  相似文献   

7.
回首来时路,中国的国企改革之路艰辛而又漫长。但是,当国企改革进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当我们看到百家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在1996年行将期满而尚未  相似文献   

8.
我国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国有企业改革,改革的目标是使企业成为法人意志明确的、能够贯彻企业战略意图的、进行科学计划和合理控制的现代公司。改革的关键在于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其中,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使产权明晰化又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产权明晰化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国企改革核心是建立公司治理结构,而产权明晰是建立有效企业制度的基本前提。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尽快改变国有企业低效率状况,就必须通…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关系到国计民生。我国国企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其中核心就是要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这是现阶段国企改革的首要任务。本文结合我国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特殊性,总结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公司法中 ,规定了作为有限责任公司特殊形式的国有独资公司。由于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结构与原国有企业体制没有太大区别 ,所以只适宜于个别特殊企业采用。又由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方针是“抓大放小” ,所以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革的重点应放在大中型企业。对大中型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不适宜采用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因此 ,这里把分析的重点放在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以股份制为特征的公司化改革上 ,即以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的分析重点。一、对大中型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的基本思路第一 ,“封闭式改造”。就是在…  相似文献   

11.
国企改革向纵深挺进,国家对国企改革一直予以极大的关注,债转股就是对大型企业改革的有力政策支持,也是一个解决企业体制问题,明晰产权的极好措施。天津钢管有限责任公司抓住“债转股”的契机,努力把企业办成世界一流企业,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一展中国企业的风采。1999年10月,江泽民总书记和朱基总理先后到天津钢管有限责任公司视察,确定了公司实施“债转股”的基本方案。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家各部委、天津市委、市政府及银行的大力支持下,1999年11月,钢管公司开始进入债转股程序,2001年3…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企业改革进入公司治理改革的新阶段,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而国企治理改革最关键、难度最大的就是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这些企业分布于国防军工、石油石化、通信、电力、冶金、电子、交通运输等重要领域。2005年,166家中“央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6.7万亿元,利润6276亿元,分别占全国国有企业销售收入的58.3%、利润的69.4%。这些“央企”仍以国有独资形态存在,国有独资企业这种特殊法人,其治理改革有没有必要建立董事会?对于这个问题存在不少争议。我们认为,虽然不能期望国有独资企业达到多元投资者公司的治理水平,但它的治…  相似文献   

13.
胡德进 《决策探索》2004,(10):30-30
冗员过多。人浮于事是国有企业的一大通病,如何更好地分流安置富余人员.走好减员增效之路。更是国有煤矿面临的一大课题。2003年,郑煤集团超化煤矿采取“眼睛向外找出路、完善政策搞引导、周到服务促就业”等办法。大胆探索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新途径。成功分流并向外输出160名职工,使企业首次实现主业人员零增长。不仅每年为企业节约开支100多万元,而且为深化改革、进一步减员增效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近年来在国有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发生的腐败现象,不仅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而且激化了干群矛盾,影响了社会稳定。因此对国企内部腐败的预防与治理成为当前国企改革的艰巨任务,本文对国有企业腐败的特征、原因及表现进行深入剖析,并从如何运用审计这一反腐利器来防治国企腐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薇 《经营管理者》2009,(17):226-226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国有企业的困境,以及国有企业的成长概况分析,得出我国国有企业发展存在的紧迫问题,接下来,本文还分析了国有企业与其他企业的效率比较得知,我国国有企业的效率低下,文章引用了国有企业的发展思路以及过程来揭示国有企业改革的景迫性.因此要解决我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深层问题,必须坚定不移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最本质的特征是有限责任。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进一步解决有限责任问题,主要包括:切实保障企业法人财产权不受侵犯;推进股权多元化、分散化、法人化;在加速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大力度抓好减员增效。  相似文献   

16.
<正> 最近,江泽民同志在国企改革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强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机制。要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同时努力发展高新技术,加快形成我们自己的科技创新体系。这一讲话将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技术创新也正是大部分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灵魂,但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缺乏的正是技术创新。纵观我国企业的发展过程,笔者认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乏力的直接原  相似文献   

17.
<正> “九五”国企改革要改什么呢?权威经济部门确定“九五”期间国企改革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降低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进行债务重组。对企业欠银行的债务实行“新帐与老帐分开”的办法,企业对“新帐”负完全责任。 二、增加技术改造投入,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三、加大分流企业富余人员的力度,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四、加速国有经济的战略性结构调整,抓“大”放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不在于它有什么特别的技术,而在于它有一种让职工们团结起来的哲学。这团结起来的哲学不是来自于企业组织的正式系统,而是来自支撑这个组织的精神。改革至今20多年,尽管多元化所有制的建设始终没有停步,但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所占的比重依然高居其它所有制企业之上。虽然社会上对国有企业的评判褒寡贬多,但我们不能否认也不应当否认的是,我国改革的社会成本则多由国有企业承担。就此而言,过多地批评和指责国有企业“不合改革的节拍”就实在有些“不负责任”了。虽说国有企业的老总们对企业只有经营…  相似文献   

19.
一、历史与现状1 在1986—1990年的“七五”期间 ,中央提出了“抓管理、上等级、全面提高企业素质”的方针 ,这对国有企业重视、加强和提高管理 ,是一次重大推动。但后来由于国家某些职能部门把自己所辖业务都列入“上等级”的范围 ,不断增加企业负担 ,而使这一活动宣告停止。2 80年代的国企改革 ,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是其重要内容。但企业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完成承包指标上 ,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以包代管”的现象 ,放松了管理 ,造成了不少短期行为。3 十四届三中全会后 ,中央把“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  相似文献   

20.
全球三大旅游公司之一的美国罗森布鲁斯公司日前应邀来我国为企业界做了一场精彩的专题报告,重点推介了该公司“员工第一,客户第二”的经营理念。“员工第一,客户第二”。罗森公司就是在这一经营理念的指引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即公司为员工营造一个“快乐的工作环境”与员工为公司创造“令人震惊的工作成果”有机地融于一体。在罗森公司里,员工被称为“朋友”、“伙伴”,而绝没有“雇员”之谓,无论是接线员、勤杂工还是高层管理者,大家都是平等的。公司近年来还推出“迎新人方案”,即新员工在进入公司的第一天,将被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