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河北农村社会状况调查是当时中国农村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充分体现了主体的多样性、内容的广泛性、方法的多元性、类型的全面性等特点,成为全面深入了解和研究中国近现代农村社会历史状况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刘少奇同志诞辰100周年。他在1961年开展的湖南农村调查,对于纠正当时工作中的偏差,吸取经验教训,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推进国民经济调整的进程具有重要的作用。湖南农村调查尽管距今已有37年的时间,但它所体现的调查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对于当今中国社会的调查研究实践仍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这也是刘少奇同志在调查研究理论与方法方面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与农村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毛泽东同志是我们党从事农村调查研究的开拓者,是中国共产党内最早认识农村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领导人,他在调查研究的实践和理论方面的伟大贡献,对于今天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毛泽东农村调查研究的光辉实践及其历史性贡献。(一) 青年时期毛泽东的农村调查活动1913—1918年夏,青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就认识到了在中国进行革命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尤其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调查和研究蔚然成风,国外学者不仅是这一活动的开拓者,也是调查规模较大者。弄清这些调查的历史过程、调查宗旨、调查区域、调查内容、调查方法以及对中国农村问题的认识,对我们正确地解读和利用这批资料将大有裨益。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这些调查与中国学者的调查既有相通之处,更有其独特的视野。尽管它们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其学术贡献和社会价值是主要的,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的研究,也增强了外国对中国农村的了解,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5.
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要对我国国情和各省省情进行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怎样调查?除运用现代化的调查技术,必须运用和发展毛泽东同志的社会调查理论和方法.这些调查理论和方法产生于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同志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痛感到研究中国的事情和国际事情的重要性,说"中国革命也需要作调查研究工作."(《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第21页.下面引此书的均注页码)他一再强调社会调查对洗刷唯心精神、反对主观主义和盲动主义的重要意义,提出  相似文献   

6.
陈翰笙传略     
陈翰笙是我国一位老布尔什维克、负有世界声誉的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史学家和政论家。1897年2月5日生于江苏省无锡县城。陈翰笙从小饱受他母亲的为人正直、反对  相似文献   

7.
陈翰笙,1897年2月5日出生于江苏无锡。1915年赴美留学,1920年毕业于美国波莫纳大学历史专业,1921年获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后赴德继续深造,1924年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到祖国,到北京大学任教。在李大钊的指导和影响下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1925年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加入共产国际。1927年李大钊被捕,陈翰笙处境危险,遂前往苏联,在国际农民运动研究所任研究员。1929年,应蔡元培邀请,任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副所长,组织大批青年社会工作者,广泛展开中国农村经济调查。19…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为了“改造中国与世界”,在工作中一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早在一九三○年就提出了反对本本主义,强调调查研究是一切工作的第一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其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他自己就非常重视调查研究活动。由于中国革命的特点决定了他的调查研究活动大部分置身于广大的农村中,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写出了多篇有关农村调查的精辟论著和调查报告。现在留给我们的就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反对本本主义》、《(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关于农村调查》以及《寻  相似文献   

9.
唯物史观社会学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学术思潮。这个学术思潮在当时不仅完全改变了人们认识和观察社会的角度,也对中国传统的治学方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唯物史观社会学作为当时的一个马克思主义学派,积极参加了20世纪30年代关于中国社会性质、中国社会史、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的三大论争,这些论争虽然都是以学术争辩的形式出现,但实际上都与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紧密相关。所以说,在唯物史观社会学者看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社会学,是一种"新社会学"和"现代社会学"。唯物史观社会学的发展,为解读中国社会开辟了一条新路,深化了中国社会学方法论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倡导和带动全党认真进行农村调查。在调查研究工作中与农村力量进行了衔接、拒斥、磨合等极其复杂的互动,这对于中共顺利打开工作局面,成功改造中国农村社会有着重大作用。本文以记载当时的档案、方志、报纸杂志、党的文献、私人著述及共和国时期的回忆录为资料来源,搜集整理党在延安时期各根据地的社会调查资料,总结其经验教训,为当代中国农村工作提供一个鲜活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十月革命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从克利姆林宫传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对亚、非、拉人民是一个有力的号召.李大钊、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历史唯物主义给予高度重视和热情宣传,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陈蕴茜 《学术月刊》2012,(7):134-137
陈蕴茜认为,社会记忆是国家与社会运作的重要合法性来源,作为其载体的纪念空间日益受到重视。纪念空间与社会记忆之间的辩证关系是纪念空间得以存在并发挥塑造社会记忆功能的基础,而且在近代中国,纪念空间的转换与社会记忆的塑造更具有现代性与本土性。  相似文献   

13.
社会平等是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始终关注的社会问题,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此文试图从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来解读我国当前的社会平等问题,并试图通过对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深入探讨,来对我国当前社会平等问题的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王桂英 《齐鲁学刊》2002,4(4):122-126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重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 ,并将这一理论结合中国的实际不断地付诸实施 ,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这已被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所证明。在当前 ,怎样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为此我们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践行对策  相似文献   

15.
乡镇政府在农业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锐 《学术探索》2009,(3):29-32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实现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农业公共服务供给是关系到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稳定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必然要求。乡镇政府作为我国基层政府,一直以来在农业公共服务供给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从农业公共服务的定义出发,廓清了农业公共服务的范围,将建国后至现阶段我国乡镇政府在农业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角色变迁进行疏理,进而提出现阶段我国乡镇政府在农业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6.
加强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项紧迫任务,这是由新时期中国社会的结构转型和全球化资本主叉发展这一外部条件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形态的建设及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在当前遇到的问题所决定的.开展这一研究,我们需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在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变迁的基础上把握国外马克思主义不同思想流派兴衰的内在逻辑,时西方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思潮、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晚期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学"等不同理论动态的性质和价值作出准确的评估,从而揭示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在经历五四新文化运动后迅速完成了思想转变,由信奉民主主义转向接受马克思主义。陈独秀思想的转变是受多种因素影响,既有自身内在因素的沉淀,也有外在因素的影响。陈独秀的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重要性在于:加速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影响了一批先进青年思想方向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西方马克思主义地理学派是当代西方人文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他们以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和理论范式,重新理解和解释传统地理学中的有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问题,并在批判传统地理学空间分析的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应该重新解释和定义“空间”概念,主要代表人物有列斐伏尔、哈维和苏贾等。他们对于空间概念的重构,启示我们应当更加重视空间问题的理论研究工作,并重新认识到传统马克思主义对当代问题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17年中国文学史翻开了新的一页,胡适发"文学革命"之先声,陈独秀成为"文学革命"运动中的主将.两者虽同样倡导文学革命,但其文学思想倾向不尽相同.胡适更侧重于包括语言在内的外在形式的变革,试图建立一种超政治的文学观念,主张"中国文艺复兴",对传统文化有着较清醒的判断;陈独秀则将文学形式和题材内容必然地联系起来,并将文学革命与社会革命逻辑地联系一起,主张与旧文化从根本上决裂.  相似文献   

20.
思想解放、理论创新是社会变迁的先导,又是推动社会变迁的精神动力。新时期,我国发生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即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邓小平南方谈话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在三次思想解放的引导和推动下,我国的经济、政治及人们的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解放思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进入新世纪,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新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