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为<中国现代科学全书*政治学卷>的总序,从比较分析的视角,对政治学学科发展、演进的脉络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总结,对政治学、政治哲学、政治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特点、基本内容、研究方法及其在各发展阶段上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2.
冯志峰 《东方论坛》2011,(2):112-121,127
政治学主题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政治学研究因为切入政治实践才显示出其蓬勃的生命力。政治学主题的形成取决于政治学主体的思维和活动,因为在很大程度上政治学是研究政治主体思维或行为及其政治制度的一门学科。在政治学主题牵引下,政治发展始终贯穿着一条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博弈的逻辑主线。提炼政治学主题、观察政治主体、把握政治主线成为当代政治科学研究的内在要求。作为一种将政治学科学化的尝试,博弈论政治学运用数理模型力求能够客观地描述人们的政治行为、解释政治现象,进而预测政治社会的发展变迁,促进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美国政治学在学科自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广义范式具有世界性影响.中国传统政治儒学既非专业化,又缺乏科学精神,与现代政治学范式有较大的差距.戊戌变法失败后,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传统政治儒学发生革命,现代政治学译著、论著日益精深,政治学专门人才日渐增多,严复、梁启超等在移植西方政治学的过程中逐步确立了现代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政治价值观念.至新文化运动前夕,现代中国广义政治学范式已初步建立.  相似文献   

4.
政治学是哲学社会科学重要的支撑性学科,政治学核心回应的是国家发展与治理的重要议题。面对时代对中国理论的迫切需要,需要对政治学发展的基本学术态势进行分析。文章以“政治学人”微信公众平台学术转载的基本情况为基础,对当前政治学学术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规范政治理论、政治思想史及制度史等方面的研究在不断减少,而比较政治学、基层政治学和量化政治学的相关研究正在迅速发展。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政治学发展可能面临的挑战,认为需要从发展政治学理论、找回行政学、强化中国政治研究优势等方面实现政治学的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5.
政治文化研究是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伴随着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发展而兴起的,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依据,从目标、思想、心理、制度等多个层面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自律他律观的思想体系进行探讨发现,自律的人文精神铸成了我们民族特有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现代科学全书*政治学卷>的总序,从比较分析的视角,对政治学学科发展、演进的脉络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总结,对政治学、政治哲学、政治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特点、基本内容、研究方法及其在各发展阶段上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7.
当前学科体系中将财政学定位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这样的定位不能满足财政学科自身发展的要求,使财政学失去指导财政工作的能力,也不能满足中国现实政治发展对财政学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延续国内外探讨财政学政治属性的传统,探索财政研究的政治学路径,发展财政政治学学科。财政政治学是财政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科属性上可归为政治学。在当前,财政政治学研究至少可发展财政运行政治学和财政转型政治学两个分支。  相似文献   

8.
当前学科体系中将财政学定位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这样的定位不能满足财政学科自身发展的要求,使财政学失去指导财政工作的能力,也不能满足中国现实政治发展对财政学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延续国内外探讨财政学政治属性的传统,探索财政研究的政治学路径,发展财政政治学学科。财政政治学是财政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科属性上可归为政治学。在当前,财政政治学研究至少可发展财政运行政治学和财政转型政治学两个分支。  相似文献   

9.
"经济政治学"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经过20多年来的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的深化,已经基本形成为中国特色的新兴交叉性政治学学科。因为,"经济政治学"已经具有了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概念范畴或术语工具、研究方法,以及学科特性、学科体系和学科特色价值等学科范式构成要素。具体地说,经济政治学以广义的经济政治现象作为研究的对象内容;经济政治学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广义政治研究方法;经济政治学已经形成三层次多领域的学科理论研究领域;经济政治学有其独特的学科理论创新价值和现实解释力。归纳起来,"经济政治学"的学科建设及其理论研究大致经历了经济政治学的思维方法奠基、经济政治学的学科范式确立、经济政治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研究以及经济政治学的学科体系完善这四个发展阶段。而且,"经济政治学"学科还在进一步完善中,其理论研究也有待更加深化和现实化。  相似文献   

10.
民族政治发展研究缘起于中国政治学、中国民族政治学的学科发展和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实践的变化。目前,这一研究主要涉及民族政治发展的内涵与内容、形成与实现、困境及出路、目标与战略、未来走向及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政治发展与政治参与、政治发展与政治文化建设等领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民族政治发展研究将呈现出注重实证分析与现实问题和个案研究、注重政府政治体系与非政府政治体系并重等走向。  相似文献   

11.
西方语境下的“启蒙”精神的核心是理性精神。在中国语境下,“启蒙精神”被简单地等同于“科学精神”,“科学”这一概念更多地被用作指称一种实证的方法。此刻,科学精神的精神内核并不是西方意义上的理性精神。由于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科学精神被具体化为“写实主义”、“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因此,中国主流话剧的倡导者将话剧当成了一种用以宣传某种政治思想的工具而非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话剧的工具化证明了中国的“话剧精神”尚未建立的事实。  相似文献   

12.
儒家思想中的宽容精神是决定中国人之为中国人的关键因素。在过去,这种精神曾支持过绵延了几千年的中国社会;在社会关系日益复杂,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这种精神并没有过时,仍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右玉成为今日的"塞上绿洲"其根本在于拥有"执政为民、尊重科学、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右玉精神"。右玉精神形成于山西优秀传统文化的滋润和营养下,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是对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创造的各种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右玉精神证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学精神的内涵及其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积淀、认同和创新的过程.中国大学精神是在继承古代大学精神的基础上,经过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而逐步形成了"德至上"精神、自治精神、自由与兼容精神、爱国精神和民主与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5.
对传统社会士人政治精神的研究既有助于认识历史,也有助于反思现实。苏轼是中国传统社会士人的一个典型,因而可以成为解析士人政治精神的一个窗口。在政治精神方面,苏轼独特又充满矛盾。他徘徊于道与王、仕与隐之间,表现出一定的追求独立的倾向,但本质上并未超越当时社会和士人群体的藩篱。以此为观照,则凸显了在现代条件下重构人与政治、社会的关系,完成政治精神的现代转换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现代戏剧研究和戏剧理论的开拓者,陈瘦竹的学术研究以创建中国特色戏剧理论体系为终极目标。他的学术研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本原则,以中西贯通和人格独立为问学基础,以奋发图强和励学雄伟为求道精神,以实事求是和学派建设为学术风骨。历经半个世纪的努力,陈瘦竹基本完成了中国特色戏剧理论体系创建的基础性工作。陈瘦竹的学术精神是我们反思学术迷失,唤醒学术良知,回归学术本真,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难得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大学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悠久的中国古代大学精神与汉民族精神是统一的。它随着中国现代西化大学的兴起而走向消亡。这是中国当代民族精神危机所以发生的深层历史原因,因此要复兴民族精神,首先必须彻底变革中国现代大学教育。  相似文献   

18.
国内科学精神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精神是科学中的"灵魂",它贯穿于科学实践中、凝结于科学建制中、体现于科学方法中、内化于科学家的"范式"中。国内关于科学精神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科学精神的本质与内涵;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科学精神的价值与社会功能;中国科学精神的历史与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乏对科学精神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缺乏从科学史、科学与经济、科学政治学等维度对科学精神进行解释;忽视结合历史与现实中的科学家的科学实践对科学精神进行具体微观分析;研究结论的抽象性导致对科学实践缺乏真正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要做好这一代表,首先要对先进文化的内涵做到准确的把握。先进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精神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它们对于推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赵明 《东方论坛》2002,(4):55-60
情感与智慧是人类精神生成与发展的两大主体因素,情感是内驱力,智慧是领航者,它们分别通向诗(艺术)与哲学(科学)的道路."轴心期"诸子的"哲学突破"与楚辞的"奇文郁起",是华夷大认同的战国时代精神领域中智慧与情感相互激荡的两大成果.楚骚的价值在于依托族类与时代的浩瀚情感体现了华夏民族精神的内驱力,显示了族类生命搏动的内在力量.屈原与楚骚,实为中国的诗魂.在一个诗性的民族中,诗魂牵系着族魂、士魂乃至民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