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梳理和分析我国现行的农业补贴政策,并从理论上分析农业补贴政策对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将我国18个省份(12个粮食主产区、6个非粮食主产区)分成三个地区组,建立六个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农业补贴对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表明:1)农业补贴通过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种粮积极性等途径提高了粮食产量。在粮食主产区和非粮食主产区,农业补贴对粮食产量的提高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非粮食主产区的边际效应略强。2)农业补贴主要通过促进农业产出增长、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和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等途径提高农民收入。三个地区组农业四项补贴的增收效应均是显著的,低产值的粮食主产区和非粮食主产区边际效应较大。  相似文献   

2.
粮食问题是最大的民生问题,粮食主产区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农民是粮食的生产者。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就抓住了粮食生产的根本。而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必须保证种粮农民收入增加。但是,目前粮食主产区农民的收入水平依然很低、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的互动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因此,要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强农民增收政策支持,健全农民增收多元支撑体系,完善粮食产区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在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优化粮食品种质量、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实现粮食转化增值、推进种粮规模经营、壮大特色高效农业、健全种粮激励政策、促进农民转移就业、改革农村产权制度、完善农村公益事业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粮食补贴制度绩效的成本—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粮补制度治理结构安排的效率标准对我国粮食补贴制度绩效进行了成本一效应分析,研究发现尽管我国现行的粮食补贴制度在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总体效果,但从成本一效应分析的视角看,近年我国粮食补贴制度的绩效却不甚理想,表现在粮补制度治理结构安排没有基于效率标准,从而使政府取得既有总体政策‘效果的公共支出成本过高.针对于此,本文提出了若干粮食补贴制度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家粮食安全与种粮补贴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农民实行粮食直接补贴是我国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大局。通过对2004年粮食直补情况的调研,我们认为: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目标定位应放在“以保障粮食安全和弥补粮农收入为目标,以稳定粮食产量为调节目标”上。总结江西粮食直补效应及各地直补实施中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将现行直补纳入农业税减免、统一规定全国粮食补贴下限并设立种植规模补贴、粮食补贴费用应主要由中央政府承担以及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民直接收入补贴制度、建立和完善包括农业补贴在内的农业支持法律体系、设立农业保险制度、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我国粮食财政直接补贴的政策实践,通过构建粮食财政直接补贴政策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指标体系做出标准化处理,再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方法)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然后通过AHP模型对我国粮食财政直接补贴政策的绩效做出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国家实施粮食财政直补前后的政策绩效差异较为明显,粮食直补政策对粮食产量和农民增收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因此,未来的粮食安全与农民稳定增收问题仍亟须补贴政策的加强及相关政策的配套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增收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村和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农民增收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要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必须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支持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  相似文献   

7.
粮食安全视角下的粮食补贴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世界范围来看,农业补贴的核心是粮食补贴.粮食补贴能否对实现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的双赢发挥积极作用,关键在于能否利用市场机制,以利益杠杆调动粮农的种粮积极性,使之能够从增产中增收,从而主动地寻求更高粮食产量上的均衡收益点.通过粮农种粮收益函数的构建,从粮食安全的视角分析粮食补贴与粮食安全(粮食产量)、粮农收益之间的关系,将粮农作为市场竞争中的经济人看待,确定了既能刺激粮食生产,又能减轻财政负担的合理补贴结构和最佳粮食直接补贴量.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关系到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农民增收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为促进农民增收应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扶持“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化经营,调整农业结构,开辟增收途径。同时要建设农村信息网络平台,加快农业科技普及和创新。要统筹城乡就业,加快城镇化步伐。落实惠农政策,提高政府效率。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关系到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农民增收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为促进农民增收应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扶持"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化经营,调整农业结构,开辟增收途径.同时要建设农村信息网络平台,加快农业科技普及和创新.要统筹城乡就业,加快城镇化步伐.落实惠农政策,提高政府效率.  相似文献   

10.
农产品结构调整政策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有其局限,而且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对粮食安全、宏观经济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加快城市化进程,降低农业人口比重,既符合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以玉米与大豆临时收储政策改革为突破口的粮食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顺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破解粮食“三高”等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但是,粮食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对粮食安全保障也产生了巨大冲击。粮食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短期冲击效应明显,长期稳定机制尚未有效建立;粮食市场波动明显加剧,粮食生产者面临着较强的收入不确定性冲击;玉米高库存问题得到扭转,但粮食供需结构性矛盾依旧存在;在需求刚性增长约束下进口数量激增,进口安全风险防范压力明显增大;粮食生产者直接补贴政策存在溢出效应,粮食生产者支持政策有待完善。新形势下,应加快粮食安全保障顶层制度设计,健全粮食生产稳定机制,完善国际粮食进口风险防范机制,加强粮食产业安全保障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2.
新常态下我国粮食主产区综合利益补偿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实施的"普惠性"粮食生产补贴政策对粮食生产的激励作用不仅越来越弱,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粮食主产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现有补偿机制的根本缺陷在于忽略了粮食主产区的经济发展基础——土地发展权。在经济转型背景下,我们应兼顾粮食安全与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发挥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协同作用,筑牢粮食主产区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建立粮食补贴"双挂钩"制度,加大适度规模粮食生产补贴力度,以土地发展权为政策工具对粮食主产区实施粮食生产、现代农业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乡一体化的"综合利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为调动农场主从事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发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美国和欧盟对直接补贴政策的重视程度和强调程度均非常高,其中美国的实施更为全面彻底.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增加粮农的收入,必须坚定不移地实行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水平.通过对粮食规模经营大户、商品粮基地、粮食生产大县实行更加有力的财政支持,完善我国的粮食补贴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4.
农业补贴政策是世界各国支持农业发展最主要、最直接的方式,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重点集中在粮食生产领域。现有的粮食补贴政策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制度保障,但市场机制扭曲、补贴空间变小等问题日益凸显。为此,我国应逐步推进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充分发挥市场与政府各自的功能优势,建立以粮食目标价格为核心、以国家收储和种粮直接补贴为配套手段的粮食补贴政策体系。粮食目标价格应以市场价格为基础,旨在熨平粮价波动的市场风险;保留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水平,以均衡城乡居民收入;重新定位政府粮食收储功能,确保口粮安全。为避免政策调整可能导致的市场大幅波动,并为粮食目标价格实施创造条件,粮食补贴政策改革需要积极稳妥地采取"两步走"策略。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粮食主产区是保障我国粮食有效供给的最主要动力源。近年粮食主产区经济尤其是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出现了不少新亮点,但粮食生产能力与财力之间的"粮财倒挂"现象依旧十分严重,过去"打补丁"式地出台政策已无法有效解决主产区经济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重塑对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新体系迫在眉睫。要以粮食主产省、主产县为平台,从立足生存性需要和发展性需要两个层面,构建粮食主产区发展补偿机制。为此,需要加快培育壮大主产区的粮食产业经济,加快构建定量核算与按量补还的补偿体系,加快构建补贴、保险与贷款"三位一体"的生产支持体系,以粮食为纽带加强产、销区投资合作。  相似文献   

16.
结合当前农民享受粮食补贴政策的实际情况,对粮食补贴政策的效应进行了深入调研。存在问题有:粮食补贴政策对提高种粮农民收入不明显;粮食补贴过于分散,不能形成拳头效应;补贴发放的时间过晚等。相应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制定粮食补贴条例等。  相似文献   

17.
粮食安全问题是关乎国家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从粮食生产和粮食供给的微观角度来看,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取得显著成就,但同时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也存在一些隐患,包括耕地和水资源短缺,粮食种植结构与消费结构不适应,种粮收益逐年下降,粮食生产劳动力老龄化严重,现有的粮食补贴方式具有不可持续性以及粮食浪费现象严重等。因此,需要从健全耕地保护监管体系,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优化粮食产业区域布局,构建生态高值粮食产业体系,推进新产业新模式融合发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完善粮食动态补贴机制,倡导全民节约等方面着手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8.
农资综合补贴政策的根本目标是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而政策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户对政策的认知程度。文章利用调研数据分析农户对农资综合补贴政策的认知情况,发现农户对农资综合补贴政策内容的认知程度不高,农户对农资综合补贴政策目标的认知出现分化,政策的宣传和执行落实力度对农户认知的影响尤为重要。提出政府应对农资综合补贴政策加大宣传和执行力度以及提高粮食主产县的农资综合补贴力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美、欧、日的农业补贴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增加农业补贴的数额。美国从农业保护主义走向农业强权主义,欧盟农业政策正在酝酿大调整,日本的农业保护有若干新举措。我国应建立有效的“黄箱政策”保护机制,加大“绿箱政策”支持力度,将粮食保护价收购改为直接补贴农民,从农村税费改革走向减免农业税费。  相似文献   

20.
近年,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中央财政出台了一系列农业补贴政策.林业补贴成为继耕地之后农村收入的新来源,对木材供应、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但从事林业生产的农民增收潜力由于惠林补贴不足而受到制约.农户在经营林业过程中无法享受与经营农业一样的政策支持,而且林业财政补贴的标准和额度也明显低于农业.所以,国家应加大对林业的扶持力度,将各项支农政策惠及林业,在推广和优化造林、森林抚育、林木良种和森林保险补贴的同时,进一步扩大林业补贴类别和范围,提高林业补贴标准和额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