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祖国的时候,我做了10年的国语教师,学生都是小我10多岁的高中生。来到日本後,我也幸运地当上了国语教师,不过学生大多是有了孙子孙女的爷爷奶奶们。这些“大学生们”恭恭敬敬地称我“老师”,我亲切地叫他们“某某同学”,很快我们就成了忘年的好朋友。於是有了许多关於他们的故事。我的学生们个个都对中国有著友好的感情,并对中国略通一二。野本隆同学自豪地告诉我他去过8次中国。当有人说打算去欧美旅游时,他却直率地说:“除了中国,我哪儿都不想去。因为中国太迷人了,即使去100次也不会够。”他最钟情的是中国多彩而神秘的石窟…  相似文献   

2.
关於今天的主题我想谈三点:一是关於十六大,处在政府和企业这个中间层面,我本人十分关注十六大,但不巧的是当时我去日本、韩国参加了“中日韩年轻领导人对话”活动,没有能够在国内及时看到十六大的情况。在日韩期间我发现,他们对十六大的关注程度不亚於国内,这就说明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的提高,中国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他们对十六大以後中国的政治走向非常敏感。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同中国建立一个中日韩之间的自由贸易区,对此表现出的热情远远超过中国,因为中国的市场在他们的出口市场中占的比例越来越…  相似文献   

3.
清理心灵     
那年秋天,我和几个等待分配且没有丝毫社会背景的同学忧心忡忡地去拜访一位老师。满头银发的老师一言不发地听完我们每个人无奈而又沉重的倾诉后,把我们带到他的书房里,然后拉上窗帘,点亮一盏灯。  相似文献   

4.
清理心灵     
《北方人》2008,(5)
那年秋天,我和几个等待分配且没有丝毫社会背景的同学忧心忡忡地去拜访一位老师,满头银发的老师一言不发地听完我们每个人无奈而又沉重的倾诉后,把我们带到他的书房里,然后拉上窗帘,点亮一盏灯。  相似文献   

5.
余明侠教授是我1991年到1995年在徐州师范大学历史系求学时认识的老师。大学四年,余老师没有直接给我们授课,但讲授中国近代历史的姜新老师常常提到“咱们的余老”,便对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后来在工作、考研等方面也对余老师多有讨教。2005年8月,我参加徐州师范大学历史系91级毕业10周年师生聚会后,去看王明堂老师。刚刚坐定,王老师向我推荐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的余明侠教授的新著《史学论稿》(以下简称“史稿”)。  相似文献   

6.
飞吧,足球     
.蘸沪翩墉罪娜毛礴一 一二今夭,又到了少先队小队活动日。云雀小 :了敬老院,百灵小队去了社区,我们山鹰小队 2.小虎说:“世界杯足球赛就要撇袍.脚火 5.我们惊呆了,这个人不正是我们的辅 导员李老师吗 他面无表情地望着我.们 6 .2』、虎 头认了 :“李老 ,我们错 !全怪世 界杯,闹得 带错师了 们心发 ,忍不住 我痒 踢球了。” 为什么不请我这 个大球迷参战? 来,咱们一起用一 场球赛迎接世界 杯吧!,, 8.听了李老师的话,队员们欢呼着 回球场,小虎高声叫着:“李老师,你 奔真 咔雌剧评:级玩是孩子的天性。 我们开展少先队活动,也应该…  相似文献   

7.
吴晓辉 《北京纪事》2013,(5):104-106
2013年3月,我这个连26个英文字母都忘却很久的人,去了澳洲自助旅行。由于不懂英语,我就靠一张当地中英文地图,连猜带蒙地参观了博物馆、美术馆。澳洲的生态之美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澳洲人是在森林里插花地盖几栋房子,而我们国内则是在水泥森林中插花地种几棵树。  相似文献   

8.
活到老,真好     
我们这一代许多人已经离休、退休,这给我一个感觉:我们这一代的确过去了。这就是老。人握拳而来,撒手而去,先是一样一样地搜集,后是一件一件地疏散,或者如某些人所说,只剩下老妻老夫老酒。上帝把幼小的我们给了父母;把青壮年的我们给了国家和社会;到了老年,才把我们还给自己。于是,老来的生命就显得特别的珍贵。 我说老比年轻好,一如收获比垦荒好。年轻时我们和命运对抗,到老来和解了。成年以前我们是“危机四伏”,门外每一步都是不可知,正所谓“冰炭满怀抱”,灵肉冲突,群己冲突,哪有安宁。谢天谢地,总算老了,跳出三界,不列五行。还用得着自己拿鞭子抽自己的背吗?再也用不  相似文献   

9.
晓帆 《21世纪》2001,(10):36-37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就在中国的家长们热衷于把孩子送出去留学的时候,外国的家长们也开始积极地把孩子送到中国来留学。美国、英国、日本和世界上许多国家“中文热”悄然兴起。我曾去日本某大学教授中文课,亲眼目睹了日本学习中文的热情。在日本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开了有关中国的课程。学生们之所以选修中文,是因为好找工作。当然,我所在的那所日本大学里,也有很多的中国留学生,他们基本上是自费去日本学习的。这些中国留学生报考的专业主要是经济、经营学科。以我工作过的某大学经济学部为例,中文方面开的选修课有“中国概论”(一)…  相似文献   

10.
我小的时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位远房姑姑。姑姑是村小学的老师,姑父是倒插门到我们村的。  相似文献   

11.
20年前,我在一家旅行社做导游。我们这家旅行社是在江南的一个小县城嘉善,嘉善虽小,这些年里出外旅游的人陆陆续续多了起来。前几天,我的一个初中同学去了南非一趟,回来跟我们聊起那儿的事情来,也是令大家很羡慕的。外出旅行能叫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了解各地的文化。算起来,我也是走过不少地方了,但若要论给我印象最深的,当然要数北京了。  相似文献   

12.
初识孙谦老师是在1982年一个万物萌生的初春,在并州饭店参加省作协小说座谈会。报到那天的饭后同古渊兄漫步在饭店花园小路上,便见前方一老者正在凝视着初绽新蕾的丁香树,看样子,我还以为是花圃的园丁。这时古渊兄拉我一把说:“走,看看孙谦老师。” 啊!这就是孙谦老师? 自打小时候起就看孙老师的小说、电影,印象中,如此的大作家绝非常人。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这时我写小说已有五个年头,五年中自然没少去南华门东四条,也知道孙谦老师就住在这条小巷中,但是却  相似文献   

13.
父亲的竹棍     
大千世界,事物万万千千,有些给我留下印象,父亲的那条竹棍就是其中之一,令我难以忘怀。小时候年幼无知,与几个伙伴去偷学校的图书,后来被查出,老师严厉地批评我们。父亲知道后,火冒三丈,随手操起竹棍,痛揍了我一顿,打得我脚上青一块,紫一块。打过后,父亲为我上药,语重心长教育我:“打  相似文献   

14.
当代日本动漫中所蕴含的“大国意识”,是日本社会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相结合的产物,担负着日本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功能。由于中日两国在文化环境上的固有差异,日本动漫中的这种“大国意识”因此又成了一把“双刃剑”,它在对日本青少年实现德育教育的同时,也给我国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带来了不良影响。这一点是值得我们警醒和深思的。  相似文献   

15.
声音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多么富有诗意的比喻呀。但在现实中,并没有让我感到诗一般的美妙。在我接到的这个班级中,除个别学生家长对自己孩子特别关心外,大部分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平时都是不闻不问的,只有到了期中、期末的时候才会关心孩子的成绩。一旦孩子成绩下降下了,他们不会去为孩子寻求原因,而简单草率地去怀疑老师的教学水平,去否定老师的一切。试问,这样对老师公平吗?记得前些日子我就受到了家长的无理指责。那一天中午,班级的某某同学的家长带着儿子气势汹汹地走到我面前,把考卷往桌上一丢,不分青红皂白劈头就问:“这次成绩为什么会这么差?考卷没给我们家长签名,你作为老师,竟然也不通知我们家长……”一连串的指责把我给愣住了。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的教育理念说来不新,但对于没有撷取精华的我们,则总是新的知识。以我们的课堂去对比美国中小学课堂给人的印象是:实用、合作、尊重。美国是实用主义至上的国家。实用主义精神渗透到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包括教育。大多数美国教师有一个共识:知识不是用来应付考试的,而是用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所以在美国的课堂里,我们很少见到老师在板书,学生在做笔记的场景。而多数情况下是老师引入学科内容,然后由学生设计与该学科知识相关的游戏,通过解决游戏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反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考试水平是世界一流的,而知  相似文献   

17.
老师布置了一道“特殊”的作业题,要我们利用星期天进行社会调查.走访市民。然后写成文章。我胆小怕事,每次出门都是和妈妈在一起。要我单独去进行社会调查,真的比登天还难。  相似文献   

18.
张志松 《社区》2011,(36):57-57
表弟在日本仙台一家贸易公司工作十多年,那天,他休假回国探亲,我到机场去接他。在我的印象里,表弟一向瘦弱,动不动就爱生病住院,而日本生活节奏非常陕,工作强度也较大,就凭表弟的这副身板,他能在日本适应得了吗?  相似文献   

19.
五一放假后到校。课间时,老师们都聚在办公室里说着假期里的见闻。这时一位低年级的小女生兴冲冲地走进办公室,“老师我在操场上捡到了一毛钱,交给你。”老师顺手把这一毛钱放在办公桌上,“好了,你快回到教室去吧!”他又继续着刚才的谈题。像是忘了给这位小学生一句表扬,甚至也来不及给她一个微笑。小女孩人似乎缺少什么似的,转身就走了。我真想走过去对她表扬一下,或者给她一个微  相似文献   

20.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的楷模,但有些小事却往往被教师们忽视了,本是应该做到的却没有做到,不仅有损自己的形象,还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在这里给教师们提个醒!捡起地上的纸屑一次听课时,上课的教师走到班级门口时,发现教室门口有一张纸,他大声地说:"值日生赶快上来把班级门口那张纸捡掉,其他同学把自己座位旁边的纸屑捡干净。"老师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离开座位弯下腰去捡地上的纸屑,老师却站在讲台前扫视着,"老师,请您把脚抬一下,让我把您脚下的纸张捡掉。"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