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HE Ling-feng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通过量化、比较、示例及赏析等方法,具体揭示作为《汉书》重要修辞手法的对偶在艺术上的不凡之处,以及《汉书》语言的骈俪特色。 相似文献
2.
何凌风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1(1):82-86
对偶是《史记》散文诸多修辞手法中数量巨大的一种。它的广泛而成功的运用,对《史记》语言总体风格的形成产生了积极而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池昌海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2(1):46-52
同义词使用的特殊修辞功能在《史记》中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其一,体现儒家等级伦理文化规约;其二,表现西汉王朝本位意识;其三,记录先秦历史发展印记;其四,显示人物语言和物件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4.
5.
李向明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7(3):66-69
《史记》在我国历史、文学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史记》的评论艺术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与先秦古籍、汉初文赋、太史公的创作目的有着密切联系 ,其“寓论断于叙事”、“夹叙夹议 ,叙议结合”、“直抒胸臆 ,画龙点睛”等评论方式也引起了后人的高度重视 ,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晓玲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5):66-69
《史记》语言的文学性历代以来都受到重视,成为《史记》文学研究的重要方面。汉魏六朝在对《史记》的叙事、文风等文学特点的评述中已有了对其语言的概括性认识。唐代尤其中唐以后,在古文运动大文化语境中,文人开始从文学角度来关注《史记》,韩柳"雄深雅健"、"峻洁"的概括代表了文学家对《史记》语言的整体感受。宋代随着文章学的发展,宋人不仅重视文章整体性的起承转合的章法,更深入到句法、字法的探讨。明代,随着文学复古运动的高涨,《史记》字、词、名句的研究更加深入细致,专著频出,开拓了《史记》语言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7.
文学作品中的对比手法并非司马迁首创,但司马迁却是运用对比手法十分出色的一位古代作家。他在《史记》中对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为后人的写作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宝贵的东西。本文从自由灵活的形式、爱憎褒贬的寄寓、鲜明形象的刻画三方面论述了《史记》高超的对比艺术。 相似文献
8.
宋娟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11-13
材料是提炼和形成主题的基础,是表现和深化主题的手段。聚材取事,最能体现一个写作者的眼力和见地。本文即从七个方面探讨《史记》人物传记中材料的选择与处理艺术。 相似文献
9.
刘小双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3):59-60,69
本文试图从记述对象身份、事件选取和表现方式三个方面将桐城派文章与《史记》中的人物传记进行比较,揭示了桐城文章虽对《史记》有所继承,但却体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阐明桐城派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在整个有清一代成为文坛盟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何旭光 《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7(4):9-13,15
司马迁具有朴素的辨证法思想,因而《史记》中充满着辩证艺术。主要体观在以下方个方面:历史的“实录”原则与文学的表现手法、现实与理想、美与丑、共性与个性、大事件与小故事、正与反等。 相似文献
11.
任家帝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3(1):72-77
生死观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司马迁和《史记》更是无以回避。探讨分析了司马迁之生死观在《史记》中的体现及内涵,并略论了司马迁生死观对儒道两家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渭清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2):16-18
楚文化的影响、时代精神的熏陶和特殊人生遭际共同促成了司马迁“好奇”的审美倾向 ,从而使《史记》在叙事风格上充满奇异之美 ,具体表现在 :为“倜傥非常之人”立传 ;夸张虚构情节 ,制造传奇色彩 ;有意采撷荒诞不经的神灵怪异之事 ,制造神秘感 ;乖离史实 ,突出奇人。 相似文献
13.
《史记》"游侠"略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鹏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91-93
“游侠”在历史上以不同的身份出现 ,或为刺客 ,或为卿相 ,或为布衣。侠是“义”的化身。侠义精神为后人所称颂。 相似文献
14.
《史记》与《荀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桐生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2):69-72
司马迁与荀子之间虽然不存在所谓的师承渊源 ,但由于《荀子》是儒家的重镇 ,所以司马迁必然要研读《荀子》 ,从文字上就可以看出《史记》与《荀子》之间有着紧密的学术联系。《史记·礼书》与《荀子·礼论》互有异同 ,《史记·乐书》则与《荀子·乐论》观点相通 ,《史记》在法后王、自然人性论、富民重民等观点上对《荀子》有所吸取 相似文献
15.
李峰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29(2):66-69
关于秦朝疆域四至,司马迁和秦朝的琅邪刻石各自给出了一个说法,然揆诸史实,司马迁的始皇26年的四至实为始皇33年的四至。而琅邪刻石四至中的西、北二至直到秦朝灭亡也没有达到。司马迁的四至说显然属于误书,而琅邪刻石四至说既可视为秦人在故意夸大自己的功业,又可视为其意在表达一定要在南北用兵的决心。 相似文献
16.
《史记》中有关人物命运预测的部分史料能够应验,是有深刻原因的。预言者科学的观察与研究、罗森塔尔效应的作用以及流传中的附会与选择,可以部分地解释这些史实。将司马迁笔下自我品鉴及他人品鉴的相关史料贯通起来,可以窥见其“究天人之际”良苦用心之一斑。 相似文献
17.
陈涛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2):49-52,56
中华书局出版的标点本《史记》,句读上出现了一些欠妥甚至失误之处,可归结为:当属上而属下,当属下而属上,当断而未断,不当断而断,引语误标等。 相似文献
18.
略论《史记》中的经济管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瑾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3):78-80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等篇目中所表述的经济管理思想,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特殊的现代意义.他以"法自然"为哲学基础、"善因论"为基本理论的一系列经济管理思想和方法,以及"因之"、"通变"的原则,对当代经济改革和经济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