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知识经济时代,建立和完善人才损害赔偿制度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法制的发展植根于社会需求,法律必须与不断变化的文明状况相适应。发展知识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依法尊重和保护知识、尊重和保护人才,是发展知识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中央政法委、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旨在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法律人才。《意见》中所说的卓越法律人才是指应用复合型、国际型、基层型人才,是司法实践中能够将理论、规范、社会环境和治理目标协调与平衡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全面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入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的法治化发展,农村法治建设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我国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将法律文化建设融入到社会主义农村的建设中,将依法治国的法治理念融入到农村的文化生活文化建设中势必会推进农村的法治化进程,使农民的法律意识得到不断提高,应该从制度层面和意识层面等多角度全面加强农村的法治建设,不断完善农民纠纷解决机制,使农民解决纠纷的思维方式逐渐向法治化转化,促使我国早日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逐渐向法治国家进行全面转型时期,这样就使我国法律界需要更多的人才,才能满足法律部门的需求,并能够为国家治理、建设经济和和谐社会提供一定的法律人才。在高校开展法学课程,按照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多元化的教育,但是目前法学教学方法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就法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作用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中职学校所培养的学生,作为未来国家的中层次建设人才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不仅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栋梁,寄托着中华民族的未来,而且同样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寄托着中国法治之路的希望。可以说,中职生的法制观念如何、法制素质怎样,将关系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中华民族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因此,研究中职学生的法制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必须明白法治的定义,清楚依法治国和依宪治国的关系,明确党依法执政的新任务,增强法律意识,懂得依法行使权力和义务。党的新部署对非法律专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在非专业领域普及法律,真正体现法律的生命力和法律的权威。本文简述了如何有针对性地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依法治国方针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但是,当前我国在法治建设方面仍存在着诸多不和谐的因素。本文通过对法治社会的现状做出阐述,以使法治建设获得更好的发展,以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社会、经济以及文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在法治建设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以及不断完善为依法治国的实现创造了优良的环境条件,然而通过对我国基本国情的分析可知,依法治国的实现还欠缺充分、完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性与紧迫性。涉外法治人才是具备扎实的法学专业知识、熟练的外语语言运用能力、学科交叉融合的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与爱国情怀的复合型法律人才。本文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意义入手,分析了广西民办高校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生源差异、培养模式、机制体制方面的困难,同时提出广西高校应结合自身优势与地理条件进行特色化、差异化培养,最后提出从人才培养路线、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构建涉外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建设要求加强全国人民的法治观念.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国家的法治进程受到其法治观念的直接影响.近些年发生的一些列事件表明大学生的法治观念仍需加强,所以对于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养成和提升需要足够重视,培养大学生具有法治观念、拥有法律信仰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1.
1999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法治作为一种先进的治国方略已被我国所接受,成为我国的治国理念。普法作为推进法治社会进程的一种手段正迅速展开,我国已经完成了五个五年全民普法规划,正在积极开展"六五"普法计划。普及法律的工作正如火如荼的进行,我们需要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来展开未来的工作,农村作为我国的大后方和根据地最能反映普法工作的成就和不足,因此我们在孝感市孝昌县实地调查了农村普法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大学生中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促进全社会法治文化的提高,切实维护我国法律法规的权威.笔者主要分析了社会实践教学对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路径,以为类似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法治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法治文化是是立法的思想和心理基础,是正确使用法律的思想保证,是公民守法的心理基础。法治文化建设对国家的稳定发展,保护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高校的法治文化培育是我国法治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本文通过论述高等学校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高等学校法治文化的培育策略。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首先是民主法治社会,民主法治是现代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和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社会理想,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其中,民主法治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法律素质的提高是全民族法律素质提高的前提和基础,而决定法律素质的关键因素应是法律信仰,法律信仰是法治精神得以形成和法治社会得以实现的关键。本文试就如何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进行探讨,寻求切实可行的培养途径,以促进法治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法律援助是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保证那些经济困难的弱势群体或特殊案件的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同时建立法律援助制度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方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法律援助有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保证依法治国得以实现,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然而,在当今司法实践中,阻碍法律援助建设的问题也存在,例如:人均法律援助的资金等经费问题有待于迫切解决。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法律建设水平还不算高,要想充分实现宪法和法津赋予公民的各项权利和自由,还有很多工作等着我们去做。因此,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制度是刻不容缓的。本文论述了我国在法律援助实践中所呈现出的一些问题,通过看到这些问题来具体列出方案解决法律援助的困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解决好法律援助的资金来源问题,使得人们的基本人权和诉权得到真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周海波 《人才瞭望》2015,(4):202-204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的治国方略的重大部署。高等学校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必须转变管理理念,加快人事管理的法治化建设步伐,目前还面临着很多挑战,要不断完善人事法律制度,尽快转变管理观念;各高校要制定合法、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提高人事干部和教职工的法律素养,依法办事;厘清政府与高等学校的关系;完善人事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经济法对于培养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法律教学内容相对其他学科比较枯燥,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对此,在经济法教学过程中应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体制改革及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之一,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这是我们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  相似文献   

20.
法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完善法制是对和谐社会的支撑,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依赖于法律制度的推进,必须借助于法治建设。法治社会不等同于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应当是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