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人才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的劳动、取得创造性劳动成果的过程。创造力是人成才的关键,通过创造力的培养以提高创造能力,依靠创造性劳动以取得创造性劳动成果。一、创造力的概念界定目前学术界对创造力及其培养  相似文献   

2.
人才是“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进行创造性劳动,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或某一工作上做出较大贡献的人。”人才之所以能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较大贡献,是因为人才通过创造性劳动,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新事物、新价值、新人格。创造性是人才聪明才智高度发展的表现,是人才的本质属性。创造学家认为:每个人在幼年时代都具有潜在创造力。然而,在后天的发展过程中,有的人潜在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成为人才;而相当一部分人,其潜在的创造力却逐渐减弱,甚至枯竭,成为重复劳动的庸才。个中原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是肯定…  相似文献   

3.
创造力是个体或组织产生新颖而具有特定价值的心智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创造力管理是指通过开发、培养和利用员工的创造力来提高组织绩效的管理活动,它包括三个部分:对员工创造力的管理(知识管理领域)、对创造性人才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以及对创造性产品的管理(产品管理领域)。本文对创造力管理的探讨仅限于前两者,它们是创造力管理的核心内容。创造力管理是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4.
曾厂存 《人才瞭望》2008,(11):32-33
人才的最本质特征就是创造性。大学生除具备良好的素质,还需要创造力,才能进行创造性活动,获得创造性成果,成为被社会所承认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5.
所谓人才自我埋没就是"成才者或人才自己否定自己的成果和素质"。也就是说人才埋没的原因主要是来自成才者或人才自身,即成才者或人才自身埋没自己的才华和创造性劳动成果,进而导致自身及其才华未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与人才的社会埋没相比,人才的自我埋没  相似文献   

6.
人的成才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凭借自身素质和一定外部条件取得创造性劳动成果后,还需要得到社会的承认。所谓人才的社会承认,就是指在人才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社会对成才者的素质和成果进行肯定和认可的活动。马克思指出:"既然人天生就是  相似文献   

7.
谈谈潜人才     
人才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能以其创造性劳动,对社会或社会某方面的发展,作出某种较大贡献的人。人才的本质则是创造性、进步性、社会历史性的统一。 按人才成长过程加以划分,人才一般可分为准人才、潜人才、显人才.其中,准人才是指基本具备人才基本要素,能基本适应某项工作者;显人才即是处于显露阶段的人才,是指创造性劳动成果被社会承认,并正在发展的人才。 潜人才,即潜在形态的人才,是指已取得创造成果,但未被社会公认的人才;或者是指已取得初步成果并正在取得创造性劳动成果,未被社会公认的人才。前者,实为已成才,只是创造成果处于待显(待公认)阶段,因而称为遮蔽型潜人才,或称隐人才;后者,实为正在成才,创造成果处于进一步孕育阶段,因而称为未果型潜人才,或称趋人才。 潜人才的主要特征为:(1)待定性.其含意是指孕育阶段的创造成果是不够成熟的东西,尚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8.
人才的最本质特征就是创造性。大学生除具备良好的素质,还需要创造力,才能进行创造性活动,获得创造性成果,成为被社会所承认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9.
人才创造性实践活动制约和决定着人才成长,一个人能否成才,除了生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影响之外,主要取决于他的实践方向、勤奋程度及方法效度三个因素,可见创造实践在个体成才过程中的作用。那么如何对创造实践进行战略设计呢? 创造实践的战略设计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考虑。 一、创造实践的目标设计 目标设计对个体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大致表现为:①导向作用,目标设计好以后,其创造实践就要  相似文献   

10.
创造性是思维的灵魂,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不仅必要,而且切实可行。我们应该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模式,抓好课堂主阵地,,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高素质、富有创造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世界竞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人才的自我埋没,也称人才的无形埋没,是指成才主体主要由于自身的原因而造成的自我内在素质得不到体现、自我创造性劳动成果得不到社会承认,或仅得到部分承认的人才埋没现象。造成人才自我埋没的原因主要来自于成才者自身,而成才者的自身因素又往往涉及多个方面,既有身体方面的,也有心理和思想方面的。本文将暂且撇开身体方面的因素,而单从心理角度出发,从以下四大方面来谈谈导致人才自我埋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我们正在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知 识经济是以知识为最重要资源,即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之上的经济。知识是人的智力的产物,知识经济说到底是人才经济、智力经济。因此,进行智力投资、积累智力资本、使自己成才是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的理智选择。 什么叫成才?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创新性人才?其中有没有统一的成才模式?如果有,这个模式是怎样构成的?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根据马斯诺的需要层次论,成才是人生最高需要——自我成就需要的实现形式,是主体人向着某个成就目标持续追求、不断进步的活动过程。成才和成功、…  相似文献   

13.
浅谈大学生人才增值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从实质来说.大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就是人才增值的过程.研究了解大学生人才增值的模式、规律、特点与方法,对于降低其成才成本,帮助他们驶入人才成长的快车道.实现跨越式升值,进而提高人才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品质.学牛是否具有创新能力,这是今后能否更好成长的关键.学生创新能力依赖于教育和培养.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体现,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其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应该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主张优秀的作文应当有突破,立意新、选材新、表达角度新等等.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相似文献   

15.
要注重潜人才的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潜人才的内涵和特征 1、潜人才的内涵潜人才是指处于潜在形态的人才,是以其创造性劳动已成才或正在成才并取得初步成果但尚未被社会承认的人才。潜人才犹如深埋地下的“金矿”—富有开发价值;——又如深埋地下的颗粒饱满的“种子”——充满希望和力量。—2、潜人才的特征潜人才具有待定性、相对性和机遇性的特征。待定性:l)也叫不确定性。它是指潜人才的发现与被埋没是不确定的。他的开发与自身因素和社会原因有关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脱颖而出变成,,显人才;也可能被埋没而成为长期性的潜人才;也可能变成永久性的潜人才,还可能退化为非人…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弟子不必不如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些都是古人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而至今渊源流传,乃至今天我们常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要想使学生达到这种程度,最重要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人类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意识能动性的最高体现。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是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接受知识,而教育若是一味地只传授死知识,就会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课堂上,运用适益的方法与手段来普及创造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潜创造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什么是创造力呢…  相似文献   

17.
人才成长规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要成长,学科亦要发展。人才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与众多的其他学科密切联系.人才规律的研究更要不断地汲取其他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不断地充实自身。本文主要从成功学中的有关原理透视人才成长的规律,如有志者事竟成、识时务者为俊杰、成才是综合素质的结晶、需求层次决定人才成长高度、大器晚成、合作竞争是人才成长的有效途径、行动和速度决定成才关键等成才规律和特点。以期望能对推进人才学的学科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人与人之间的能力是不同的。人才的能力结构与非人才的能力结构也是不一样的。如果能知道人才的能力结构,就可以追根溯源地挖掘相关本能及其能力的成长、发展过程,从人才的能力结构出发,挖掘、寻找相关的形成规律,从而科学地找出规律与教育方法,给出培养孩子成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而国民创造力的高低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尺。人才,尤其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民族振兴的关键。语文作为学校教学的一门基础学科,理应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出不懈的努力。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20.
石磊 《人才开发》2006,(2):18-19
靠自身还是靠条件,靠积累还是靠机遇,对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否能正确把握,决定一个人是否能成才。有人认为只要个人勤奋努力便能成才;有人认为,只要有机遇便能成才。实际上, 他们都犯了哲学上的“行而上学”的错误。人才成长是内外诸因素的综合效应,不能片面将之归为某一方面。成才不仅需要有机遇的垂青,更要以个人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