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4 毫秒
1.
大约是在1958年前后吧,全国已经出现大跃进的形势。中国与苏联的关系日趋紧张,我的副博士研究生头衔已经成了嘲讽对象。系里人手又短缺,于是就让我去教中国文学作品选课。过后不久,索性改为助教,正式成了一名年轻教师。  相似文献   

2.
未名与无形     
天长日久,未名湖已经成了北京大学的象征.作为中国名牌大学之象征的一湾湖水竟然因未名而得名,本身就生出许多奥妙神奇的故事,让人(包括  相似文献   

3.
王蒙(作家):首先,我祝贺这本书的出版.并向王天兵先生表示敬意,因为他在中国介绍巴别尔已经很多年了.……  相似文献   

4.
我经常在报纸或电视上看到报道说,某人车祸后成了植物人,或某病人已经脑死亡。我想知道脑死亡者跟植物人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5.
编读往来     
福建省古田县游彩巾 我订《家庭科技》已经三年,2005年我又订了。从中我收获多多,《家庭科技》几乎成了我不可缺少的"生活参谋",我越来越喜欢这本读物。现有一事求助。 我是干性皮肤,秋风一吹脸  相似文献   

6.
走向新世纪的文艺之思--中国文论最新热点问题研究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对中国文论的历史性回顾与反思成了理论界关注的话题,有关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问题更是热度不减,而文学的文化研究已经形成潮流并显示出广阔前景.此外,关于文艺精神价值取向的讨论、中国文学的现代性问题的争鸣和全球化对文学和文学研究的影响探索等,为世纪之交的中国文论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7.
熊光清博士所著的<中国流动人口中的政治排斥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出版了,这本书是在作者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我作为他的导师,对于该书的出版甚感高兴.  相似文献   

8.
花一样的美丽和寂寞 "总有一天,你的掌心会开出最灿烂的花,埋藏了长达百年的皇冠将破土而出,戴上它,你就成了花国的女王." 这是婆婆生前对我说的话.那时,她已经有四百多岁了,容颜被岁月摧残得犹如枯枝败叶.她不停地咳嗽,声音在风中断断续续的.  相似文献   

9.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有人就提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许多人不同意这种说法,引起了争论.进入21世纪初,中国正在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国民经济连年高速增长,GDP增长速度一直居于世界首位."中国制造"的产品畅销全世界,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并被称为"世界工厂".中国各地到处盖起了高楼大厦,全国成了建设大工地,还有迅速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这一切被称为世界奇迹.近500年来,中国国势一直下滑,现在正越过谷底.国外有人出版了一本畅销书,名日:<中国已经睡醒>.  相似文献   

10.
"夕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 庄周梦蝶是两千三百年前的中华文化重大事件.2007年9月,我完成了<庄子奥义>.其中说:"庄子终其天年而物化,化为中华民族永恒的梦中蝴蝶,成了古典中国顺道文化之魂."恍惚之间,庄子化蝶飞入我的白日梦.  相似文献   

11.
你有权变老     
近十年来,"年轻"二字成了生活格言,"永葆青春"成了媒体宣传的口号,"看上去年轻"则成了自律的基准.化妆师开发出无数针对衰老肤质的乳液,每一句广告背后的消极暗示都令30岁上下的女人感觉身陷囹圄,"肉毒杆菌注射剂"成了畅销产品,抗衰老(Anti-Aging)成了当代德语热词,无数这些亮晶晶的小册子都在提醒你:年老是过时的象征. 最近,我在一堂讨论课上向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士询问年龄.她撇撇嘴说:"29."我问她刚才做出那种表情是什么意思,她回答说:"我觉得很难为情,我快30岁了,我不想变老,变老好可怕."其他参加讨论的女性,年纪都在35-55岁之间,她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表情也开始尴尬起来.好在我花了十分钟便与这位女士达成共识:"forever young"的好处显而易见,甚至应该令人称绝.  相似文献   

12.
前年,吴雁南教授和我谈起,他正和许多位中国近代史专家、思想史专家合作,编写一部《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篇幅较长,规模宏大,时间跨度从晚清到新中国建立之前的半个多世纪.时隔两年,现在这部多达4卷、200余万字的煌煌巨著,已经杀青,即将由湖南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参与工作的主编和撰稿人中很多是我的老友或新交,我由衷地为他们取得的成绩感到鼓舞、欣喜.  相似文献   

13.
<正> 马瑞芳的散文,近几年来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我以为,迄今为止,最能体现她作品特色的,是她的写知识分子题材的散文.这个印象在我读了她最近出版的散文集《学海见闻录》后就更加深刻了.知识分子问题,历来为人们瞩目,因为在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中,知识分子是最活跃的一部分社会力量.中国知识分子在二十世纪中国舞台上的命运变迁,可以说给文学创作带来了极为丰富的素材.近年来,虽然以知识分子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产生了不  相似文献   

14.
"少林寺现象"作为佛教与社会关系的本质呈现,对中国佛教而言,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它们构成了当代中国人另一种形式的信仰危机.同时,它们亦引出了宗教社会学在中国的重大命题:中国人对佛教信仰的传统认同方式,中国社会对佛教的传统认同方式,佛教神圣资源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配置和利用方式,已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走在了变革的边缘.随着少林寺存在模式的变化,世人的佛教信仰方式也随之改变."少林寺现象"恰好说明,在寺庙、和尚与佛教信徒们的信仰之间已经构成了某种认同之间的冲突.于是,何谓佛教?何谓真正的佛教信仰?人们信的是"佛",还是信的是"教"?佛教信仰的真实性与合法性,究竟存于何处?这就成了当代中国人另一种信仰危机的主要内涵.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革命兴起的时候,欧美资本主义已经侵入了中国。怎样对待这一股外来的侵略势力?成了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既生疏、又复杂的大问题。太平天国以拜上帝教来号召群众,发动革命。它把崇奉上帝的男女称为兄弟姐妹,都是上帝的“赤子”;把同敬上帝的外国人称为“洋兄弟”,都是应该相亲相爱和予以信赖的。结果注成了历史上的大失误。事情尽管已经过去,但  相似文献   

16.
孙伊 《东南学术》2003,(1):42-43
自188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H.M.Posnett)第一次用"比较文学"命名他的专著至今,比较文学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而1986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之后,很多国内的学者投身于这个领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逐渐建立、完善着这一新兴的学科体制,使其逐渐成一门"显学".  相似文献   

17.
<正> 陈叔平同志的《巴黎公社与中国》一书最近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他十年来孜孜不倦钻研的成果,不知几易其稿而成的.我一直注视他在这个课题上的努力:1981年拜了他的第一篇关于晚清时期我国有关公社的报导及评论;1983年又读到比较完整地叙述到公社在中国历史各阶段的反响;1984年再看到综合论述巴黎公社与中国的文章,实际上也只写到十年浩劫前夕,总令我感到著者尚未尽兴发挥,言有未尽.现在出版了盼望已久的这部专  相似文献   

18.
开展科技兴农服务是引导农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已经成了当前深层次推进农村改革的重点.供销社作为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理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加大改革力度,成为科技兴农的主力军.这也是新时期供销社为农民服务延伸和发展的必然抉择.  相似文献   

19.
夏曾佑 陈寅恪从欧洲留学归国,去见他父亲的老友,饱学之士夏曾佑,他对陈寅恪说:我很高兴你懂得多国文字,有很多书可读.我只能看中国书,但可惜都已经看完了,现在无书可看.陈寅恪当时认为真是荒唐,中国文献典籍浩如烟海,怎么可能读遍之后无书可看呢?等到陈寅恪七十岁时,他对人说,我现在老了,与夏先生很有同感,中国书虽多,不过基本...  相似文献   

20.
赵旭 《北方论丛》2004,(1):127-130
中华法系是一种把成文法与判例法有机结合的法制,二者相得益彰.当代学者对宋代判例法的性质和意义往往认识不足,宋代的法制中已经产生了成文的<断例>.北宋的历史情况清楚地说明了判例法在中国的传统渊源.宋代"例"的发展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判例法及其实践步入成熟的关键时期,具有立法上的成文化和实践上的自觉因循之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