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驻卫警察的主要职责是维持驻守机构之安全,保证其工作的正常开展。南京政府统治时期一直致力于整顿警政,尤其是抗战胜利后,更对驻卫警察的来源、组织、经费、技能等各方面予以了调整与整顿,加强了警察机构的控制力。  相似文献   

2.
晚清警察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治安制度的转型.然而,为何摈弃传统治安模式而采纳警察制度,这需要从时人的警察观念中去追寻.其间,各类趋新人士不懈呼吁,但主张各有侧重.外交使臣及游历官绅最先记载与介绍西方警察,尤其是驻日公使黄遵宪对警察的理解全面而深刻,为国人警察认识发蒙.早期改良思想家明确提出了移植警察制度的倡议.甲午之后,部分趋新官员从办警以裁兵善后与办理交涉的角度,向清廷建言.与此同时,维新派创立湖南保卫局,乃中国兴办警察的首创,以官绅合办的组织方式,于维持治安之中隐寓民权.庚子之后,新政开始启动,部分督抚的建警言论影响了清政府的决策,警察观念的更新终于促发警察制度的全面移植.整体来说,国人对警察的认识有着从直观粗略到全面系统的趋势.不同群体因社会角色与思想资源有别,警察观念与建警立意也区别明显.他们对西方警制不同侧面的选择共同影响了晚清移植警察制度的样貌.  相似文献   

3.
租界警察作为租界的重要管理机构,是西方现代警察制度引入中国的一个窗口,是中外警察制度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连接点。租界警察在客观上为清末警政提供了一个范本,租界警察不仅对清末的警政思想和实践产生了直接影响,而且影响了清末京师警察机构的建立。租界警察对清末警察建立的各种影响,既是中国传统治安模式接受西方现代警察制度的改造,也是当时西方国家体制对中国管理体制影响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4.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适应国民党独裁专制统治的需要,近代警察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个时期,进一步完备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警察网,使之更加趋于严密;制定了大量的警察法规,逐步完善了警察的内部管理体制;警政建设多方加强,不断健全警察的社会管理职能;强化了对各类警务人员的教育训练,使整个警察队伍素质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警察起源这一重要的理论课题做了较全面的探讨。认为警察的起源从形式上看, 继承了自然状态下人类生活方式的某些因素。但从本质上讲, 真正的警察从其产生之时起就必然包含着阶级统治的政治内容。并对警察现象的产生过程, 早期的警察形态及历史特征和意义做了客观的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6.
试论警察权力滥用的预防和避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部分警察权力的滥用,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严重损害了警察的形象,给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必须从根本上进行治理。究其原因,有历史的、相关制度的机制上的,以及执法环境等多方面的问题。预防和避免警察权力的滥用,必须通过完善法律制度、严格界定警察的权力范围,加强警察队伍的素质建设,健全内外监督体系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政治的国家警察法律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对于我们深入了解警察法制建设的规律.借鉴国外警察法制建设的经验.促进我国警察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电影《寻抢》在当前繁多的公安题材影视剧作中与众不同。它不仅讲述了警察马山寻枪的故事,而且通过寻枪的行动。完成了对警察生存境遇包括权力的和体制的反思,完成了对警察生命价值的审视和对工具理性的批判.从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工具理性的四个雏度对警察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困此,电影《寻枪》成为了指涉警察文化的寓言。  相似文献   

9.
警察执法侵权的民事责任在我国的法学研究中很少受到关注。通常学者认为,警察侵权的责任仅仅包括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以及国家赔偿责任,而将民事责任往往排除在外,这种将民事责任排除在外的做法与当今国家赔偿向民事赔偿融合的国际大趋势相违背。因此,从国内外警察侵权责任的承担和我国国家赔偿法的发展历史看,论证警察执法国家赔偿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并存融合是大趋势。  相似文献   

10.
自1829年英国建立新警察制度后,新警察的社会形象十分糟糕,被民众一度称为"蓝色魔鬼"。新警察糟糕的社会形象直接影响到警察的发展和有效执法。19世纪中晚期,英国启动警务改革。通过限制新警察权力,淡化警察的专制形象;提高警察效率,创造平安环境;扩大服务范围,满足社会和居民的需要等措施,英国新警察在民众中的形象发生了颠覆性变化,一跃成为"宝贝警察"。  相似文献   

11.
论近代警察制度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警察制度已成为中国社会政治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重点论述了我国近代警察制度在帝国主义列强的强权政治压迫下,被迫接受、形成、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对国际辅警制度的考察与有效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海洋法系国家(地区)辅警制度的考察,对我国辅助警力队伍的形成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借鉴的有效性在于保障辅警制度的规范化——法制化、市场化、辅助化和社会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袭警案件呈现高发态势,同时具有突发性、暴力性、群体性等特点,给国家法律尊严、社会治安稳定和警察个人权益造成严重威胁。这与警察在执法活动中忽视和误解人性化执法有着直接关系。警察在具体执法中应树立人性化理念,同时针对警察在人性化执法中的误区进行反思,对人性化执法进行合理定位,使警察在执法中能有的放矢,从而遏制袭警现象的发生,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新刑诉法规定了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时目击犯罪的情况可以作为证人出庭作证,但是法律和相关司法解释并未对警察出庭作证的保护措施作出规定。当警察在反恐诉讼中出庭作证时,尤为需要获得国家和法律的保护。探讨在反恐诉讼中保护警察证人的必要性和价值理念等问题,借鉴外国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我国反恐诉讼警察证人保护机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的开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开创于清末,在机构创设、法规制定及教育实施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近代意义上的即资产阶级的警察是伴随西方国家制度和法治理论而诞生,依据宪法和法律而存在的,是国家行政部门中执行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治安职能的拥有一定武装力量的专业性文职机构和人员,警察的机构和职能逐渐实现了独立化,而从军队、司法机关和其他行政机关中分离出来。①  相似文献   

16.
袭警案件的多发凸显了警察人权面临的困境。警察人权处于警察与国家、警察与公民双重关系之中,结合行政法学上“特别权力关系”和“反射利益”两个基本概念研究警察的多重身份和警察权对警察人权的影响,有利于在理论和实践上对警察权益保护的研究能在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上进行。  相似文献   

17.
警察法学从提出至今已初步形成自身的理论体系,但学界对警察法学内涵的界定及其内容体系等基础理论方面仍未达成普遍共识。警察法学因其自身的特性在公安法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而决定了其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是公安法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于公安院校各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和主干课程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1911年的辛亥武昌首义,给当时社会带来了深刻变化,湖北临时警察筹办处开风气之先,成为中华民国最早的警察机构。这一机构的诞生,不仅填补了清廷倒台后的治安空白,而且在运行过程中,克服了战事频繁、秩序混乱、经济困窘、人员奇缺等诸多困难,客观上起到了襄助革命颠覆清廷的作用,最终成为革命成果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宪政理论对我们重新界定警察权、规范和完善警察权的运行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和方法论意义。宪政框架下的警察权应该是法治的、有限的、廉洁高效的和透明的,但现实中的警察权在运行中存在着定位不准、监督不力,绩效评估制度不完善的困境。宪政框架下警察权完善的途径与目标:建设宪政民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警察权的重新定位;合理的绩效评估制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