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韩孝俊 《新天地》2011,(12):474-474
农村初中,班主任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学生辍学。应该说,虽然考上大学已不再分配工作,但家长也很支持孩子上学,即使举债也在所不惜,前提是孩子必须有冲击重点高中的希望,否则,一小部分孩子就会有辍学的可能。十几年前,刚当班主任的头几年,我家访辍学生的结果大都以失败告终:任凭你跑穿了鞋底,磨破了嘴皮子,家长就是不吭气。  相似文献   

2.
犯罪原因非常复杂,它是犯罪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尽管犯罪是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已达成共识,但在究竟哪种因素起着主导作用的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当然,现代犯罪学家大多倾向于社会因素的主导作用。然而,既然人的心理支配人的行为,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也是通过作用于心理促成犯罪行为,就必须探讨犯罪的心理动因。精神分析学作为深蕴心理学和心理动力学,有助于我们揭示犯罪的深层的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3.
丑是一个具有独特重要性的美学概念,几乎贯穿西方整个美学史。但丑是一个绵延发展的概念,是尼采把非理性的真正的丑带入了美学,丑是强力意志的体现。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都是非理性的。  相似文献   

4.
宋定国 《中华魂》2011,(4):61+58
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人是我的父亲,我一生最为崇敬的人也是我父亲。由于工作的原因,父亲两年前去世时我未能在他身边,也由于工作的原因,我一直想写一篇关于我父亲的文章而拖至今日。我之所以要写此文,除了对父亲的愧疚和怀念,更是想将父亲的精神永远继承。  相似文献   

5.
《阅读与作文》2010,(9):57-59
相传,在古代地中海的塞浦路斯岛上,曾矗立着一尊丰姿绰约的大理石少女雕像。她那动人的倩影使过路人无不倾倒。塞浦路斯王皮格马利翁见了雕像更是心驰神往,生出一片恋情。他亲吻她,和她说悄悄话,求她嫁给他。结果,竟使石像返生,投入他的怀抱。  相似文献   

6.
实现农业现代化一直是中国这个农业大国始终如一的政策方向和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主流途径不外乎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集群化——一言蔽之,求大、求快。事实上,泛型发展的特征绝不止于这一个领域。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正奔驰在快速发展的轨道上,  相似文献   

7.
红旗 《山西老年》2010,(6):31-31
日本:家庭悬挂鲤鱼旗在每年的5月5日男儿节上,日本的家庭都会悬挂鲤鱼旗,象征儿童消除厄运,克服困难,顺利成长。寓意源自中国的"望子成龙"和"鲤鱼跳龙门"的传说。不过日本在3月3日还有单独的女孩节,女儿节以摆放各种玩偶来庆祝。  相似文献   

8.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新唯物主义”等表述均不能作为马克思、恩格斯所共同创立的哲学的名称。按照哲学史上的通常表述方式,和恩格斯本人的意愿,以及方便实际研究与使用的考虑,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哲学应该叫做“马克思哲学”。  相似文献   

9.
人类所创造的自然数是从1和2开始的,初民数的观念的起源历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从具象走向抽象,再从抽象走向序列。初民数的观念形成历史这三个阶段中皆是通过艺术符号表达出来的。数的观念自身的外在物质呈现。即初民数的观念外化为固定的符号书写方式,是在甲骨文中出现的。  相似文献   

10.
“价值”是事物对人类有意义的存在。因此,不能离开人来谈“价值”,“法的价值”更是如此。因为法律作为人类社会制度的一部分,离不开人类的活动,并集中表达着人类社会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的目标。还因为法律的价值离不开人的价值,它是人的价值的一种表现,也是人类实现其他价值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作为工具,它没有自己的目的,人的目的,即对正义的追求,也就是它的目的。所以,不能离开人的价值谈法的价值,只有与人的价值融为一体,只有在实现人的价值中,法律才能显示其最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学意义的消解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品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大潮冲击下 ,文学面临着意义的流失与消解。文学的这种现状是与整个人类文化的困境紧密相关的 ,是人类发展特殊阶段上的必然产物。中国当代文学应致力于意义的探寻与重建 ,这表现为在对现实的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对理想的重新肯定 ,对现实中的物欲的批判性把握 ,以及对人类生存意义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2.
《悲剧的诞生》标志尼采哲学的诞生。尼采以古希腊的酒神精神为基础 ,反对理性 ,提倡解放人的本性 ,并以酒神作为重估一切价值的标准。解读《悲剧的诞生》对于了解尼采哲学的本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麦金太尔认为,德性的失落是启蒙运动以近代自我观念取代传统目的论的结果,它导致近代思想家们为传统德性寻求合理性的努力失败。然而,由于他忽视了近代文化转型的客观必然性,致使他所设计的德性超越之路成为一厢情愿。事实上,西方社会的现代转型已经破坏了传统道德的作用机制,德性的表现方式也由主体自律转向制度约束。因此,只有以制度的正义性为基础并辅以相应的社会改革和文化引导,才能逐渐走出德性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诚实信用是人类社会古老而重要的行为规范;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为出发点,深入研究诚实信用观念的理论价值,对于稳步推进经济发展,科学构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积极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平等、自由、利益、人伦和健康是诚实信用观念的重要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以对 90年代诗歌生存状况的持续观注 ,深感 90年代传统价值观的瓦解严重压缩了诗歌的生存空间 ,诗人在狭小的空间内奋力挣扎 ,忍受着商业性文化对传统诗歌内质的消解。但诗人们试图在新诗前卫化突进过程中寻求传统内质的精华同现代审美意识的共通共融之处 ,期望创造出属于这个全新时代的特色诗歌 ,发出时代的强音。本文勾勒了当下诗歌创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荒原》表达了艾略特个人与文化的双重迷惘。说它是"个人"的迷惘,因为它是一部艾略特个人的"心灵史";而它所反映出的文明的危机、世界的幻灭和人的绝望,正是对"文化"迷惘的体现。文章从艾略特本人的生活状态、婚姻状态和宗教思想等方面入手,在对《荒原》所折射出的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挖掘出艾略特创作《荒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7.
作为面向现代性的韦伯法律理性化的理论所包含的悖论,乃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二律背反,以形式理性化为特征的法律现代性体现了现代法律正当性论证的一元现代性学术诉求.尽管形式理性化的法律现代性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价值,但是要破除法律理性化中的悖论就必须引入多元现代性论证的视角,立足于不同文化中的理性结构,为多元现代性法律制度的正当性建构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哲学对传统理性概念的批判 ,以及后现代哲学的社会基础和科学背景 ,值得我们去分析和揭示。西方现代性的内在矛盾是 :一方面是充满了不确定性而又渴望确定性 ;另一方面是人们在获得了一些东西的同时又失去了一些甚为珍贵的东西。现代科学所揭示的事物的相对性、非确定性、不完全性破坏了人们旧有的确定性世界观。因此 ,超越传统理性的概念框架 ,构建当代的理性形式 ,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和时代的呼唤。理性结构的当代内涵在于 :理性是规定与超越、确定与不确定的统一 ;理性是逻辑与非逻辑 (隐喻、直觉 )的统一 ;理性是基础 (中心 )与非基础 (边缘 )的统一 ;理性是认识 (真 )与价值 (善美 )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先秦名学与亚里士多德的范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十九世纪晚期始 ,我们已习惯将先秦的名学视为中国古代的逻辑学。在讨论先秦儒家的正名思想和墨家的名辩思想时 ,也总是以亚里士多德的范畴思想去附会。基于这样一种认识背景 ,本文试从思维的目的和方法两个方面将中国先秦名学的有关思想与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理论作一比较研究 ,以期呈现出两者迥异的思维方式 ,由此质疑“‘名’是‘范畴’”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文学中的解构不仅仅是对传统的艺术观念的颠覆,同时也是对现实生活与传统文化价值的拆解。这种趋势的出现是时代在进入到工业文化与后工业文化时代的一种必然,同时在文学传统内部也是一个一脉相承的结果。解构的原因在于新的时代工具理性的片面性所带来的生存危机,同时也在于处于边缘位置的生存者寻求合法化生存的一种策略需要。但这种解构的趋向最终会导致整个人类文化的消亡,因此文学与文化都需要从解构的过程中逐渐走向新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