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苏离间论"既是战后国际冷战格局作用于保守主义思想代表人物吉田茂的产物,同时也承继战前吉田思想,内含了吉田政治思想中"反共主义"、"经济主义"、亲美英的"对美追随主义"等侧面,可以作为吉田政治思想及其对华政策研究的切入点。1954年吉田携其"中苏离间论"出访欧美,目的是欲以他的"离间中苏"构想为手段游说美国,以求美国同意日本调整对华政策,发展对华贸易,这充分体现了吉田政治思想"现实主义"的侧面。此访未果,意味着对外以"对美追随主义"为第一要义的吉田政府在谋求调整对华政策上的努力以失败告终。此后至美国转变对华政策,中日邦交正常化,战后日本历届政府只得以"政经分离"为政策原则与中国发展经贸关系。  相似文献   

2.
郑毅教授新著《破解困局的智慧——吉田茂政治思想研究》,2011年3月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近年来关于吉田茂研究的第二部专著。抓住一个专题长期跟踪、锲而不舍,踏实地深化研究的精度,在今日学界并不多见。作者这样坚持的理由在于:人们一般都以"吉田书简"决定了战后日本对华外交实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政策,此政策至今仍有余焰炙人,由此而对吉田本人一般采取批  相似文献   

3.
吉田茂作为日本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对战后日本的外交政策体制的确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旧金山媾和会议时,吉田茂以"吉田书简"的形式选择了"台湾政权"作为媾和主体,这确立了战后初期日本对台政策的基本框架,而在此后签订的《日台条约》进一步确立了日本对台的政策体系。日本对"台湾政权"的媾和被认为是吉田茂推行等距离外交的一种策略,实行的是一种限定承认与有限媾和,是推行"一中一台"的外交策略,同时也为同大陆改善关系留出了余地。  相似文献   

4.
在决定池田勇人大藏大臣于1950年访美的问题上,作为日本首相的吉田茂,起了主导作用,但是不能将池田勇人一行的访美说成是吉田绕过麦克阿瑟的盟军最高统帅部又撇开日本外务省而直接与美国政府接触的首次尝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应是吉田在征得麦克阿瑟的同意、采纳外务省意见基础上与美国政府进行直接接触的首次尝试.<吉田口信>是吉田与麦克阿瑟合演的双簧戏,白洲次郎向美方所传递的与<吉田口信>相互矛盾的信息减弱了后者在促进早日媾和中的作用.池田勇人的访美无论从出发点还是从实际效果而言只起了试探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日本政治的研究中,“战后政治”或“战后型政治”是一个常见的用语。但是,对于这一用语的涵意,学者们的阐释却不尽一致。其中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是“吉田政治路线说”。这一观点认为,战后日本的政治路线,是由吉田内阁时期的一系列内外政策而奠定的,并且这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考辨二战后日本的媾和对策研究,揭示战后日本对美关系基本形态出现的必然性。在1947年秋以前,日本的媾和对策研究是以经济重建、安全保障问题为中心的,提出了建设和平的外向型工业国、拥有防御性军备、由远东委员会成员国建立地区性安全保障体系的构想。此后,则完全转向安全保障问题的研究。芦田均首次将日本安全保障与美苏关系发展趋势联系起来;吉田茂主动选择了在政治军事上依附美国的道路。日本媾和对策研究的如斯走向,其国际条件是美国推行东亚遏制战略,转变对日占领政策;其国内条件是社会党的“全面媾和”论与吉田路线相反相承,无力引导国民做出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日本对海洋大国的追求具有深厚的历史基因,有强大的海洋思维的支撑。建设“海洋国家”的思想倾向出现在中日甲午战争后。福泽谕吉作为启蒙思想家,在近代日本的海洋国家建设,尤其是宣扬海权思想方面,起到了舆论导向的作用。吉田茂作为二战后日本“最具有海洋意识”的首相,以海洋思维规划国家发展路线。福泽谕吉和吉田茂活跃在不同的年代,他们的思想却实现了穿越时空的交汇。二人倡导的海洋国家在目标上趋同,但思想内涵有相异之处。福泽谕吉描绘的海洋国家愿景以“军事和经济”为核心内容;吉田茂描绘的海洋国家愿景以“经济和政治外交”为核心内容,并在战后引领日本确立了“经济主导的海洋国家”身份。  相似文献   

8.
<正>孙子兵法关于领导力的理论也适用于人力资源。研究表明,成功与孙子所说的"士气"——或是我们通常说的"价值观"有着强有力的联系。吉田·马塞洛·巴拉里奥于2005年在中国组建招聘团队,在为西门子公司招聘了数千名员工以前,他就阅读了《孙子兵法》。这是吉田反复阅读的一本书。即使在今天,书中两千年前的论断仍能为他提供指导原则,作者孙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战略家、军  相似文献   

9.
一、John Bardeen简介 今年是John Bardeen诞生100周年,而去年是他发现晶体管的60周年,也是建立低温超导理论的50周年。他参加了这两项伟大发现的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所以他也成为唯一在同一个领域里获得两次诺贝尔物理奖的科学家。大家知道,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当然是爱因斯坦,但爱因斯坦也只获得过一次诺贝尔奖。John Bardeen,我不知道有多少同学知道,大家对他的了解恐怕不及对爱因斯坦的了解。正是因为他跟爱因斯坦的不同,他很值得我们大家向他学习。我今天就来讲讲他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拒绝基础主义是罗蒂哲学的一个主要特征。罗蒂把实用主义和作为西方传统主流哲学的基础主义看作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坚持并希望扩展实用主义的思想和观点。他认为,当代西方哲学发展和演变的趋势,是向实用主义的思想和观点靠近。这在学理上证明了基础主义是站不住的。实用主义在哲学取向上以政治问题替代认识论问题,实现了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它拒绝寻求基础,包含着对于社会民主政治与哲学思考之间关系的认识。罗蒂对基础主义的拒绝,也是与他的政治信念相关的。  相似文献   

11.
接到采访傅维伯的通知,事先没有任何的准备。我只知道,他是国家话剧院东方先锋剧场的总经理,只知道他是在北京话剧界可以呼风唤雨的人,只知道他有一整套的人生哲学支撑他一路走来……坐等傅维伯的过程是漫长的——紧张、忐忑、又夹杂着一些期待,或许正是这种状态,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傅维伯,因为他的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空白。空白,是最好的礼物。  相似文献   

12.
麦金太尔是当代西方社会社群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继承亚里士多德、黑格尔等人关于社群思想的基础上,他构建了独具特色的社群主义理论。在本体论上主张社群优先于自我,从这一哲学基础出发,麦金太尔得出两个结论,即在价值观上强调善优先于权利;在政治实践上主张由公益政治学替代自由主义的权利政治学。其社群主义思想对于指导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我寫这篇論文是企圖说明紅樓夢的時代背景。大家都知道红楼梦是出現在中国十八世紀上半期的一部最傑出的現实主义的文学作品。大家也知道这部傑出的作品,一直到最近以前,从來沒有得到正確的科学的分析,而是長期地遭受地主、资產階級的所謂新舊“紅学家”的歪曲,特別是胡適派資產階級唯心論的歪曲。胡適在他的红楼梦考证一文中对红楼梦作出荒謬絕倫的結論。他说紅樓夢一書是与作者当時的現实生活毫無關係的“空中樓閣”,又说是“隨手  相似文献   

14.
约翰·格雷坚持一种价值多元的自由主义,而反对正统自由主义普遍的、理性的共识。他认为:当今社会,伦理学只能是价值多元主义视角下的一种探询,其不可通约性只会消除对于理性的误解而不会颠覆理性,在不可通约的价值观念的冲突中,那些不相容的选择都可以是正确的;在多元主义背景下,没有普遍价值标准的政治合法性目标,且满足人们愿望的政权形式也可以有多种,权利的存在形态也随历史的变化而改变,并与利益的改变相互影响。格雷提出以“权宜之计”来解决权利与价值的冲突问题。“权宜之计”放弃对一种普遍政权的规划,并很好地适应了各种在现在和将来都包含多种生活方式的社会;但理论上的极端性和现实中的局限性,使其并不能真正成为一种普世伦理,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权利与价值的冲突。  相似文献   

15.
正不久前,笔者看到了北华大学郑毅教授的新作《吉田茂的帝国意识与对华政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8月版),在书末处有这样一段表述与引文:"吉田茂在时任首相期间和退出政坛以后,仍习惯性地、频繁地使用‘支那’一词来称谓中国,以表露其帝国意识中根深蒂固的对中国以及中国人的  相似文献   

16.
评东晋的风流宰相——谢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东晋的一代名相——谢安,过去多只限于对他作历史事实的考评,这是不够的。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谢安的魅力在于他建立了一种中国古代士人的理想人格范式。这种人格范式有两个基本的特征:一是“内圣”与“外王”相统一的政治理想,二是“和靖”、“和任”为特点的名士人格风采。谢安的“风流”人格范式实是一种玄学儒道合一的人生设计。  相似文献   

17.
吉田茂作为战后日本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其对华政策长期以来一直备受关注。战前长期任职中国北方各省,1928年撰写《对满政策私见》一文,对华政策中的帝国意识正式确立。吉田茂战前对华政策中帝国意识的形成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以及经历中渐次形成的,探究对华政策观中的帝国意识,可以对吉田茂的帝国意识与思想有更为深入的分析了解。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政治思想的黑格尔主义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克思政治思想的直接来源是黑格尔主义.黑格尔的政治哲学批判不仅是马克思政治思想发展的转折点,而且是他全部思想发展的转折点,其中,黑格尔政治哲学对于马克思政治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正面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主流知识论者认为,怀疑主义论证诉诸"我们不知道,甚至无法知道,怀疑主义假设是错误的"这种怀疑主义直觉。诉诸怀疑主义直觉是怀疑主义论证的普遍形式。然而,实验哲学对斑马案例直觉和缸中之脑假设直觉的研究表明,怀疑主义直觉受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地位、教育背景和性别的影响,具有多样性。怀疑主义直觉的多样性不仅对怀疑主义直觉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而且对怀疑主义问题在西方哲学中的核心地位提出了挑战。对于这些质疑与挑战,我们提出了尝试性的回应。  相似文献   

20.
主流知识论者认为,怀疑主义论证诉诸“我们不知道,甚至无法知道,怀疑主义假设是错误的”这种怀疑主义直觉。诉诸怀疑主义直觉是怀疑主义论证的普遍形式。然而,实验哲学对斑马案例直觉和缸中之脑假设直觉的研究表明,怀疑主义直觉受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地位、教育背景和性别的影响,具有多样性。怀疑主义直觉的多样性不仅对怀疑主义直觉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而且对怀疑主义问题在西方哲学中的核心地位提出了挑战。对于这些质疑与挑战,我们提出了尝试性的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