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住房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国家以立法方式确立和保障公民的住房权是解决住房问题的根本途径。鉴于我国现行住房法律制度存在效力层级不合理、基本性法律缺失等问题,使得制定一部专门性综合性法律——《住房法》成为必需。在这一立法进程中,应坚持保障人权、权利义务配置均衡、系统性解决住房问题等原则,就与住房权有关的法律制度作出设计与安排,为根本解决我国住房问题和保障公民的住房权提供法律支撑。  相似文献   

2.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对深化住房制度改革、解决城镇职工住房问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住房公积金结余数额日益增加,住房公积金制度也暴露出使用范围窄、效率低、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提高住房公积金制度实施效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住房保障面不断扩大背景下的农民工住房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农村转移劳动力形成了城市农民工这一特殊的群体。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全国各个城市普遍存在着农民工生活居住条件差,居住条件改善缓慢,也没有把低收入农民工住房全部纳入城市保障性住房的保障范围。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需要强化各级政府在解决中低收入农民工家庭住房问题的主导作用,通过完善制度,把低收入农民工家庭纳入住房保障的范围,让农民工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和城市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4.
住房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为低收入者提供住房是住房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以经济适用房制度、廉租房制度、住房公积金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制度。但在制度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借鉴国外住房保障制度经验,中国住房保障相关制度安排包括:扩大筹资渠道、增加有效供给,加强审核监督,提高保障住房的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住房制度商品化的进程中,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以及不可再生性、商品房投资等原因,造成我国商品房价格水平不断提高,国民想居者有其屋已变得越来越困难,随之产生了单位组织职工团体购买商品房这一单位帮助职工解决住房问题的新型模式。本文拟就商品房团购这一购房新型模式的法律关系进行如下分析,以期能够为目前大量存在的实践启迪思维。  相似文献   

6.
住房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按照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要求,实现住房商品化。从改革低租金制度入手,将现在的实物分配逐步改变为货币分配,由住户通过商品交换,取得住房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使住房这个大商品进入消费市场,实现住房资金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从而走出一条既有利于解决城镇住房问题,又能够促进房地产业、建筑业发展的新路子。 我国住房制度长期实行“国家分配,低租缴纳”,这种实物福利造成的弊端有:  相似文献   

7.
农村住房问题长久以来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在谈到住房时学者、研究所习惯性的认为是城市住房。虽然城市住房问题的解决是政府现在的工作重心,但我国农村住房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而且问题要比城市住房问题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何解决其中的问题——住房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趋势,也是我们应该补上的历史欠账。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解读国内外关于住房问题思想基础上,选取了世界上一些较具参考意义的国家,综合比较其城市低收入户的住房情况和政府方面的相关政策,集中讨论了国家政府在制定低收入户房屋政策、房屋建造、财政融资等相关措施中发挥的作用,以便能够根据国际经验,审视我国的低收入户住房政策目标。进而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上海市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产生、发展、实践和改善对策,力图揭示出上海市住房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措施,从而对我国城市政府住宅政策的基本定位,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解决人民住房问题上所采取的不同做法进行比较,分析了产生这些差别的原因。作者结合我国的国情,肯定了我国在大中城市中试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房制度获得了较大的突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基于我国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国情和城镇化进程加速的现状,住房问题已成为我国政府和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历程,总结我国住房制度改革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对商品房的监管力度,完善住房保障制度与强化政府在住宅体系中主导地位的住房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背景下宅基地使用权初始取得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现行宅基地的使用权制度是在集中资源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与计划经济、城乡分割体制相适应,采取了均分、无偿、行政审批的取得方式,宅基地使用权取得制度被异化,限制了集体和农民的土地权利,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在城市化、市场化背景下,宅基地利用必须符合效率原则和城乡平等原则,应从恢复宅基地使用权取得的私法性质、完善宅基地使用权取得程序、逐步推行宅基地使用权的市场化配置、完善救济制度等方面对现行宅基地使用权取得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剖析了小城镇建设过程中解决农村宅基地问题的规划先行、资金到位、制度配套和置换落实等重要环节,并以莆田市西天尾镇为研究样本,将其在解决宅基地问题中的做法归纳为"一个核心理念,两个层次规划,三方面政策配套,四条基本原则和多元治理格局",以期形成一种模式,为福建省新一轮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农村宅基地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农村集体土地房屋拆迁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目前尚无专门的法律对农村房屋拆迁进行规制。实践中,公共利益界定不清、拆迁程序不公正、安置补偿不合理、权利救济渠道不畅,是困扰当前农村房屋拆迁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尽快制定专门的征收法律,对征收集体土地和拆迁农村房屋两种行为分别做出规范,对拆迁补偿原则、补偿方式、拆迁程序、权利救济、法律责任等问题做出具体规定,以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4.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中国农民最重要的土地权利之一,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农村出现了宅基地闲置和宅基地私下流转的矛盾并存现象。因我国现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不健全,行政监管混乱以及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收益分配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农民权益受损。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改革,既要考虑既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也要利于农民权益的保护,包括改革流转过程中的取得、登记制度,应重点把握具体流转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促进农村劳动力成功转移:对五大制度的审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城市取向的制度惯性作用,致使农村劳动力难以成功转移,从而影响了国家构建和谐社会伟大工程。通过对五大制度的审视,剖析了存在于其中的阻碍农村劳动力成功转移的诸多问题:就业制度中的地方劳资政策歧视、就业机会歧视问题;住房制度中的农民工无权享受城镇住房补贴、无权购买经济适用房问题;土地制度中的导致承包地和宅基地的流转性差、所有权主体异化问题;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导致农民工观望、雇主推却、地方政府消极问题,户籍制度中的社会歧视和社会隔离问题等。然后,分别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能够促进农村劳动力成功转移的制度改革构想。  相似文献   

16.
对农村房屋及宅基地管理与利用的调查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法律规定农村村民“一户一宅”,房屋及宅基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农村房屋与宅基地有关的权利与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与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有密切关系,对其管理与利用更受到广泛的关注。2009年1月至2月,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村房屋及宅基地研究项目组”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实证调查,试图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住房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民居住水平得到了超前发展.然而,与此同时,住房领域的深层次问题亦逐渐显露,这主要表现在地区差异的不断扩大、居住分化的日益突出、农民迁移的深远影响和农村住房制度不断遭受冲击等方面.只有继续推动我国农村住房发展的现代化,才能应对住房领域的种种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国际灾后住房重建政策已经由建造住房、解决居住问题转向综合性重建,并协调运用公房重建、个人自力重建、社区重建、永久性简易住房等多种重建方式,形成了一套整合性的重建机制.基于此,本文介绍了国际住房重建政策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提出了我国住房重建政策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建立健全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制度,切实解决其住房困难,与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一样,是政府公共政策的重要内容。我国政府多年来非常关注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为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并采取各种措施保障政策的落实。但是,土地供应不足、建设资金短缺、准入退出机制的不健全等问题制约了现行住房保障制度的有效实施。因此,各级政府履行政府公共职能是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制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0.
结合10年来国家住宅市场宏观调控政策,采用单位根检验、联立方程模型和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对我国2001年1季度至2010年4季度的宏观经济、住宅市场、土地市场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住宅销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是住宅价格、广义货币供应量、土地供应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住宅竣工面积;住宅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是GDP、住宅土地价格、二手房价格;CPI不是推高房价的主要因素;行政手段和财政政策对住宅价格的调控是有效的,但效果不强(弹性-0.011),而货币政策对住宅销量的调控效果很强(弹性2.965)。建议住宅市场调控政策以货币政策为主,目标定位为区域住宅价格和销量增长率与区域GDP增长率相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