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业科技推广市场化的体制性障碍及破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技术市场发育不良、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政府对农业科技的投入长期不足、法制建设滞后,构成了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市场化的体制性障碍.要实现农业科技推广与市场对接,必须着力培育农业技术市场,构建多元化的分工明确、竞争有序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构织纵横交错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建立自下而上参与式的推广模式,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2.
一、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机制的战略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科学技术需要经过一定的推广机制才能从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农业科技推广机制也是意在其中。在中国,要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越发需要依靠科技进步,需要合理高效的农业科技推广机制。优化农业科技推广机制,使科技成果更多更好地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不仅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有  相似文献   

3.
农业科技推广有助于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当前,广西农业科技推广尚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业科技推广队伍素质不高,专业结构不合理;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科技意识不强;农业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农业科技人才流失严重,创新人才缺乏;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三者脱节,造成农业科技推广渠道不畅等.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下,加强广西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应树立新的农业科技发展观,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与科技推广的自觉性;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坚持以农民为本;加大科研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科技储备;建立农业信息网络服务体系等.  相似文献   

4.
农业科技推广是一项社会化的活动,需要政府从宏观层次上为其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国家的公共政策、公共资源、公共支出不能及时流入农业,导致了政府农业科技推广职能的缺失: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残缺不全,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偏离市场,科技服务体系协调机制缺失,政府投入不足且结构不尽合理,农业科技需求表达渠道不畅,农业科技推广保障机制不健全.  相似文献   

5.
农民作为农业科技推广成果应用的最终受体,其对农业科技接受的心理特点等心理因素直接影响农业科技推广进程。因此,研究分析农民对农业科技接受的积极心理与消极心理,进而探索如何规避消极心理的作用,统合利用积极心理来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安徽科技与民生事业的发展,皖北农村地区经济建设也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通过对皖北农村地区农民的抽样调查和访谈发现,农民对于科技需求的意愿较为明显,但其对现有科技服务状况的评价并不高。为此,提出了构建农村科技服务民生体系、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和开辟多元化科技投入通道等对策与建议,提出了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之上,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以培育农业科技的需求主体,大力推进发展高产、优质、稳定的生态农业,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和农贸企业等构想,以期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皖北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江苏省J市农业科技经纪人的实证调查表明,农业科技经纪人是农业科技传播的重要力量,在农村社区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前以农技员为代表的传统农业科技经纪人在农村科技传播中存在着缺位与失位,而新型农业科技经纪人由于发展不成熟,其角色的扮演和功能发挥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这些问题的存在都阻碍了农业科技经纪人"中间人"角色的扮演,降低了农业科技传播的效果。为此,政府应加大对传统农业科技经纪人开展农业科技推广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科技经纪人组织化的发展,将农业科技经纪人的管理纳入规范化程序。  相似文献   

8.
走向公共治理:我国农业科技传播体系转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传播体系具有明显的政府主管特质,以农业管理部门及其所属农业科技推广系统为主导,以自上而下方式作为主要传播路径,并主要通过刚性的行政命令模式来实现各要素的整合。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政府主管型农业科技传播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其路径依赖性,但是随着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及农业市场化的推进,这种模式出现了政府指导失灵、市场参与失效、系统整合困局等问题。因此,反思我国现有农业科技传播体系的特征、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路径,对于提升我国农业科技传播体系的资源利用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关键是技术创新与进步。我国只有建立精干高效的农业科研开发体系和政府、企业与民间相结合的科技推广体系,才能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作用。面向市场、改革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实行项目动态管理、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运行机制,是全面调动科技开发人员积极性、激发农业技术创新动力、推动农业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科技推广人力资源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力资源是决定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成效的重要因素。本文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对政府推广机构、社会参与机构和农民三类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参与者的人力资源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分析表明,我国政府农业推广服务机构人力资源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管理体制不畅等问题,社会农业推广服务参与机构的人力资源的潜力未能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而农民作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重要参与者却基本上被忽视,从而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世界现代农业发展史表明:农业在发达国家最终实现突破,无一例外都是依靠了科技进步。这些国家正是依靠科学技术,建立起现代农业体系,支撑了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农业的发展也表明,我们之所以能用只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除了有活劳动投入增加和生产关系改善产生的效应外,依靠科技进步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在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农业生产的进步对农业新技术开发、推广及应用的依赖愈来愈大。优良品种的培育与繁殖,新型复合肥料的研制与合理施用、高效杀虫剂、除草剂的试制成功、耕作方法的改进以及灌溉与水土保持科学化等等,这一系列先进的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已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构筑现代农业科技传播体系——以福建省为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论与实践表明,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与传播需求十分强烈。由于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存在,造成我国农业科技传播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距甚远。出于对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克服或规避,决定了农业科技传播模式的选择是多样而适宜的,同时必须建立在增加投入、以农民为中心、建立双轨运行等策略与措施上。  相似文献   

13.
农业发展经验表明,发展现代农业的决定性因素是农业的科技进步. "十五"时期,农业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有效促进了黑龙江省农业结构调整,并使全省粮食生产、畜牧业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等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黑龙江省应在明确科技进步的发展目标与重点的基础上,一方面,不断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增加农业科技发展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也要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以使农业创新环境有根本改善.  相似文献   

14.
广西百色市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区位、政策和特色农业资源优势,但也面临产业结构演进与转换整体水平较低,农业产业结构趋同且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较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且增长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特色农业发展滞后等问题。百色市应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加快城市化进程,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是我国“十五”时期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 目前约有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属于自给自足型的生产和消费。除了现在600多个大中城市之外,全国2800个县、市大部分人口规模不足;还有19000多个建制镇,平均人口规模也不到1万人。城市化水平滞后带来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严重阻碍了经济和社会发展。 首先,城市化发展滞后造成人口结构、资源占用和收入分配结构上的不合理。到1999年,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30.1%和69.9%。而同期城乡居民的年末储蓄存…  相似文献   

16.
家庭农场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的作用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能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在实践中生命力较强。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家庭农场的作用是其他农业组织形式不可替代的,应确立其基础地位。家庭农场的一系列特征,决定了其具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枢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农业科技推广、耕地保护、传承农耕文明等重要作用。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少瓶颈,制约了其作用发挥。应通过加强对家庭农场的扶持,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强化农场主教育培训,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措施,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农业科技理论散见于《资本论》和其他论著中,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体系。马克思认为,农业科技与土地肥力相关联,是科技生产力与土地生产力的有机统一,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化。在经历了农业工业化与农业技术科学化发展阶段后,自然生态被确定为农业科技的着眼点与功能边界。农业科技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农业形态的更新过程。农业科技具有强大的社会变革力,是形成共享性财富关系的助推器。农业的技术创新应当成为一种国家责任。  相似文献   

18.
通胀是个国际性问题,而近年我国通胀是有其自身特殊性的。即通胀与农业、粮食有很大的关连,农产品短缺价扬成为通胀的主导因素。1994年的严重通胀更是这种主导因素的连锁反应,农产品价格急剧爬升成为一系列物价上涨的“带头羊”。1994年以粮食为基础的食品价格上涨35%,在整个物价总涨幅中占60%左右。涨势尤其是1994年一至三季度,9月份食品价格同期上涨39.2%,粮食上涨62.8%,油料上涨呼2.5%,猪肉上涨943%,蔬菜上涨55.4%。农产品价格如此高涨,不能不说明我国通胀的特殊性为农业滞后及农产品短缺所致。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  相似文献   

1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最根本的杠杆,这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战后,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措施,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它们的某些做法,以及实践中得到的某些经验和教训,很值得我们吸取和借鉴。本文试就此作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是农业生产力体系中最活跃的因素。它通过提高投入生产要素的综合生物学经济效率,来达到推动农业生产发展和形成新的农业生产力的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一系列新兴农业技术与农业相关的重大科技成果的相继问世,使科学技术在推动农业发展中的贡献作用越来越大,成为农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点。另一方面,我国农业以至整个农村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新科学技术的依赖性也在与日增强,农业与科技相耦合,已成为农业发展动力不足的重要补偿途径之一,成为农业生产力发育的新的生长点。当前,我国农村正处在对农业部门结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以至整个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